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燉羊肉
從冬季的至日,妳壹定要經常吃羊肉燉蘿蔔,這是皇家美食“冬季至日”的首選。蘿蔔和羊肉壹起燉,不僅有除胃的作用,還有助於消化。能補脾腎,強筋骨,禦寒,且不油膩,溫和不易上火。
材料:羊腿、蔥、姜、陳皮、料酒、白胡椒粉、鹽、雞精、香菜粉。
做法:羊腿洗凈,切成寸段備用;鍋裏的水燒開後,放入羊肉塊,再用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取出羊肉,涮羊肉上的水備用;砂鍋燒開後,放入蔥、姜、陳皮,放入羊肉、料酒、白胡椒粉煮半小時;蘿蔔切寸備用;將蘿蔔放入砂鍋中,煮十分鐘至熟,加入少許鹽和雞精調味,取出前撒上香菜粉。
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壹個習俗,冬天至日的晚上,全家人聚在壹起吃紅豆和糯米飯。相傳有壹個叫共工的人,他的兒子死在至日的冬天,死後成了瘟疫,繼續危害人民。然而,這種疫鬼最怕紅豆,所以人們在冬天的至日上煮紅豆飯,以驅除疫鬼,防治疾病。糯米味甘,性溫,能滋養人體正氣。吃了之後會引起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冬天吃。
材料:糯米300克,花生適量,紅豆適量,蔥花適量,香菜末少許,熟芝麻少許,臘肉適量,鹽適量,雞粉少許,水適量。
做法:糯米先泡水,紅豆提前壹天泡好備用。花生去皮,準備好姜末、芹菜末、熟芝麻、臘肉片和水備用。熱鍋加油,爆香臘肉,撒上姜末,倒入糯米、花生、紅豆,不斷翻炒,最後撒上少許鹽和雞粉拌勻。倒入電飯鍋,水不要放太多,只要和臘肉糯米均勻就可以了。電飯鍋跳閘後,打開鍋蓋,撒上煮熟的芝麻和芹菜粉。
小米桂圓粥
小米人有腎、脾、胃、手足太陰、少陰經。《本草綱目》說:“煮粥益腹部,補虛損,開胃。”龍眼營養豐富,是珍貴的營養強化劑。長期食用,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開胃健脾,補虛補虛。由此可見,冬季食用小米桂圓粥具有滋養心腎、益腰膝的作用,適合心腎精血不足、心悸失眠、腰膝酸軟者食用。
原料:小米100g,粳米50g,龍眼肉15g。
做法:將粳米淘洗幹凈,放入鋁鍋中,將小米去殼,洗凈,放入鍋中,加入桂圓肉,加水適量,放在武火上燒開,再用文火煮,加糖攪拌均勻。
胡蘿蔔羊肉餃子
關於過“冬節”的習俗,有“冬至日不當餃子碗,誰管耳朵凍不凍”的說法。那麽,在冬天的至日吃餃子也和健康有關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人在冬天容易凍傷,而張仲景使用的傳說中的食材,如羊肉、辣椒等,確實有活血防寒的作用。吃了餃子後,能使人全身血液膨脹,耳朵發熱,寒氣消失。胡蘿蔔性溫,可補中和胃。而羊肉補氣養血,溫中暖腎。非常適合氣血不足、胃寒的患者。
材料:胡蘿蔔1根(約150g)、羊肉餡250g、蔥1根(約50g)、姜1根(約20g)、花椒20g、開水5大勺、醬油2小勺(10ml)、料酒1小勺、香油1小勺、鹽。
做法:胡蘿蔔、蔥姜洗凈待用,辣椒洗凈,用開水浸泡30分鐘左右;將洗凈的胡蘿蔔用切絲器切絲切碎,蔥和姜切碎備用;將浸泡過的辣椒水(用來去除羊肉的膻味)陸續加入羊肉餡中,打至羊肉筋道;加入蔥花和姜末,攪拌均勻;加入切碎的胡蘿蔔,加入上述調料攪拌均勻;搟皮包餃子。包成自己喜歡的形狀,放鍋裏煮著吃!
橄欖腰果雞柳
冬季至日過後吃堅果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方法。堅果是植物的精華,壹般營養豐富,蛋白質、油脂、礦物質、維生素含量高,對人體生長發育、強身健體、預防疾病有極好的作用。
材料:全雞腿4只、1根蔥、1根紅蔥、1根青椒、1湯匙、紅蔥2茶匙、熟腰果約15粒、黑橄欖2湯匙、姜2片、植物油適量、米酒1湯匙。
做法:先用基礎調料醬油、糖、鹽腌制雞肉10分鐘,再用生粉、水、油腌制雞肉5分鐘。將蒜、紅蔥、姜片翻炒,雞塊翻炒至外觀金黃,加入少許水,加蓋燜2分鐘或至全熟,備用。用少許鹽將洋蔥和紅洋蔥炒軟,然後加入雞塊快速翻炒,然後燉30秒,然後加入剩下的醬料Aauto更快翻炒,最後加入腰果和黑橄欖。
炒蘑菇
大家都知道蘑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研究報告顯示,蘑菇的維生素A含量很高,冬天經常吃蘑菇可以有效預防感冒。蘑菇中還含有壹般植物中少見的維生素B12,具有增加紅細胞和預防貧血的作用。炒香菇養胃,化痰散寒。這道菜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比較適合高血脂患者。
原料:水發香菇和鮮香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糖、水澱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香油適量。
做法:將香菇和鮮香菇洗凈切片,放入炒鍋中加熱,加入油。香菇炒好後加入姜、醬油、糖、黃酒翻炒入味。加入鮮湯燒開後,加入味精和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香油,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