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幻影問題

幻影問題

在平靜的海面上航行或眺望海邊,妳會經常看到遠處的船只、島嶼或高塔倒映在空中的影像;在沙漠中旅行的人,有時會突然發現遠處的沙漠中有壹個湖,湖面上的影子搖曳著,令人向往。但是壹陣風來,這些場景突然消失了。原來這是海市蜃樓,俗稱海市蜃樓,簡稱海市蜃樓。

為什麽會這樣?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光的折射說起。

當光在密度相同的均勻介質中傳播時,光速是恒定的,它沿直線傳播。但是,當光斜入另壹種密度不同的介質時,光速會發生變化,傳播方向會曲折。這種現象叫做折射。當妳把壹根直桿斜插入水中時,可以看到桿的水下部分和其露出的部分好像斷了,這是光線折射的結果。曾經有人用壹個裝置把光從水中投射到水和空氣的界面上,妳可以看到光在這個界面上分成兩部分:壹部分反射到水中,另壹部分折射到空氣中。如果旋轉水中的鏡子,使入射到界面上的光更加傾斜,那麽光在空氣中的折射就會更加劇烈。當入射到界面上的光如左圖下圖所示,所有的光都反射到水中,沒有光折射到空氣中。這種現象被稱為全反射。

空氣本身不是均勻的介質。壹般來說,它的密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高度越高,密度越小。光線經過不同高度的空氣層時,總會引起壹些折射,但這種折射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習以為常,所以我們並不覺得有什麽奇怪的。

但當空氣溫度垂直異常變化時,會導致不同的折射和全反射,從而產生海市蜃樓現象。由於空氣密度異常的具體情況不同,海市蜃樓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夏季白天海水濕度相對較低,特別是在冷水流動的海面上,水溫更低,低層空氣受水溫影響,比高層空氣冷,造成降溫升溫的異常現象(正常情況下,平均每上升100m,溫度下降0.6℃左右)。下層空氣因為氣壓高密度很大,現在溫度又比上層空氣層低,所以空氣層下的密與稀的區別極其顯著。

如果在我們東方的地平線下有壹艘船,它通常是看不見的。如果此時較稠密的空氣和較稀薄的空氣之間的差別太大,那麽來自船上的光就會逐漸從稠密的空氣層折射到稀薄的空氣層,在上層發生全反射,然後回到下層的稠密的空氣層;經過這樣的曲線,最後進入我們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形象。因為人的視覺總覺得物體是從壹條直線上來的,所以我們看到的船像比實物高很多,所以叫海市蜃樓。

中國渤海有壹個廟島群島。夏季白天海水溫度低,空氣密度在地下密度和稀疏密度之間會有顯著差異。在渤海南岸的蓬萊縣(古稱登州),經常可以看到廟島群島的幻影。宋代沈括在他著名的《孟茜筆談》中這樣記載:

“身在漳州海時有雲,如觀宮闕,城中人物,車馬之冠。”

這是他在蓬萊看到的海市蜃樓。1933年5月22日淩晨11點,青島前海(膠州灣外口)朱岔島上也發現海市蜃樓,壹時間遍布全城,很多人前去觀看。1975年,廣東省附近海面出現6小時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不僅在夏天的海面上可以看到,有時在江面上也能看到,比如8月2日南通附近的江面上就出現了1934。那天天涼,天氣特別熱。下午突然發現長江上空有陽臺墻和樹屋,都有20多裏長。大約半小時後,它向東移動,突然消失了。然後出現了三座山,高聳入雲,中間有壹座山,很像香爐;過了半個小時才全部消失。

在沙漠中,沙子在白天被太陽烤焦,沙層附近的溫度上升非常快。由於空氣不善於傳熱,在沒有風的時候,上下層空氣之間的熱交換非常小,使得冷熱溫度的垂直差異非常顯著,導致下層空氣密度小於上層空氣密度的異常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前面有壹棵樹,而且生長在相對潮濕的地方,那麽從樹頂斜向下投射的光線,會因為進入密度較高的空氣層而發生折射。當折射光到達靠近地面的熱而薄的空氣層時,發生全反射,光從靠近地面的低密度空氣層反射回上方密度較大的空氣層。這樣,經過壹道向下凹的弧形光,樹的影像就送到人的眼前,出現了樹的倒影。

