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在美國吃什麽(4)我的美國晚餐。

在美國吃什麽(4)我的美國晚餐。

我的美國飯局房東,壹對老夫妻,家境富裕,收入不錯;現在孩子大了,沒有經濟負擔;但年過六旬的他們依然不肯休息,每天按時工作甚至加班。只是每天下午,戴燕都會早早回家做晚飯。我來了以後,她每天三點來學校接我,然後我們壹起回家做飯。我是在小吃店的食堂裏長大的雜食者,飯菜種類繁多。我不會做美國菜,但難得有“我願意嘗試任何食物”的氣度所以我聲明,“我不會做美國菜,妳做吧,我積極幫忙;我保證什麽都不吃,我壹定會每天承包洗碗!“我不明白,但畢竟,我已經在廚房工作了很多年,每天幫戴燕壹把對我來說是綽綽有余的。所以當我們煎炸、烘烤和烹飪時,我們的廚房成了我的教室。我們手忙腳亂,隨意聊著“英語莫名其妙”,聊著中國和美國,聊著孩子和親人,聊著好事、壞事、怪事、荒唐事,聊著全世界女人都懂的“私房話”,享受著最生動的“第壹堂口語課”!“第二堂口語課”是我們三個人每天晚飯後的“討論”。晚飯後,我會洗碗。三個人的餐具洗得不多。況且在美國,每個水龍頭都有24小時熱水,洗碗條件真的很好。很多人家裏都有洗碗機,但是那家夥費時費力,不太懶的人很少用手。美國人做飯,就像我常說的“師傅不像廚師,更像參加考試的學生”——因為美國人家裏的爐子很像——上面四眼的電烤箱和下面的電烤箱,溫度設置都壹樣;常見的“美國廚師”總是壹手拿著“菜譜”,壹手“跟風”。美國食譜是嚴格量化的。幾斤面粉,幾克鹽,幾克糖,幾盎司水,甚至壹斤肉切幾片,壹鍋湯攪拌多少次,都標得清清楚楚。每個廚房都有各種量杯,用來測量面粉和液體;就這樣,所謂的做菜是很原始的,只是不同的人壹手拿著菜譜,壹手教“稱、量、攪、炒”。瑪麗·喬這樣做飯,戴燕也這樣;不同的是,瑪麗·喬用左手拿著書,而戴燕用右手拿著書,因為她是“左撇子”。也正因為如此,像“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洋快餐”才能走遍世界,依然味道壹致(除非人為偷工減料)。晚餐往往是壹天中最豐富的壹餐:各種各樣的意大利通心粉(意大利面:意大利面條、意大利通心粉、通心粉、螺旋、麻花、意大利通心粉、珍寶貝、餛飩、蝴蝶結、Orzo)都可以像面條壹樣烹飪和食用,但它們的形狀,除了意大利面條,與我們中國的面條相去甚遠:意大利通心粉和珍寶貝像餃子,餛飩,Orzo像“放大”的米粒。Manicotti類似於中國的米粉或龍須面,但美國人更喜歡給它起個綽號叫Angles Hair。有壹次上課,我告訴學生:按照中國人的傳統,過生日不吃蛋糕,而是吃壹種“很長”的食物。猜猜這是什麽?很長壹段時間,沒有人猜到是面條。直到看到美國的面條,我才恍然大悟,難怪同學們都猜不到,上面那堆美國人普遍稱之為面食的“面條”,真的很難和“長壽”聯系在壹起。(最常見的意大利通心粉沙拉Rotini [“螺旋”或“麻花”]。色彩絕對豐富,但誰會把它和“長壽”聯系在壹起呢?)意大利面在美國人的餐桌上占據著突出的地位,以至於人們開發出了專門用來煮面條的餐具系列:煮面鍋、面條勺、面條量具等等。美國人吃更多的意大利面條,但很少湯面。所以,不管什麽意大利面,都是煮熟了,潷壹下,再加醬。於是,人們發明了壹種煮面條的專用鍋,鍋蓋上有潷水孔,省去了廚師很多麻煩;發明了專門用來抓面的帶齒勺子,比筷子好用多了。有時候,晚飯可能會做點米飯燉壹鍋牛肉,順便蒸壹抽屜古斯古斯。——戴燕告訴我那是猶太食品,但我從網上查到那叫“北非小米”,是摩洛哥人用粗小麥粉做的,看起來像小米。也許烤幾片熏肉;;也許蒸壹片鮭魚或金槍魚;雖然我極力勸說這兩種魚不要蒸,不要煮,最好切片,蘸醬油吃“生魚片”,但妳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種“野蠻”的吃法。臘肉在我們國內的英語教材中被簡單的解釋為“熏肉”,所以國內大部分人會將其解釋為可以快速燉煮或油炸的“中式臘肉”。其實臘肉就是圖中切好腌制的“五花肉”。美國人把它們放在平鍋裏,加熱,烤成油,烤成幹硬的條狀;吃起來很脆,肉味很濃。有時候,我們會做壹些鍋貼:超市買專用面粉,按照盒子的要求加水調成糊狀,舀壹勺倒在專用的鍋上,幾分鐘就熟了;好吃,好做,好學;(簡單美味的“美味”食物:潘餅)我很快學會了做潘餅,於是黛安趁機找來壹個大沙拉碗,用五顏六色的碗拌著吃。國內英語教材對“沙拉”的介紹和國內的“涼拌”差不多。但其實美式沙拉除了蔬菜,還可以包括面包屑(幹面包切成方塊)、冰淇淋、熟通心粉、牛肉、雞肉、草莓、葡萄、菠蘿屑、沙拉醬、香檳,色香味俱全。有壹天黛安回家,她不服氣地說,公司的壹個同事居然說沙拉裏可以同時放雞肉和草莓,她今天就來試試。本來是“駁歪理”,卻讓我體會到了草莓拌雞肉的味道,真的很不錯。有時,戴燕會做壹些蘋果派、甜點和餅幹。這時候她壹步壹步的點,我只是投稿,偷藝術;如果需要畫成品,裝飾成品,我很擅長,我會不遺余力的畫出滿滿壹桌子的中國風情。當然我也時不時的秀壹下自己的手藝,包包子,餃子,餛飩之類的,或者炒壹些中餐。在利特爾頓這種偏遠小鎮的超市裏,很難買到圓形的餃子皮和方形的餛飩皮。可是每次做飯,油星濺得到處都是,然後總是要開很久的油煙機,很有罪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