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年少不知親人暖,我的中秋沒有父親的身影,只有墓前壹杯酒壹炷香

年少不知親人暖,我的中秋沒有父親的身影,只有墓前壹杯酒壹炷香

#我的自拍故事#

又是壹年近中秋。

每逢佳節倍思親,那些鐫刻在記憶深處的舊日時光,此刻在獨處的寂夜裏,瞬間清晰。沖上壹杯淡香的咖啡,遠離喧囂,沈澱浮躁,散發著芬芳的往事如泉水般的奔湧而出......

打從記事起,我們壹大家子就住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的老 體育 場裏。媽媽說我出生在固鎮老街的工人醫院,直到今天的記憶,依然模糊,只記得曾經跟著幾位比我大點的小夥伴,在老街的巷子裏玩過躲迷藏;壹起在誰的家裏吃過壹碗放小香蔥的手搟面條。

多年以後,老街快拆遷了,我來到工人醫院,走過青石板的巷子,壹位老奶奶認出了我,帶我回到兩間空曠的屋子裏:“那時候啊,妳就出生在這裏。妳媽工作忙,朱大娘把妳帶大的”。忽然間想起,媽媽曾給我看過壹張黑白照片,壹位清瘦的老人家和母親壹起端莊的站著。媽媽說:“等妳工作以後,買點禮物去看看朱大娘吧,她小時候帶妳,可疼妳了,時常把雞蛋和在面裏,變著法樣做給妳吃。三毛,看看妳小時候吃的多胖。”

我叫楊春燕,小時候的乳名叫“三毛”。1973年的4月,我出生在這裏,母親是當時老街工人醫院的醫生。

壹晃幾十年過去了,我終究沒有看望過朱大娘,自己似乎壹直在忙,忙上學,忙工作,忙著處壹幫好友,忙著結婚帶孩子。那些被自己忽略的從前,此刻想回卻再也回不去了,只剩下孤獨夕陽中的縷縷追悔莫及.....

住在固鎮老街裏的中秋節,是如何度過的,我沒有絲毫記憶。只聽媽媽說過,老街巷子裏的人家,是壹家挨著壹家的,誰家的孩子逢節來串門,必不會空手而歸,在那物質稀有的年代,回家的口袋裏,壹定會有兩粒糖果、壹捧花生等。我想,那時的中秋,我的口袋裏,也壹定裝過鄰居家給的糖餅,甚或壹把炒熟的芝麻吧。

壹家子後來搬到了固鎮老 體育 場,從此每年中秋清晰走過。 直到中年,走過人世的飄蓬流轉,驀然回首,才知那是壹段無法回歸的傾城時光,樸素而又溫暖。

每每想起,潸然。

老街裏的舊日時光,在歷經人生坎坷的多年以後,才知道自己在深深的想念。

總是在淚光中,回到生命最初的美好,想起青石板的小巷;想起兒時那位帶我玩耍的哥哥,如今卻早已不知去向;想起記憶中家裏的那盞煤油燈;想起老街木質的板門,壹塊壹塊的木板並列著嵌在了凹槽裏,厚重又懶散,像是壹冊冊被人遺忘的散裝線本,記載著我兒時的回憶,記載著曾經的中秋月圓......

壹家六口,我們姊們四個,哥哥、姐姐、弟弟和我。爺爺奶奶在懷遠農村,老了以後,爸媽把他們接到了固鎮。老 體育 場的家,是體委的單位宿舍,三間瓦房。

孩子多,又有爺爺奶奶在,不夠住的,於是爸爸在門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三間茅草屋。因為是泥巴地,屋頂又時常漏水,屋裏於是變的坑坑窪窪的。爺爺奶奶和哥哥住在瓦房裏,爸爸、媽媽、姐姐、弟弟和我,壹起住茅草屋。沒有玻璃的窗戶,糊的是塑料。悶熱,且只有大蒲扇的夏天著實有點難熬。

秋天壹到,天高雲淡,最重要的是可以睡上好覺了,再也不用半夜裏熱醒。秋天,也意味著快到了中秋節。過年的喜悅早已過去後,終於又迎來了壹年中第二個最重大的節日——中秋節。

