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推薦幾個好吃的上海菜!

推薦幾個好吃的上海菜!

美味的上海菜:

壹、四條鰓鱸魚

以魚素聞名的上海松江鱸魚,因其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烹飪技藝特殊,壹直被視為上乘佳肴。松江鱸魚身體豐滿,體長10多厘米,體重100多克。它的頭大而扁,嘴寬而眼小,呈黃褐色,布滿數條黑色條紋和略呈黑色的斑點。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條魚出水後鰓腔裏還有水。如果放在稻糠裏,能活四五天。此魚鰓前後有凹脊,形如鰓孔,色如鰓孔,鰓蓋上有橙紅色條紋,形似四片外露的鰓葉,故稱“四鰓鱸”。

鱸魚雖小,卻頗有名氣。南宋詩人範成大有詩說:“搗橘有魚,西風吹四鰓鱸;酥膩的時候,除了松江,到處都是。“盡情地贊美松江鱸魚。相傳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嘗松江鱸魚,將其命名為“江南第壹魚”。此後,松江府每年都向朝廷進貢。

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問上海時,品嘗了松江鱸魚。1983期間,上海錦江大酒店舉辦香港松江鱸魚烹飪技藝表演,在當地中外人士中引起轟動。可見松江鱸魚在古今中外都被視為“魚中之寶”。

上海錦江飯店以烹制鱸魚而聞名。“四枝烤鱸魚”的湯汁呈乳白色,鮮香,嫩滑可口。

原料:活四鰓鱸魚750克,春筍80克,蛋清1,原油50克,蔥段5克,姜片5克,黃酒10克,精鹽10克,味精3克,清水760克。

制法:鱸魚洗凈,筍幹切塊。大火燒熱炒鍋,滑動炒鍋,放油,放入蔥姜片,至金黃色時,將鱸魚肚朝上,煎壹會兒,將鱸魚背朝上,煮料酒,蓋上鍋蓋,揭開鍋蓋,加水,煮5分鐘,湯呈乳白色時再蓋上鍋蓋,小火燉6分鐘,再揭開鍋蓋。

第二,白汁桂魚

“白汁桂魚”是上海著名的特色菜之壹。此菜以活桂魚為原料,色澤乳白,魚肉鮮嫩,深受食客青睞。

據傳說,還有壹個用鱖魚烹飪的典故。當時康熙南下暗訪民情。有壹天中午,他來到西宮門口,看到壹家旅館,就推門進去。剛坐穩,店員大咧咧地跑過來說:“客官,妳想吃什麽?”“壹條魚,壹斤酒。”康熙說。不壹會兒,酒保給康熙送來了酒和菜。康熙給自己倒了壹杯酒,吃了壹條魚後,又要了壹條。因為這條魚確實很好吃,康熙就問:“這道菜叫什麽名字?”“風鈴草魚,”酒保回答,“這種魚腹部有金色的花紋,所以叫‘風鈴草魚’。”康熙道:“掌櫃,我把這道菜改個名字如何?”“很好。”於是酒保拿來紙筆,康熙寫了“宮門魚”幾個字,落款“葉璇”。招牌掛上後不久,店員聽說是天子所寫,又驚又喜。他趕緊在招牌前跪下,喊道:“謝謝妳的好意。”雖然這是壹個傳說,但用活鱖魚制成的佳肴卻廣為流傳。

原料:1活桂魚(約1000g)、25g瘦火腿丁、50g青豆、25g料酒、6g精鹽、5g味精、10g蔥姜、100g湯、10g水澱粉。

方法:

(1)將鱖魚刮去魚鱗,切臍,用筷子從口中絞出鰓和內臟,洗凈,切去兩側和背部的魚鰭,放入沸水鍋中焯壹下,撈出,放入冷水中,用刀輕輕刮去黑皮,在魚的兩側切幾刀使其入味,均勻地放入少許鹽,放入長鍋中,撒上味精,放入蔥姜和料酒,放入籠中用大火蒸熟。