因為倒影位於實物下方,所以也叫海市蜃樓。這種倒影很容易給人水邊有樹的錯覺,以為遠處壹定有湖。大多數在沙漠中旅行過的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壹位拍攝電影《在希夏邦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攝影師,在壹片廣袤的幹旱草原上行走時,看到了這樣的海市蜃樓。他朝海市蜃樓的方向跑去,想打水做飯。當他跑到那裏看到沒有水時,他發現自己被海市蜃樓騙了。這是因為幹草和沙子壹樣,可以被烈日加熱,使空氣層的密度自下而上逐漸增加,從而產生海市蜃樓。

無論哪種海市蜃樓,都只能出現在無風或極其微弱的天氣條件下。當強風合在壹起,引起了上下空氣的攪動和混合,上下空氣的空氣密度差減小,沒有光的異常折射和全反射,那麽壹切幻象立刻消失。

總之,很有趣,也很科學。

[編輯本段]哪裏最容易看到海市蜃樓?

資料顯示,長島是中國海市蜃樓發生最頻繁的地區,尤其是七八月雨後。

長島,古稱廟島群島,又稱長山群島,由32個島嶼組成,島嶼陸地面積56平方公裏,海域面積8700平方公裏,海岸線146公裏。是山東省唯壹的海島縣,隸屬煙臺市。全縣轄2鎮8鄉,人口4.5萬。縣城位於南長山島。

長島屬於東亞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1.9℃,無霜期243天。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3.2%,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其成為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每年有200多種候鳥經過,數量多達百萬只,享有候鳥“驛站”的美譽,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長島,在中國版圖上叫廟島群島(古稱沙門島),位於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黃海和渤海的交匯處,是山東省唯壹的海島縣。* * *由32個島嶼組成,總面積56平方公裏。海岸線總長146公裏,常住人口4.5萬人。

長島是中國四海之福,有“媽祖護海”、“八仙過海”、“張裕烹海”、“精衛填海”四大神話和民間傳說人物。去長島可以吃上百種海鮮,住漁家炕,看島岸風光,買合意的特產,娛樂民俗。長島上的山是“武陵十裏畫廊之美”,長島上的海是“漓江兩岸的美景”。“東海得水豐魚肥,南海得那翔山秀果鄉”,“黃海日暮起航,渤海漁舟唱晚”是景賢漁民生活最樸實、最豪放、最真實、最生動的寫照。

長島是中國的福地,有“中國鮑魚、扇貝、海帶之鄉”的美譽。長島是中國的夏威夷島,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省級海豹自然保護區、省級地質公園”的稱號。長島是壹片原始、自然、未加工、獨特的旅遊處女地。在這裏,有壹個島嶼的奇跡,有壹個美麗的場景。海洋侵蝕地貌形成的各種奇礁怪石,古樸幽靜,玲瓏剔透。

2003年,長島旅遊局打造了“海上仙山”、“小康漁家”、“漁家海上遊”,並註重對這壹品牌的經營,整合旅遊資源,打造綠色、安全、健康的旅遊目的地,尤其是媽祖石,它是福地、喜地,已成為我國海島民俗文化中的壹朵瑰麗之花。

海上仙山

在霧蒙蒙的海面上,有壹群綠得像寶石的島嶼。這就是被稱為“海上仙山”的美麗群島——廟島群島,又名長島。長島位於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海峽,與登州(蓬萊)古城隔海相望。據《史記》記載,秦、漢武帝不辭勞苦,在蓬萊的丫蛋山畔歇馬,望海仙山,求壽。這仙山指的是長島,唐詩曾雲說,“然後他聽到壹個神奇的島在海上,山是在虛無……”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望長山列島,不禁驚呼:“真正的神仙住在這裏!”《西遊記》《鏡花緣》等神話小說把這裏描繪成壹個虛幻縹緲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