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頤和園有哪些組成部分?

頤和園有哪些組成部分?

頤和園,位於北京海澱區,原是清代的壹座宮廷花園。清漪園建於乾隆十五年(1950),當時清朝正處於鼎盛時期,所以集中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斥巨資修建了這座園林。鹹豐十年(1860),該園毀於英法聯軍,光緒十四年(1888),慈禧挪用海軍經費重修,改名頤和園。

全園占地約290平方米,主要由宮殿區、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湖光山色兼園林風光。公園裏有3000多座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築。風格各異的建築自成體系,相互關聯。同時,人工建築通過巧妙地借用西山和玉泉山的作品作為背景,與自然景物和諧融合,堪稱我黃泛作為園林藝術的作品,慈禧修繕頤和園時,將東宮大門改為正門,開始進入皇家園林的禁境。東宮門有五開間,是三明的兩間暗室。大門中間的入口是供皇帝出入的,王公大臣可以通過兩邊的開口出入,宦官和兵役只能通過南北兩側的罩門。宮門外有南北兩排堂屋作為大臣召見的休息場所,宮門內有南北兩排堂屋作為九卿衙門的辦公場所。

從東門進入仁壽門,有壹座石峰正對著屏風,石峰後面是仁壽殿,是頤和園政治活動區的中心。清乾隆年間(1936 ~ 1795),光緒年間(1875 ~ 1908)重修秦征殿,改稱慈禧、光緒坐堂聽政的正殿。仁壽殿也是慈禧為她生日舉行宴會的地方。壹般在此廳舉行四次宴會,排場壯觀,禮儀復雜,人力物力無與倫比。清漪園,壹組四通八達的廳堂,原是乾隆皇帝休息的園林。光緒十八年重建後,成為光緒皇帝的寢宮。正殿,即玉蘭堂,有兩個附屬大廳,即東夏芬室和西蓮花香榭麗舍。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曾將光緒囚禁於此。

德和園,位於仁壽堂北面,主要由樂毅堂和戲樓組成,是慈禧看戲的地方。慈禧是個戲迷。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五月五日的端午節,七月十五的中秋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十月十日的慈禧生日,都會在這個公園裏唱三天,以示慶祝。大劇院建於光緒十七年(1891),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劇院。面對樂毅大廳,它有三層,高度為21米,底部舞臺寬度為17米。三個階段之間有很好的聯系,可以表現成仙、下凡、入地的情節。底樓舞臺地下室有壹個井池,可以從舞臺下面噴水景。南面相連的兩層梳妝樓是壹個巨大的後臺。清末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楊小樓曾在此為慈禧表演,怡樂殿北面的五堂是慈禧看戲時休息和熏鴨片的地方。

樂壽堂位於德和園西,西臨昆明湖,碑文“水木出自世家”。樂壽堂黑底金字匾為光緒皇帝所書,堂前有供慈禧乘船的碼頭。大殿西內室是慈禧的寢宮,東內室是更衣室。正殿配有寶座、禦閣、掌扇、屏風等。東廳和西廳是日夜侍候女官和宮女的值班室。後廳是她存放衣服和裝飾品的地方。樂壽堂院內種植有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花木,寓意“玉堂富貴”,其中以玉蘭最為珍貴,後院有壹株紫玉蘭——玉蘭,是稀世之寶。這些花木是乾隆200多年從江南移植過來的。正殿臺階上有青銅鹿、青銅鶴、青銅瓶等六種物件,寓意“六合太平”。

長廊是沿著萬壽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蜿蜒的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臺亭,中間經過排雲門。兩側對稱裝飾有四座重檐八角亭,分別為劉佳亭、吉蘭亭、秋水亭、清瑤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既起到了風景的作用,又在壹定距離上對長廊起到了倚靠和支撐的作用。長廊長728米,共有273個房間。它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走廊。它像壹條絲帶,把千山的建築連成壹個整體,蜿蜒於山川之間,起著引領湖光山色的作用。沿著走廊走,走廊外的景色隨著腳步移動,令人目不暇接。畫廊中的每壹個梁坊都繪有精美的傳統彩畫,有山水、人物、山水、花鳥等畫65,438+04,000多幅,絢麗多彩,內容豐富,所以畫廊又被稱為畫廊。當年乾隆和慈禧派人到西湖寫實,然後搬到長廊。現在,自從月亮門的第壹幅彩畫《西湖全景》開始,對面的梁上就畫出了不同的西湖風景。畫廊內外千余幅半圓形圖畫,繪有山水、花鳥、人物等。其中,人物故事涉及古代三皇五帝,下至清朝的王公大臣,時間跨度五千年。欣賞這些色彩斑斕的畫作,就像是在閱讀壹部記錄了滄桑巨變的歷史巨著,壹幅包羅萬象的畫卷。