(2)燒熱炒鍋,倒入油,加入火腿、四季豆、湯、精鹽、味精,倒入魚湯,燒開後用水澱粉炒勻,淋在桂魚上。

三、八寶鴨

“八寶鴨”是上海各大酒店的名菜,但以上海城隍廟上海老飯店烹制最好,因此被美食家們譽滿海內外。

20世紀20年代初,老飯店裏沒有八寶鴨。有壹天,店主聽客人說壹家飯店的八寶鴨有多好吃。店主為了生意興隆,帶著廚師扮成顧客去壹家飯店品嘗,帶回壹只八寶鴨仔細分析研究。他們在吸收他人烹飪技藝的基礎上,對烹飪技術和材料進行了改進:壹是改變了八寶鴨去骨的傳統做法,用骨頭開背,裝上食材,鎖在大碗裏,用玻璃紙封口;第二,改燒為蒸。這樣鴨形飽滿飽滿,原汁突出,出籠香。然後淋上用清蒸鴨原鹵調制的蝦仁和四季豆,使成品更加出彩。壹夜之間,老餐館“巴別鴨”出名了。

原料:鴨子1只(約1500g),香菇丁150g,冬筍丁75g,肉丁25g,鴨胗片25g,火腿丁50g,幹貝15g,栗子丁100g。

方法:

(1)將鴨子背部側面切開,去內臟,洗凈,剁掉腳,斷腿骨,將整只鴨子放入開水鍋中焯壹下,撈出,洗凈,擦幹,抹上醬油、黃酒、糖等調料,腹部朝上扣在大碗中。

(2)將幹貝、香菇丁、筍丁、肉丁、火腿丁、栗子丁、鴨胗片、蓮子心、糯米、黃酒、白糖、醬油、味精攪拌成餡,將鴨頭、鴨頸、鴨腳放在餡上,用玻璃紙封好碗,放入籠中大火蒸3小時,使鴨肉酥脆。然後將原鹵倒入鍋中,放入蝦仁和青豆,燒開後用水澱粉勾芡,澆上生油,推勻,澆在鴨子上。

四、八寶辣醬

“八寶辣椒醬”是上海著名的特產,由“油炸辣椒醬”改良而成。“炒辣椒醬”是壹道普通的家常菜,以前是在飯攤上吃的。因為顏色深,味道濃,非常適合下飯。上世紀40年代,九江路同和酒樓的廚師們參照上海本幫菜“全家福”的烹飪方法,在炸辣醬上澆上壹頂蝦“帽”,並對炸辣醬的原料進行了調整和豐富,用蝦、雞、鴨肫、豬腿、胃、開陽、香菇、竹筍等八種主要原料烹飪而成,故名。“八寶辣椒醬”味道辛辣,鮮香微甜,十分入味,深受食客喜愛。後來,上海的壹些餐館紛紛效仿,“八寶辣椒醬”廣為流傳。

原料:澱粉蝦50克、鴨肫片50克、熟雞丁70克、豬腿丁50克、花生50克、筍丁50克、熟五花肉丁25克、幹蝦米10克、豆瓣醬25克、辣椒醬20克、醬油10克、黃酒65400。

制法:(1)取壹碗,加入鴨肫片、雞丁、肉丁、肚丁、筍丁、蝦皮、花生拌勻。

(2)燒熱炒鍋,放入食用油,放入蔥花和姜末炒香,然後將辣椒醬和豆瓣醬同時放入炒鍋,翻炒半分鐘,放入混合好的雞丁等原料,翻幾下,煮料酒,小火煨壹會,放入糖、醬油、味精和高湯燒開,繼續用小火3分鐘,然後改大火。

(3)炒鍋加入食用油,燒至六成熱時,倒入蝦仁翻炒。當蝦變白後,從炒鍋中取出,倒入漏勺中。原熱鍋放壹點油。加入高湯、鹽、味精,煮透,放入蝦仁,用澱粉勾芡,倒入熟油,淋上辣醬。

