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技術不斷進步,印刷材料不斷更新,印後加工條件的多變因素對覆膜的影響越來越大,印刷質量標準和市場需求不斷提高,這就要求覆膜行業必須按客觀條件的變化和新的質量技術標準進行結構調整。同時,我們也應該適時地尋找壹些能夠替代覆膜的其他工藝,以降低覆膜對環境的壓力。 其實除了覆膜工藝,UV上光也可對印刷品表面起到壹定的保護和裝飾作用,在很多功能上這兩者很相似。由於 UV上光成本相對較低,發展也比較迅速,且產品極具誘惑力,因此在某些印後加工領域也占有壹定的市場份額。壹些看好UV上光技術的人甚至認為,這種技術可以取代覆膜技術而獨立發展。
事實上,這只是人們的壹種願望。據壹些應用了UV上光技術的印刷廠介紹,UV上光應用最多的還是局部上光,進行局部UV上光可以提高書籍的檔次,但多數情況下,這種局部的UV上光工藝也是在覆膜之後進行的,並且,之前的這種覆膜工藝必須是溶劑型覆膜。
此外,UV上光與覆膜相比仍有很多不足。如UV上光的保護作用、耐折度、耐磨度等均不如覆膜,在許多領域會有局限,如包裝盒等;UV上光還需要投入印刷設備和UV固化設備,而覆膜有現成的設備基礎和成熟的工藝;另外,壹些UV光油在塗布過程中也會揮發出異味,給操作人員帶來影響。
如今的印刷廠和出版社都很註重這種工藝,並認為在書刊印刷方面,UV上光可以取代覆膜工藝。但綜合來說,UV上光在很多方面還是有局限性的,在工藝處理上還存在很多問題,還無法完全取代覆膜工藝。 預塗膜是指預先將塑料薄膜上膠復卷後再與紙張印品復合的工藝。它先由預塗膜加工廠根據使用規格幅面的不同將膠液塗布在薄膜上復卷後供使用廠家選擇,而後再與印刷品進行復合。
預塗膜大約是在1989年開始使用,在歐美國家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996年左右進入亞洲。在進入亞洲的同時,歐美已經宣布禁止使用即塗膜,改為預塗膜。由於使用較晚,亞洲除日本現已全部使用預塗膜外,其他國家(如中國、韓國等)都處於預塗膜和即塗膜兼用的狀態。我國從2000年以後才開始使用預塗膜,現在預塗膜在我國的市場份額仍然很小。
與即塗膜相比,預塗膜有很多優點。如減少了汙染,對人身體無損傷;不會因紙張性質不同或墨色不同而影響覆膜質量;預塗膜覆膜機操作更簡單,加工後的圖文效果更好;基本消滅了皺褶、氣泡、脫落等現象。最值得壹提的是,這是壹種環保型的工藝,整個生產過程對人身體無害。
但預塗膜在我國的推廣還是比較緩慢的,這其中,成本問題是壹個很大的影響因素,決定著投資者對預塗膜工藝的熱情。在最近的壹項調查中表明,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預塗膜產品在價格方面偏高,因為預塗膜產品屬於印刷耗材,印刷廠在選擇耗材時價格成本是壹個不可忽略的問題。此外,由於我國缺乏紙張和薄膜分離的技術,使得預塗膜在我國無法完全稱為壹個環保型工藝。
針對這種現狀,預塗膜產品應該通過規模生產降低成本,從而使市場價格越來越接近印刷廠的需求。與此同時,紙膜分離技術的研發或引進也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以在無法舍棄覆膜工藝的情況下,實現環保型覆膜,合理發展覆膜工藝。 是壹種嶄新的轉印技術,可應付外型復雜的工件,且適用於不同材質,更由於圖案、色澤生動而大幅提高產品附加值。此技術是以特殊化學處理的薄膜,經印上壹定色彩圖案後,平送於水的表面,利用水壓作用,將圖案均勻寫於產品表面,而披覆薄膜則自動溶解,經清洗及烘幹後,再上壹層透明的保護塗料,此時產品已呈現壹種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
覆膜工藝按照冷熱、壓力狀況和材料可分為冷(冷壓)覆膜、熱(熱活)覆膜和液體覆膜等方式。熱覆膜技術是指將膜片上預塗的黏合劑加熱活化,通過它將膜片與印品黏合在壹起;而冷覆膜則是通過加壓,直接靠黏合劑把薄膜與印品黏合在壹起。這兩種方法都可制作出紫外線防護膜、防水或抗摩擦膜等各類特種膜。最近,還出現壹種新與技術,叫“液體覆膜”法。就是將透明液體用刷子、噴槍、滾筒或特殊覆膜機直接在產品表面刷上壹層膜。技術操作雖簡單,價錢亦低廉,但目前還不成熟。
小型覆膜機覆膜工藝
這類小型覆膜機就是為了滿足中低消費者的需要而開發的。這類小型覆膜機解決了普通覆膜機的根本問題,覆膜機價格在1400-1500元之間,由於采用內熱膠輥壓膜,上下進膜,增加了預塗膜的受熱時間,並且受熱均衡,所以覆出來的膜,平整,光亮,和高檔覆膜機覆出來的膜效果壹樣。只是這類小型覆膜機由於加熱功率只有500W,雖然溫度可調但是速度是固定的,每分鐘可以壓膜0.7-0.8米。適合於名片覆膜,菜譜覆膜,照片覆膜和圖文印刷品覆膜,特別是壹些小型印刷廠,打字復印店,名片制作社和影樓,為了降低設備投入,減少成本所以選用這類覆膜機的就比較多。目前來看這類小型覆膜機的市場前景很不錯,很多原來只是自己用的客戶到後來做起了這類覆膜機的銷售了,而且銷售量也不錯。可以說這種小型覆膜機是性價比最高的。使用方便,效果明顯,解決了壹些小型終端客戶的需求,推廣價值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