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暨市以西30公裏的山裏。所謂“泄”,就是瀑布的意思。瀑布從百裏無邪山頂陡峭的懸崖上流下,分為五級,統稱為百裏無邪河。
百裏無邪風景區主要由百裏無邪湖、桃園、東園和西園峽谷組成。溪流兩岸奇峰怪石,爭奇鬥艷。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二十五崖”,贏得了懸崖瀑布的勝利。
歷史:百裏無邪風景名勝區久負盛名,在東漢的《月覺書》、北魏的《水鏡註》和唐代的《隋書》中都有描述。唐代五臺山高僧魔鈴大師來此創建百裏無邪寺,佛教曹洞宗創始人梁家在此出家。
從那以後,百裏無邪風景區變得越來越有名。徐霞客、陸遊、白居易、徐渭、王冕、陳洪綬、柳永、文徵明、朱雲明、唐寅、徐禎卿等都曾遊覽過百裏無邪風景區。
小貼士:百裏無邪的風景取決於水,所以妳壹定要在夏天水多的時候去。壹方面,瀑布、溪流琳瑯滿目,景色優美,充滿靈氣。另壹方面,妳可以享受潑水的樂趣。其他時候水少,不僅瀑布沒有氣勢,凡是有溪流的地方都變成了小溝,讓人走在峽谷裏沒那麽有意思。
百裏無邪湖——推薦去百裏無邪旅遊
參觀百裏無邪,妳通常從青口進入。古人雲:“百裏無邪山鎖青口,可遊此山。”沿著公路走,蜿蜒的小溪在路邊流過,遠處就是疊石巖寺。它立在幾十英尺高的墻上,層層疊疊,像壹個彩色屏幕。它的前面是水庫,名叫百裏無邪湖,蜿蜒曲折,2公裏長,仍然像壹條綠色的絲帶漂浮在群山中,頗有富春景觀。
“五掛玉龍奔,七十二峰鬼斧痕”。這是詩人寫的兩首描寫五泄風光的詩。如今,百裏無邪的五大“懸空操”終於被放進了百裏無邪水庫。
百裏無邪湖建於1973年7月,水面面積56.8萬平方米,湖長2800米,水深38米。整個湖被兩邊綠色的山丘包圍著。由紫藤長廊的臺階登上壩頂,壹個碧水碧波的湖泊展現在眼前,深不可測。
疊石巖寺對面是青口的百裏無邪水庫大壩。大壩矗立在兩壁陡峭的巖石間,長118米,高30多米。大壩的中間是壹個溢流壩。大雨過後,溢流壩放水,在壩坡上形成壹條寬近20米、高約30米的人工瀑布,極為壯觀,是傳說中的第六泄。
不時有遊船在水面上飛馳,激起陣陣漣漪,將兩邊的元寶峰、鷹峰、仙桃峰、杜鵑峰、老僧峰、張先峰的倒影弄彎。
泛舟湖上,水鳥低飛於水面,狹長的湖面看不到盡頭,大有“青山綠水風光無限”之感,有“疊壹屏青山,彎壹曲綠水,彈壹曲古琴”的詩情畫意。湖的兩岸,郁郁蔥蔥,美不勝收。春天,萬樹參天,紅杜鵑花從綠樹中浮現;夏天,山色蔥郁,陽光陰涼;秋冬時節,黃色的銀杏葉和紅色的楓葉點綴在壹片蕭瑟的地方。
推薦百裏無邪遊-百裏無邪(瀑布)
百裏無邪風景區最壯觀的景色是推百裏無邪瀑布,它以其奇特的表情和變幻莫測的姿態而聞名。地殼劇變時期,在百裏無邪涵洞和碧雲峰之間撕開了壹個口子,巖石底部在曲折中逐漸下沈,形成了壹條長334米、落差80多米、寬度不等的峽谷。經過十幾公裏的長途跋涉,從海拔1000多米的天堂山涓涓細流,匯成壹條浩浩蕩蕩的溪流,經過紫浪、張家,越過陡峭的巖石,劈開溪流,落入峽谷,成為五級瀑布。
第壹個風口:意味深長,別出心裁(月籠紗)
水從石河順流而下,瀑布小而平緩,柔如月籠的薄紗,意味深長,美不勝收。“樂聲悶響,松濤搖曳,對岸秋花盛開,鳥語歡天喜地。”瀑布中間有壹個水池,直徑1.5米,深約2米。口略向內,後壁光滑,故稱“小龍井”,俗稱小腳鬥。浪花在落下,眉毛是綠色的。
第二放:珠簾飄(雙龍爭谷)
第二次泄流之後是第壹次泄流,落差為7.1米。瀑布落下時,被壹塊石頭分成兩半,導流動如珠簾,歡快而深邃。再比如雙龍出行,不知道陸地的高度。古人有詩贊之:二龍不知所終,壹石不渡人。因此,瀑布下修建的第壹座亭子取名為“雙河亭”。瀑布下,壹個長方形的深潭瀑布,水流洶湧。明代文學家宋濂在《山水五泄》中說:“底無底,形窄長,天陰。經常有雲從上面升起,懷疑有龍潛伏在下面。”清語嫣在遊記中寫道:“謝爾峽中,白洪河垂下,水鳥成群立,飛石不動,絕壁險峻,紫紅色,俯首於千峰拱。”瀑布從深潭中盤旋而出,來到壹塊平坦的地方。水流在地面般的巖壁上邁著輕松的步子,唱著輕快的歌,漸行漸遠。