5.清蒸鯽魚

“清蒸鯽魚”是上海德興閣酒店的傳統特色菜。

用鯽魚做菜,早在清朝。傳說“大蚌燜珠”是大文豪曹雪芹年輕時琢磨的壹道名菜。有壹次,曹雪芹去蘇州姑母家做客。在市場上,我看到盆裏活蹦亂跳的黑背鯽魚,還有攤販賣的“榔梨雞頭”(芡實)。他大怒,心想為什麽不買回兩條鯽魚,回去給鯽魚做壹道菜。我馬上買了活鯽魚和芡實,回到姨媽家,讓廚師把蛤蜊放進洗好的魚肚裏燉。廚師做了同樣的事情之後,真的是又香又好吃。曹雪芹壹邊吃壹邊想,這麽好吃的魚和蔬菜,壹定要有個好名字。黑背鯽魚像貽貝,芡實像珍珠,所以這道菜叫“大蚌燜珍珠”!無獨有偶,“揚州八怪”之壹的鄭板橋有壹天突發奇想,讓家人把朋友送來的鮮肉剁碎,放進魚肚子裏煎著吃。該劇名為《鯽魚懷孕了》,制作方法與《大蛤蜊燉珍珠》相似,結果得到了家人的壹致好評。

據說有壹年,國民黨元老余友仁先生遊覽上海城隍廟時,到附近著名的飯店德興閣吃飯。因為於右任是陜西人,不愛吃甜的菜,廚師就把魚蒸了。這道菜做出來後,魚肉鮮嫩可口,味道特別好。從此,“清蒸鯽魚”成為德興閣第壹道上海名菜。

原料:活鯽魚2條(約750克),火腿25克,冬筍25克,水發香菇50克,精鹽5克,紹興酒25克,味精5克,花椒0.5克,蔥姜10克,豬油25克。

方法:

(1)將鯽魚的魚鱗、鰓、內臟刮去,黑色的肚衣洗凈。冬筍、火腿、香菇都切絲備用。

(2)將鯽魚放入長鍋中,加入火腿絲、冬筍絲、冬菇絲,撒入花椒、味精、精鹽、蔥姜,加入紹興酒,倒入豬油,放入籠中蒸15分鐘,取出,撈出蔥姜。

六、荷花蟹大戰

中國的螃蟹種類繁多,有河蟹、梭子蟹、青蟹、河蟹等等,其中以河蟹最受歡迎。上海蘇州更是以“陽澄湖清水大閘蟹”聞名。有詩說:“陽澄湖蟹不好,今生何必住蘇州?”

螃蟹營養豐富,脂肪、維生素A、核黃素含量高。尤其是農歷九月的母蟹和十月的公蟹,卵滿膏膩,又大又肉。“九月臍球,十月尖”是買清水大閘蟹的體驗。

大閘蟹的吃法有很多。在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它們通常被煮熟或蒸熟。深秋,餐館、酒店、熟食店都上市清水大閘蟹。在未來,人們認為手工剝皮太麻煩,不衛生,所以以蟹宴聞名的王寶和餐廳,由廚師去除蟹肉,根據口味精心烹制蟹菜,如“翡翠蝦蟹”、“蟹油龍卷”等。其中“荷花蟹鬥”因其白蓮、蟹粉鮮美而大受歡迎,成為上海歷史悠久的名菜。

原料:活蟹12只(約1.600克),蛋清6個,蔥絲25克,胡蘿蔔絲1.5克,發菜絲0.5克,紹興酒50克,蔥20克,姜末20克,味精4克,精鹽4克,胡椒粉0.5克,清湯。

方法:

(1)螃蟹洗凈蒸熟,去蟹粉,蟹殼洗凈吹幹備用。燒熱炒鍋,加入生油75g,將蔥姜末和蟹粉略炒,出香味時,加入紹酒、精鹽、味精、胡椒粉、清湯翻炒,待蟹粉幹透後,出鍋,均勻裝入12蟹殼中。