家裏孩子多,負擔重。爸爸媽媽為了照顧爺爺奶奶,也無暇顧及到我們。奶奶有病,常年的早上是壹碗辣湯,兩個糖糕,媽媽從來不讓我們吃,我們姊們幾個只能是看著。小時候的飯菜多年不變:稀飯、饅頭、和壹年四季在大水缸上放塊大石頭腌制的鹹菜。壹個星期只能吃上壹頓肉,媽媽買的是那種肥肉很厚的五花肉,肥肉用來煉油,放在大罐子裏。供應緊張的年代,糧本買的菜油不夠吃,媽媽就用它來炒菜、做湯。小時候啊,吃起來特別的香。以至於多年以後,心血來潮,自個用煉制的豬油試著燒湯,卻再也難以下咽。

壹個星期期待的壹次帶肉的菜,壹端上來就幾乎被我們幾個孩子叨光。媽媽做的最多的是五花肉炒家裏腌的雪裏紅,白白的大米飯裏,放上幾片五花肉片,別提多美味了,津津有味。媽媽偶爾也割上壹大塊瘦肉,放點海帶燒上壹盆,總是會被壹搶而光。

過了年,小時候期待的就是中秋節了,因為那天的肉可以盡管吃,特別有平時吃不到的小雞和排骨,總讓我們心生向往。

父親特別的講究過節。母親會按照父親的交代,隆重的準備節日菜譜。比起過年的十幾個菜和幾箱蒸的饅頭來,中秋節的菜要少些,但母親總會精心烹制。中秋節的壹大早,媽媽就會去人聲鼎沸的菜場裏,買回壹大籃子。每年的中秋節,中午必有燒小雞、燒排骨,再搭上兩個炒菜、兩盤涼菜,和壹瓶買回來後要加上壹大缸子白開水的果汁,成了壹生的情思深種,銘心刻骨。

過節的中午,家裏的座位嚴格排序,爺爺奶奶必是上座,他們先吃過的盤子,我們才能動。母親總是看著我們吃的香甜而心滿意足,而記憶中,媽媽吃的最多的就是炒青菜,她總是在說:青菜真好吃。

年少不知親人暖。

小的時候,總是盼望著長大,總是喜歡找小夥伴們玩,不愛聽大人們嘮叨。

那時的自己以為時光會永遠,親人永在,直到7歲的那年,奶奶走了,九年以後,爺爺也永遠離開了我們。前年去老家上墳,跪在爺爺奶奶的墓前,墳頭的樹已高,草滿地,而親人已不在。想起壹大家子圍坐在壹起,想起爺爺慈祥的微笑,想起奶奶顫巍巍的偷偷塞給我的壹毛錢,早已是淚流滿面。失去了童年,失去的原來是這世上最珍貴的愛。

小時候負擔重、家裏窮,中秋節最重要的月餅舍不得買,媽媽會親手做上甜餅來。面是頭天和好的,中午吃完飯,面就已經發的很好了。母親熟練的在面板上先揉再搟,把平時舍不得吃的白糖拿出來,放在面團裏,輕輕壹捏壹搟,再放在鍋裏炕。熟練的來回翻,不壹會兒,甜餅就做好了。那時的我,往往等不到晚上,就撈起壹塊塞進嘴裏,面餅夾著融化的白糖,壹口壹下,成了壹年中最珍貴的零食,久遠的香甜,歷久彌新。

過了幾年,家裏終於買上了芝麻,把芝麻放進白糖裏做成的甜餅,常讓自己撐的要命。

又過了幾年,家裏終於第壹次買上了椒鹽月餅,薄薄的皮,芝麻花生的餡,以至於自個每次愛惜的總吃上壹半,留著的半塊等過了節,再慢慢品嘗。媽媽每次中秋節,最多買兩包八塊椒鹽月餅,爺爺奶奶壹包,剩下的壹包我們姊們幾個分。哥哥後來不要了,剩下的那塊,我們會平均掰成三瓣來細細品嘗。

過節的水果,那時只有蘋果和梨。蘋果是自己最愛吃的,直到現在,我還是經常從超市裏面買回來,幾乎每天壹個。

父親壹到中秋節,必定會買回來壹蒲包的蘋果,皮子麻麻的,肉黃黃的那種,又脆又甜。哥哥後來工作結婚了,父親就把買回的蘋果全部拿出來,從大到小,每三個挑成壹組,姐姐、弟弟和我每人再分壹個,大小平均,每人壹包。而我的蘋果,每次總會是最先吃完,爸爸那時總會在私下裏再多給我幾個,我就留著,幾天吃上壹回。

