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21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節點時間為每年公歷65438+2月6-8日。大雪節氣是幹支歷第二個月的開始,標誌著仲冬季節的正式開始。大雪是反映氣候特征的節氣。大雪節氣的特點是氣溫明顯下降,降水增多。
大雪期間,全國氣溫明顯下降,北方冷空氣越來越活躍。大雪節氣是壹個氣候概念,代表大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即溫度和降水(從天空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水汽凝結物在氣象學上稱為“降水”)。大雪節氣和小雪節氣壹樣,是反映氣溫和降水變化趨勢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節日的反映。
氣象變化
“大雪”是反映氣候特征的節氣。大雪節氣的特點是氣溫較秋季和初冬明顯下降,降水增多。大雪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寒冬,北方部分地區最低氣溫降至0℃或以下。冷暖空氣在強冷空氣鋒面交匯的地區,降水(雨或雪)增多。氣象學上把雨、雪、冰雹等從天空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結稱為“降水”。
節氣中的大雪和天氣中的大雪有不同的含義。其實大雪節氣的雪往往沒有小雪節氣的雪大,全年雪量最大的節氣也不在小雪和大雪節氣。以黃河中下遊為例,二十四節氣中,全年下雪最多的節氣既不是“小雪大雪”,也不是“小寒嚴寒”(因為當時氣溫較低,大氣中水汽較少),而是春季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