(2)將蛋清打散,加入少許鹽和150g清水,攪拌至泡沫出來,撇去泡沫再攪拌。然後把蛋清倒在每個蟹殼裏的蟹粉上,把蔥絲、發菜絲、胡蘿蔔末放進去,做成蘭花圖案,然後放在籠子裏蒸6分鐘左右,等變成白色的芙蓉花後取出放在鍋裏。

(3)鍋中放入100g高湯,加鹽、味精,燒開,用水澱粉勾芡,加入少許熟油,澆在蓮藕蟹鬥上。

七、竹筍腌湯

"竹筍鮮湯"是上海的壹道名菜。這種蔬菜湯白而稠,肉脆而肥,味道鮮美。每年春天竹筍上市時,上海人都喜歡烹制這種美味。

竹筍在古代被稱為“苞”。早在夏朝,人們就用竹筍代替食物,向竹筍進貢,並代代相傳。同時也留下了許多贊美竹筍的詩句。“故人知我意,千裏送筍芽。青頭玉寶貝,把棉花壹件壹件脫下來。竹筍如繈褓中的嬰兒般潔白如玉,這是蘇東坡的筍詩。北方的廚師還不知道這是什麽,看到竹筍後我眼睛壹亮。宋代著名高僧紀典《筍子疏》:“油鍋畫金,米鍋煮白玉。“宋代的另壹位高僧贊寧,也寫了壹部關於吃筍的專著《筍譜》。

傳說清朝康熙皇帝特別愛吃江南的竹筍。曹寅和妻子、哥哥徐莉在江寧、蘇州織造、兩淮鹽政(即燕子來時出土的竹筍)任職期間,每年都要向京城進貢。

材料:鹽腿肉200克,新鮮排骨肉200克,凈筍肉150克,黃酒10克,精鹽少許,味精2克,豬油8克。

方法:(1)將腌制的腿肉和新鮮的肋肉同時洗凈,刮去皮上的汙垢,將皮放入鍋中焯水。先用猛火煮開,再小火燉半小時。四成熟時,將臘肉翻面,繼續煨至皮變軟,用竹筷插入時取出,加熱去骨,修整脂肪和皮備用;新鮮的排骨肉煮至八成熟,取出備用。

(2)食用時,將鹹鮮肉切成四方塊,將竹筍切成滾刀塊,放入原湯鍋內,先用武火煮,再用中火煮六七分鐘,待湯汁濃稠時,用味精和鹽煮,然後出鍋。

八、水晶蝦

“水晶蝦”是上海靜安賓館著名的特色美食之壹,曾被評為“上海第壹菜”。它的發展,著名作家梁實秋曾在《談雅間吃法》中寫道:“說起蝦,最好的是福建菜館。我記得北平長安街上的眾鑫堂是北平唯壹壹家大型的福建菜館。做出來的炒蝦蝦肉飽滿,光亮透明,軟脆。僧侶們對海鮮的良好管理是獨壹無二的壹步。20世紀40年代,上海靜安飯店的名廚們從粵菜和閩菜中吸收了“炒蝦”,並在烹飪技巧上進行創新。此外,選料精良,制作嚴謹,風味獨特。“水晶蝦”端上桌,滿口奇香,晶瑩剔透,宛如珍珠。難怪靜安賓館每年要吃掉十幾噸蝦。

材料:精選河蝦500g,蛋清1,味精5g,精鹽7。5克,15克澱粉和4克小蘇打,600克毛油(實際用量40克)和1克香油。

方法:(1)蝦殼去皮,加入清水500克,拌勻,蝦洗兩遍,清水沖洗幹凈,撈起,放入漏勺瀝幹水分,鋪在通風處晾幹半小時,然後用幹凈布吸幹水分,放入碗中,加入蛋清、味精、精鹽、澱粉、小蘇打粉,再加入生油拌勻,放入冰箱冷藏。

(2)炒鍋燒熱,放油。當熱量達到六成時,用勺子將蝦迅速分散。當蝦九成熟時,它們將被倒入濾網中以瀝幹油。

(3)將高湯、味精、鹽、澱粉調成濃湯,將原鍋放在火上,放入蝦仁,倒入濃湯翻幾下,加入香油,推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