第三個風口:各種姿勢
在這五個瀑布中,第三個瀑布最為壯觀,令人難忘。只見寬闊平緩的瀑布浩浩蕩蕩的流下來,在磨人的巖石中壹瀉而下,以無窮無盡的變幻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只見左邊瀑布歡呼跳躍,時而水平噴出,銀花飛濺;右邊的瀑布,像壹個羞澀的少女,輕輕撩起面紗,像壹個美男子,時而微微蕩漾,像壹個清波仙子,沐浴著水花。水流在不同的時間流動,各種形狀的瀑布難以形容。古人形容他們是“傾、滾、跌、沖、跳、繞者,無奇不有”。如果遇到暴雨,瀑布會以壓倒性的力量咆哮而下,遊客會贊嘆這種清爽豁達的瀑布。坐在亭子裏欣賞風景,似乎壹切都是空明的,妳覺得天空是遼闊寬廣的,可以洗去五臟六腑的汙垢,拋掉塵世的煩惱。古人雲:雷沖天神,天近鬼神;巖頭易借壹勺水,六合洗去塵埃。真的是“人皆有空,去瀑布仙境好好玩”。
第四個風口:奔馬
第三級瀑布落入壹條長長的斜池,然後在19米高的陡崖上劈開壹條險溝,越過懸崖,在狹窄的之字形山溝中急速回旋,翻滾翻滾翻滾,濺起的水花猶如壹匹奔騰的烈馬,鬃毛急速抖動,所以人們稱之為“奔騰烈馬第四泄”,瀑布在奔騰的吼聲中怒吼。因為四斜的頂部和底部都是懸崖峭壁,以前遊客想看,還得攀石拉藤,冒著生命危險才能壹睹它的美麗。所以浙江省文史館原館長馬壹浮稱之為“隱居讀書極其危險”,現在他的題詞就刻在巖壁上,此外還有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題詞“破墻而走”。
第五次放電:龍出海
第四個排出的水穿過壹塊平坦的巖石,調整姿勢,恢復體力,在31.2米處奔下懸崖,聲如雷鳴,狀如駿馬。瀑布落下後,先是落在懸崖上,銀花飛濺,然後翻滾飛舞,似銀蛇狂舞,又似蛟龍出海,所以人們把它形容為“蛟龍出海的第五泄”。遇到大雨,瀑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奔湧,形成壹股威脅性的旋風,衣服全濕,遊客嬉笑,近在咫尺。如果是晴天,在陽光的照射下,霧狀的水滴色彩斑斕,散開形成彩虹,非常漂亮。大清宗師贊曰:“龍靈灑五泄,飛出千山雪。”。第五,人們叫他“東龍丘”,瀑布沖擊形成的深潭叫“東龍潭”。因池深而寬,水色深,人們也稱之為“黑龍井”。每逢大旱,古人常來此取雨,故又稱“褥雨池”。謝位於諸暨市西北23公裏處。72峰、36坪、25崖、10石、5瀑、3谷、2溪、1湖構成了百裏無邪的壹幅自然景觀畫卷,被譽為“小雁蕩”。當地人把瀑布叫做排泄口,水流分成五級。五關是月籠輕紗第壹放,雙龍第二放,珠簾第三放,奔馬第四放,海上龍第五放。所以叫“五泄”。百裏無邪瀑布早在1400年前的北魏時期就很有名,在李道元的《水經註》中有詳細的記載。歷代文人墨客,如宋楊萬裏、王、元楊鐵崖、洪綬、徐渭、袁宏道、宋濂等,都曾在此遊覽,留下了書畫和詩詞。明代吳中四才子唐寅、文徵明等在百裏無邪作詩,更具傳奇色彩。
參觀百裏無邪,妳通常從青口進入。古人雲:“百裏無邪山鎖青口,可遊此山。”沿著公路走,蜿蜒的小溪在路邊流過,遠處就是疊石巖寺。它立在幾十英尺高的墻上,層層疊疊,像壹個彩色屏幕。在此之前,有壹個水庫叫百裏無邪湖,它蜿蜒曲折,長2公裏,就像壹條綠色的絲帶漂浮在山上,有富春山水的風采。在郵輪上,妳還可以欣賞到許多奇特的巖石景觀,包括洞穴。當時顏佳洞下有顏佳寺,香火鼎盛。水庫建成後,寺廟變成了水下龍宮。夾巖洞位於湖的正上方,高度16米,深度20米。千手觀音曾被供奉於其中,外形陰森莫測,頗為神秘。還可以沿湖觀賞元寶峰、鷹峰、仙桃峰、老聖峰。在天壹壁碼頭攀巖後,遊客沿著百裏無邪河向北,穿過玉龍橋,這就是百裏無邪寺。該寺又名永安禪寺,相傳為唐元和三年(808年)五臺山魔鈴禪師所建,至今仍保留明代畫家陳洪綬的《三昧》石刻和清代學者柳永題寫的《雙龍木石》匾額。寺內左側石壁上還刻有徐渭題詞“七十二峰深處”,均為珍貴文物。廟裏香火挺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