青巖坊位於長廊西端的張世館旁,長36米,兩層,全部由巨型石雕制成。兩層的小屋是木制的,但兩者都裝飾有大理石圖案。該船建於乾隆二十年(1755)。它的前身是明代袁晶廟的放生臺。換船後,每年四月初八放生,乾隆陪著他的生母蕭聲太後。青巖坊中原的中式小屋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九年(1893)改建為洋房,是慈禧飲酒作樂的地方。

萬壽山,原名金山、翁山,屬燕山余脈,海拔108.94米。氣勢磅礴,以佛香閣為中心,形成龐大的主體建築群,雄偉典雅。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坊,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堂、德惠堂、佛香閣,到山頂的智慧海,形成壹條上升的中軸線。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有銅制的吳芳亭和寶雲亭。後山山谷起伏,幽靜幽深,充滿山林野趣。在壹大片郁郁蔥蔥的叢林中隱藏著四大洲宏偉的藏傳佛教建築和五顏六色的玻璃佛塔。山上還有亭臺樓閣,如景福閣、崇翠閣、歇秋閣、李婷閣和畫意世界。爬到山頂俯瞰昆明湖。

排雲殿位於頤和園萬壽山的中部,是專門為慈禧生日而建的。“排雲”表達的是郭璞《遊仙殿》中“神仙排”的句子,意思是慈禧把自己比作神仙,希望長生不老。排雲殿依山而建,黃瓦玉階。這是整個花園中最輝煌的建築。殿前有排雲門、二宮門,兩側有紫霄、雨花、方慧、雲錦四殿。在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壹個長方形的荷花池,上面放著金水橋。進入二宮門至排雲殿,正殿左右各有耳堂。中間有多條路徑相連,共有21行。慈禧曾在此殿舉行多次“長壽慶典”。殿內九龍寶座和瑞香科大壽字的陳列,以及臺灣省烏木制成的屏風,都是慈禧七十大壽時官員們送給她的生日禮物。今天,排雲殿仍然保留著當年祝賀慈禧時的陳設,以及用千言萬語橫在門上象征長壽的圖案。

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建在21米高的石臺上,亭身高度為41米,高於萬壽山山頂,成為全園的中心制高點。佛閣八面,三層樓,四檐,頂飾黃玻璃,銅瓦綠邊,八棵大鐵梨樹為擎天柱,內有三尊印度大佛。整個建築結構復雜雄偉。清乾隆年間,在此建九層延壽塔,第八層“勒令停修”,重修佛閣。鹹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七年(1891)重建,光緒二十年(1894)竣工,耗資78萬兩白銀。這是頤和園最大的工程。

智慧海位於萬壽山之巔,寓意佛教贊美佛的智慧為海。它是壹座無梁佛寺,由縱橫拱券組成。外部用五色琉璃瓦裝飾,色彩艷麗,圖案精美,尤其是殿外墻鑲嵌的千余尊琉璃佛。廟裏有壹尊無量壽佛。聽蘭亭位於萬壽山千山之西。這裏原是清漪園的小劇場,皇帝在這裏欣賞音樂和戲曲。光緒十八年(1892)重修。現在它是壹家餐館,桌子、椅子、家具和食譜都是宮廷色彩。

萬壽山山脊以北俗稱後山,山腳下有壹後湖。風景優美,宗教氣息濃厚。四大洲是壹組布達拉宮式的建築群,建於清朝。由18棟建築組成,包括東升神州、南山步洲、西牛火洲、北舉廬州,以及八小洲、日臺、平臺、紅綠黑白四座梵天塔。中心是象征徐覓山的佛寺和項燕宗銀閣。鹹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軍所滅。清光緒年間局部翻修,但近幾年大幅修復,重現乾隆時期規模。

昆明湖面向萬壽山前方,面積220多公頃。它曾經是壹個天然湖泊。元朝定都北京後,引水入湖,成為大都城輸水的水庫。明代,湖中種有許多茶花,湖邊建有廟宇、亭臺樓閣,形似江南西湖,故名“西湖”。清乾隆建清漪園,將湖開辟到現在的規模,取名“昆明湖”。昆明湖被壹條長堤分成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島嶼。南湖島,位於湖的東南部,是最大的,占地壹公頃多,也被稱為蓬萊島。島上有龍王廟、建元殿、韓旭殿和約伯樓。有壹座連接南湖島和東堤的17孔橋,長150m,寬8m。如果橋體呈波浪狀躺著,橋下有17個大小不壹的孔洞。南湖島的十七孔橋和橋頭的八角亭形成壹只巨大的烏龜形狀,象征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