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山葵的植物學歷史

山葵的植物學歷史

最早,山葵在2700年前的中國《詩經》中就有記載。《詩經·風·七月》“六月沈郁苦,七月橫魁糯米。八月剝棗,十月得米。為此用春酒來慶賀眉毛長壽。”《姬傳》“葵,菜名。嘿,豆子。”

儒家十三經《禮記》中的“公食大夫禮”:“南烤,西煮,芥末醬,魚。”鄭玄註:“芥末醬,芥末醬也”。此外,《禮記》還說:“春用蔥,秋用芥。海豚,春天的韭菜,秋天的蓼。芥末,芥末醬。”記錄。明代羅綺《詩苑》第七部記載“殷,果為醋,為醬(芥)”。

秦代失傳的《禮記》是漢末殘部編者編纂的,其準確性難以考證。鄭玄(公元127-200)生於三國時期,毫無疑問三國時期就有芥末醬。

《黃帝內經》是中國傳統醫學的聖經,是幾千年醫學養生的源頭。它把山葵列為五菜之首:“毒攻邪,五谷供養,五果助,五畜益,五菜補。”氣味與之結合,補充精華。這五味辛、酸、甜、苦、鹹,各有千秋,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五臟皆是四時,病以五味宜。.....(五菜)指葵花、淫羊藿、蔥、韭菜、蔥,五臟俱全。根據武昌鄭達的理論。大毒治病。"

在湖南長沙的馬王堆漢墓中發現了山葵種子。

中國北魏時期傑出的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農書》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壹。中國最完整的農書《齊·姚敏書》系統總結了公元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遊地區的農牧業生產經驗、糧食加工與儲藏、野生植物利用等,對中國古代農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書中詳細介紹了蔬菜種植、果樹樹木扡插、壓條嫁接等育苗方法和幼樹撫育技術。山葵是《齊姚敏書》中總結的17種蔬菜中的第壹種。

宋代著名學者蘇頌寫過《圖說》,“葵無處不在。苗葉當菜吃,味道更甜。錦葵籽是古代最常用的藥材。還有蜀葵、錦葵、黃葵、鐘馗、菟絲子,都有作用。”民間對山葵的種植和消費可見壹斑。

南宋浙江女廚師吳(1127-1279)寫了壹個叫“芥菜”的食譜——將兩年的芥菜籽,磨碎,加水,放在碗裏,用堅韌的紙封好。把湯煮上三五次,泡出黃水,蓋涼地面。倒完後有氣體,加淡醋解綁,用布過濾殘渣。

元代農學家王鎮所著的《農書》是壹部綜合性的農書。在中國古代農業遺產中,元代以前沒有壹部農書可以與之相提並論。書中寫道:“葵是各種蔬菜之主,且能防饑省錢,其根能治病。”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古葵花為五菜之主,古人植之為常食。”但後來李時珍把葵花從菜目移到草目,《本草綱目·草五·葵》寫道“古葵花今稱滑菜,亦是如此。古代的向日葵是各種菜肴的主人,現在已經不吃了,就搬到這裏來了。”清代植物學家吳在《植物名實考證》中說“冬葵為諸菜之主,江西、湖南均有種植,湖南又叫向日葵,又叫冬涼菜。江西蔡。《葵花與旗之交》也記載在編年史中。李時珍說,今天的人不吃飯是個錯誤。湘南節部東面是另壹個村子,有菜園。其余班級,丁忠魁在二三區,年底就夠了。”吳琦君糾正了李時珍的“判斷錯誤”。

中藥店裏,老中醫把芥子當胃寒嘔吐胸痛的藥。清代雲貴總督吳鎮(公元1790-1870)寫了46卷《王國行郡詩》:“腹煩,每餐不除芥屑……”。

中國自古以來就把山葵列為各類菜肴之首,其麻辣、甘甜、爽口,尤其是對道教而言。叫做隔十天吃壹次葵花,調和五臟。長江和黃河流域廣泛種植糧食。唐宋以後,隨著其他蔬菜新品種的不斷引進和栽培,氣候和自然條件的限制和變化,人口的增加和森林的減少,山葵的種植越來越少。到了明朝,向日葵已經離開了餐桌,這可能是李時珍把山葵從菜搬到草的原因。

山葵,在過去的百年裏,只有山野和山谷裏偶爾能看到它野性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