如今的中秋節,買來的月餅自己也懶得吃上幾塊。花樣越來越繁多,包裝越來越精美,價格也越來越昂貴,可自己吃起來,月餅卻再也沒有了兒時的香甜。甜餅現在幾乎沒人再費事去做了,椒鹽月餅也很難買到,就算拿來送人,也覺得拿不出手,寧願送那些精美禮盒包裝的。記得有壹年,我終於在街邊的地攤上買到了老式的椒鹽月餅,終於不再像兒時那樣吃壹半,留壹半了,終於可以壹下子吃個夠,也終於不用再和姐姐、弟弟分僅有的壹塊月餅了。

可時光再也回不來,壹起回不來的,還有心裏幸福的歡笑。

吃過晚飯,就到了賞月的時間。小時候,我不是特別愛看月亮,總覺得沒什麽好玩的。那時候,沒有電視,更沒有手機,全家人常坐在壹起,在院子裏邊聊天邊賞月。母親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年少的我似懂非懂,常常在院子裏沈沈的睡去,母親總會把我抱進屋裏,蓋上被子,任我酣然。

後來,奶奶去世了。

後來,爺爺在幾年以後,也離開了我們。

後來,我們全家又搬到了二路的新 體育 場。姐姐結婚後,家裏只有了爸媽弟弟和我。

體育 場裏的家,媽媽在院子裏栽上了葡萄枝。漸漸的,枝條長大了,蔓延的綠枝爬滿藤架。結上果子了,年年的中秋,家裏葡萄滿滿。那時,不等葡萄變紫,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的搬個小板凳,站在地上,伸手夠青葡萄吃。

青澀的日子裏,雲淡風輕,多年以後,人生輾轉的我,午夜夢回,常常想起那年那月,那壹方庭院,那滿架葡萄,那五彩斑斕的秋天......

後來,父親走了。父親離世的那天,自己的人生忽然倒塌,中秋節,從此團圓的桌子上,再也 沒有了父親的身影,只有墓前的壹杯酒,壹炷香。

後來,老公去了合肥,開拓自己嶄新的事業。

後來,孩子考上大學,離家去了西安。

如今好幾年的中秋節,我都是壹個人在賞月了吧。父親是那年的夏天離開了我們,那年的中秋,如今的我甚至壹點都想不起來是怎麽度過的。父親走了四年,我至今依然無法走出悲傷,不是中秋的晚上,也常常對著月亮流淚。淚光中的自己,才知道有父親在的家多麽溫暖,想起小的時候,爸爸抱我坐在他的自行車上;想起爸爸下雨的時候,來到學校給我送傘;想起爸爸帶著我逛剛開業的固鎮百貨大樓,給我買的鉛筆和本子,想起爸爸時常在朋友面前,無比驕傲的說:俺家三毛成績好。

父親走了,傾盆的眼淚中,我常常懊悔自己,怎麽不多回家陪陪爸爸!父親從查出病到去世,就僅僅14天的時間。14天,我心如刀絞,吃不下去飯的父親甚至不給我孝敬 美食 的機會,就匆匆走了。

長大後的自己,才知人生不易。我把父親的愛看做理所當然,父親甚至包容了我所有的壞脾氣,卻總是疼愛自己。從今以後的中秋節,永遠沒有爸爸在壹旁看著我們吃飯了,只有擺在他墓前的壹杯酒,幾塊月餅,兩炷香......風雨的人生路上,我只有無盡的思念。

又是壹年近中秋。

多少年沒有吃過甜餅了。如今的中秋節,超市裏的月餅繽紛炫目,菜品琳瑯。甚至不用自己做飯,在飯店裏直接訂上壹桌,人聲鼎沸,也是過節。

蘋果早已不是稀罕物,買回來時常會放壞,借口是忙的沒時間。

媽媽做的紅燒肉,再也沒人搶著吃。母親時常嘆息:做壹點肉,幾天都吃不完。

又是壹年近中秋。

走進人生的秋天。節日裏孑然壹人,依舊心靜如水,舉杯望月,細數寧靜流年,那些絲絲縷縷的記憶,流淌著過去,流淌著曾經的溫馨,流淌著歲月的痕跡。

又是壹年近中秋。

哪怕我孑然壹人,心中還是那壹輪明月,與親人依舊***此壹片皓月星光,靜候清風,靜待流年,靜守美好 ;珍惜生命中的每壹刻,珍惜花好月圓。

┃┃ 楊春燕

老照片由楊春燕提供

整理記錄 ┃┃ 圖說江淮

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註圖說江淮,帶給妳有溫度的視覺人生,歡迎私信提供故事線索,講述妳的人生故事,溫暖每壹個前行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