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哀牢山商隊介紹

哀牢山商隊介紹

哀牢山位於雲南省紅河縣。這是壹個充滿詩意的地方。這裏的山山水水都充滿了精致人的味道,每個人都洋溢著自然的笑容。下面分享壹下哀牢山馬幫的詳細介紹。

余說:“我們對這個世界還是知之甚少,無數的未知包圍著我們。”

小依在個人主頁上是這樣描述自己的老房子的:“109年,門外有壹塊拴馬的石頭,門旁有壹條石凳。門頭上雕刻著代表幸福和好運的龍頭、花鳥、昆蟲、魚和動物的圖案,門上畫著鐘馗的形象,以辟邪保平安。”

商隊門口的石獅

小依的家在雲南省紅河縣,哀牢山下半部。從地圖上看,這裏靠近邊境,居住著彜族和哈尼族。她的描述,我的未知,引發了我的無限遐想,我和朋友們決定去壹探究竟。

從昆明出發三個多小時後,我們到達盤踞在山頂的紅河縣,看到了巍峨的哀牢山。

馬浜人家

馬邦客棧

馬浜人家

我們在壹個開滿鮮花的庭院前停下來。“這是壹棟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典型的馬幫家庭。以前全鎮都是這個院子,現在只剩幾十個了。”小藝笑著給我們介紹。

“托薩的馬幫住宅的屋頂是中西合璧的。我們當地人管它叫‘馬屁股房’。屋頂由四個斜面組成,模仿法國的四坡流水設計,旁邊是中國的雙層瓦結構。長得像馬屁股,符合馬幫人以馬為生、以馬為榮的觀念。”小易的專業介紹讓我們有了很多感悟。

透過屋頂看藍天

在四合院的院子裏,有壹個巨大的照壁,上面寫著“福”字。照壁下有石山,有接雨水的大甕。“這個小鎮缺水。過去,馬幫家庭有大石頭崗和大甕來儲存雨水。東門姚家連雨水都蓄了四五年,還經常用蓄了幾年的水招待客人。”

主室、廂房、內室、廂房、廚房布局合理,門頭有浮雕花鳥紋,壇小門、抽屜上有雕石榴、馬、鳥紋;飄檐的柱子上雕著龍鳳,窗戶上裝飾著玫瑰花。

妳能猜出窗戶上裝飾了多少朵花嗎?“九十九朵花代表很長的時間,”蕭藝向我解釋說,我對雕刻窗戶感興趣。

穿過天井,來到後院,小藝給我們看了她曾祖父去幫忙時用的燈籠,還有曾祖父穿時裝的照片。雕花的櫃子上,有刻著小花的銀咖啡勺,精致的咖啡壺和咖啡杯,刻著外文的精美時鐘,還有帶著懷舊氣息的留聲機,仿佛壹座民國富裕家庭的博物館。

“等到緬甸的石榴花開滿山城,龍舌蘭直了,太爺爺就會趕著馬,背著土布和絲線,和姚家子子壹起去緬甸、泰國、越南做生意。第壹次出門的時候,我20歲的曾祖父剛和我16歲的曾祖母結婚兩個月。

曾祖父走在前面,曾祖母提著小腳和布鞋在後面追,曾祖母在後面抽泣,曾祖父在前面哽咽,難以離去。

就像山西人去西部,安徽人去遠方,丈夫也要出去,因為這是家裏的路。“日落時分,外婆的身影漸行漸遠,淹沒在緬甸的石榴林中,而外婆還在望著城門。

祖母的流浪之門

“郁可唯的大規模騎兵創建於清朝鹹豐年間,當時山妖壹家有200多匹騾馬。”易接著介紹。

“幹媽哥,幹媽哥,幹媽哥受了不少苦;吃野菜和米飯,睡在荒山和草皮坡上;衣服打扮成蓮片,褲子打扮成掛線;為了孩子和女人四處奔波,背井離鄉,出國;花了半年多的時間,走遍了山山水水,崎嶇不平的道路。”

小藝動情地唱著爺爺的馬幫之歌。她告訴我們“馬幫行走特別辛苦,很多人死在路上。

走在馬幫裏的人怕三件事:壹是怕半夜被老虎蟲子咬,二是怕士兵土匪搶劫,三是怕瘧疾。也是我曾祖父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遠,不怕刻骨銘心的愛,所以我們家才建了這座樓。"

當年的輝煌依稀可見。

垂柳中的古建築

屋檐上開著不朽花朵的馬幫家族。

爺爺搭大篷車,奶奶在家做家務,伺候公婆,帶孩子。第壹次秋風吹來的時候,奶奶就邁著小腳出門,把細長的龍舌蘭葉子剪下來泡在水裏。壹個月後,她去掉腐爛的葉肉,留下龍舌蘭的纖維做繩子和涼鞋。

