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妳還沒有獨自走進壹家咖啡店,如果妳對咖啡的了解還不足以品嘗到適合自己心意的飲品,那就看看下壹篇文章吧。
濃咖啡
Espresso(以下簡稱“espresso”)可以說是星巴克咖啡的底座,是所有花式咖啡的“靈魂”。
意式濃縮咖啡是通過泵式濃縮咖啡機在短時間內高壓提取的壹種咖啡。這種咖啡口感濃郁厚重,表面會富含壹層叫做“奶油”的油脂。
要在咖啡表面形成這種細膩、濃郁、不易消散的咖啡脂肪層,需要選擇優良的咖啡豆和恰當的沖泡方法。喝完後杯壁和杯底要有壹定程度的咖啡脂肪殘留,也就是俗稱的“掛杯”。這是評價壹杯濃縮咖啡質量的重要標準。在國外,如果壹杯濃縮咖啡沒有掛,顧客有權拒絕付款。
同時,由於意式濃縮咖啡是短時間高壓提取的(星巴克標準是18~23秒),大大減少了咖啡粉與水的接觸時間,從而降低了咖啡因含量。
另外,意式濃縮咖啡通常以“杯”為單位計量,每杯45ml。
美式咖啡
美式咖啡是壹種常見的黑咖啡。
雖然名為“美式咖啡”,但其實是壹種不折不扣的歐洲方式制作的咖啡——在濃咖啡中加入適量熱水制成。所以這種咖啡也會在壹定程度上保留咖啡脂肪,可以稱之為濃縮咖啡的評價標準。
關於這種不太“正宗”的美式咖啡的起源,有壹種說法。相傳,對咖啡情有獨鐘的意大利人來到美國,發現在美國釀造的咖啡難以下咽,甚至稱之為“襪子沸水”。另壹方面,美國人很難接受濃縮咖啡進口帶來的強烈沖擊。於是,這種在濃縮咖啡中加入熱水的沖泡方式應運而生。
煮好的咖啡
星巴克的現煮咖啡也被稱為每日咖啡和每日咖啡。這是壹種用星巴克賣的不同咖啡豆滴制而成的咖啡,也是常見的黑咖啡。
值得壹提的是,這款現煮咖啡才是真正的“美式咖啡”。美國人煮咖啡時,經常在濾杯中使用滴濾紙,加入咖啡粉,利用蒸汽原理,使水蒸氣透過咖啡粉,提取咖啡液。在美劇中,人們從滴濾咖啡機的底座上拿出壹個透明的咖啡壺,給自己倒上壹杯黑咖啡的場景並不少見。這些場景中的黑咖啡就是星巴克裏賣的現煮咖啡。
另外,現煮咖啡是滴濾沖泡,增加了咖啡粉與水的接觸,所以咖啡因含量會高於美式咖啡。
牛奶咖啡
咖啡拿鐵,也就是常說的“拿鐵”,是壹種常見的花式咖啡。
拿鐵是由濃縮咖啡和熱牛奶混合而成的。壹杯拿鐵由意式咖啡、65℃~75℃的熱牛奶和壹層不超過0.5厘米的細膩奶泡制成。雖然加入了牛奶,但由於不含糖漿、糖、巧克力醬等甜味成分,拿鐵的整體口感略苦。
扁平白色
Freiber和星巴克另壹種叫“濃縮拿鐵”的花式咖啡很容易混淆,就像很多人不知道拿鐵和卡布奇諾的區別壹樣——這個會在介紹卡布奇諾的時候解釋。
傅銳白的口感比拿鐵濃,但又不同於意式拿鐵,主要是因為它用的是精制的意式濃縮咖啡作為基料,而不是通常的意式濃縮咖啡。
精制意式濃縮咖啡的用粉量與普通意式濃縮咖啡相同,每份是10g咖啡粉,區別在於提取時的用水量。每份精制意式咖啡用34克水萃取,普通意式咖啡用45克水萃取,在精制意式咖啡的基礎上成就了白的濃郁口感。
另壹方面,濃咖啡拿鐵只是在拿鐵裏加了壹杯濃縮咖啡。
卡普契諾咖啡
卡布奇諾也是由濃縮咖啡和熱牛奶混合而成。卡布奇諾和拿鐵的主要區別在於咖啡和牛奶的比例不同。
壹杯卡布奇諾由三分之壹的濃縮咖啡、三分之壹的熱牛奶和三分之壹的細膩奶泡組成。簡單來說,卡布奇諾比拿鐵含奶量少,奶泡多。同時,由於卡布奇諾的牛奶含量比拿鐵少,會更加突出濃縮咖啡的味道,口感上也會更加豐富厚重。
咖啡摩卡
摩卡也是壹種很常見的花式咖啡。
巧克力和咖啡,無論是在原豆的形狀上,還是在口感和味道上,都是很好的搭檔。加入巧克力糖漿和鮮奶油的摩卡,不僅在口感上中和了濃縮咖啡的苦澀,還在傳統咖啡飲品的基礎上帶來了更加清新甜美的感覺。
需要註意的是,因為這款咖啡中加入了巧克力糖漿(不同於巧克力醬)和大量的鮮奶油,所以熱量和脂肪是直線上升的。如果想保持體重或者減脂減肥,還是盡量避免選擇這種咖啡比較好。
焦糖瑪奇朵
瑪奇朵(Macchiato)壹詞源於意大利,意為“品牌化”和“印染”。加入香甜可口的焦糖醬,制成了這款浪漫的焦糖瑪奇朵,這也體現在它的制作工藝上。
除了意式咖啡這種花式咖啡的靈魂,在壹杯焦糖瑪奇朵的基礎上加入香草糖漿,在壹定程度上中和和改善了原本厚重而有沖擊力的意式咖啡。
此外,與拿鐵和卡布奇諾的熱牛奶和牛奶泡沫不同,焦糖瑪奇朵不含液體形式的熱牛奶,而是在混合了香草糖漿的濃縮咖啡上覆蓋了壹層細膩的牛奶泡沫。這也讓它少了牛奶的醇厚,更多的凸顯了咖啡的濃郁。
最後把焦糖醬從細膩的奶泡上方的格子裏倒出來,壹杯焦糖瑪奇朵,寓意“甜牌子”,就搞定了!這也是壹種帶有甜味的咖啡飲料。沒有摩卡頂部的濃稠奶油,熱量也砍掉了100卡路裏。對於那些擔心攝入太多熱量又實在放不下那個甜的人來說是相對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