繩子是用來系貨物的,鞋子是馬夫穿的。奶奶做草鞋,織土布,做衣服。漫長的等待後,奶奶做好衣服鞋子,跑過千山,跨過思念的河。

爺爺有時候半年回來,有時候兩三年回來。每次回來,他都在馬背上馱著很多貨物。有很多他沒見過的奇怪的東西,他拍照片回去。還有專門給奶奶帶的香皂、雨傘、雪花膏、縫紉機、留聲機。

奶奶也臉紅了,生氣地對爺爺說:“我又不小了,為什麽要抹面霜?”但她心裏太美了,躲在二樓的小窗戶後面偷偷擦了好幾遍。

看著這些老物件,小藝興致勃勃地給我們講了曾祖父和曾祖母的故事。我們聽得入迷,透過時間的經緯,仿佛眼前是壹對戀人。

“妳的祖屋乍壹看會很貴。給我講講蓋樓吧!”我們問過了。

“都說土佐有三多:出門的男人多,寡婦多,金子多。那時候連老奶奶手裏都有四兩黃金。

爺爺和他的家人用了幾十年的時間,開辟了11條通往東南亞的商路,縱橫南北,收獲了很多知識,賺回了很多錢,回家蓋了房子。

郁可唯是壹個幹燥的問題,沒有磚塊、瓦片和石頭。祖父和隨行人員趕著商隊從石屏和建水駝回了幾塊青磚、瓦片和石頭。壹次又壹次,他們爬上山頂,涉過湍急的紅河,春天去秋來,冬天和夏天去。

爺爺自己畫圖紙,請了石屏的木匠,建水的泥瓦匠,壹年多的時間,陸續建起了這棟樓。所以大家都說我們是商隊駱駝來的城市。"

"

1925年春,北部土匪孔,趁著爺爺和家人外出經商,帶領數百土匪入城,搶劫財寶無數。當時我們家也損失慘重,還好人沒事。從那以後,郁可唯人建造房屋時在墻上廣泛分布射擊孔。壹會兒,我帶妳去參觀的姚家大宅外墻上有30多個明亮的射擊孔。

馬幫家族的射擊嘴分為明、暗兩種。明的起警示作用,暗的直接打擊敵人。很顯然,這是黑暗和虛假的。土匪進攻的時候,大家都是戰士,戰鬥力很強。據說連國民黨正規軍都害怕了,爺爺從國外帶回壹支德國長矛給奶奶防身。"

蕭藝的故事非常生動,我們似乎通過這些漏洞壹次又壹次地看到激烈的交火。

孝義帶我們參觀了久負盛名的東門城樓,三層三進四合院城堡般的姚佳古宅,以及擁有超過65,438+000間客房的千二宮迷宮大院。

“這個建築群由六個單體建築組成,占地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0多平方米。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了。”孝義用數字告訴我們商隊人在貧瘠的土地上創造的魔法。

“這兩個家族都是商隊時代的領軍人物。他們的家更宏偉,交錯,穩固,堅固,是我們馬幫建築的代表。中西合璧的風格也更加鮮明。因此,2003年被列為雲南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淡雅淡泊,簡約質樸,這座突兀的建築矗立在貧瘠的山梁上,沒有金碧輝煌,卻透著時空的靈動。

圖片來自簡書App。

在鎮上隨意走動,蜿蜒的道路兩旁隨處可見和蕭藝老房子壹樣古老的神秘馬幫院落。真是“馬幫建築大觀園”。每個院子裏都有蕭藝爺爺奶奶的故事。不朽的燈籠伴隨著房屋斑駁的外墻,靜靜地訴說著遙遠的故事。

在西山公園,我們看到了同治十年修建的西山亭,重檐六角飛檐,圓門回廊。閣樓門口蹲著兩塊吉祥的牌子,閣樓上倒掛著壹個掛鐘。小藝說,“這個掛鐘被偷過很多次,最後壹次是公安部門追到石屏後找回的。”朋友們感嘆道:“這真是壹個有很多故事的小鎮。”

西山公園的六角形建築

在馬幫人家旁邊的巷子裏,吃著美味的烤豆腐,喝著壹杯冰粉,拌著壹碗冷軋粉,聽著小伊講述著遠方的歷史,真的是旅途中最美好的體驗。天空湛藍,風從遠方吹來,氣味優雅精致。

馬棒燒豆腐

我最喜歡的農貿市場

馬幫文化是包容開放的:他們的建築是中西合璧的;他們的食物既有當地風味,又融合了周邊少數民族的吃法,還有鄒馬剛從東南亞借鑒的食材和吃法。農貿市場裏都是哈尼族、彜族、傣族、漢族,壹切都是那麽和諧融洽。

哈尼族人在編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