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可以讓我們清空大腦,專註於途中的每壹步,並在與山野的親密接觸中享受意想不到的美麗。但野外地形環境復雜,滑倒、踩空等風險無處不在,身上也背著沈重的背包。或許妳壹開始興致勃勃,再走幾公裏就會覺得疲憊不堪,懷疑人生。
這時,登山杖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是我們徒步的得力助手,也是必要的第三手、第四手。它能在陡峭崎嶇的山路上支撐妳,保持身體平衡,為妳分擔負擔。
在徒步的過程中,沒有什麽是登山杖做不到的。如果有,那就來兩個。
那麽問題來了,這麽厲害的東西是什麽?
登山杖
登山杖是指雪線以下登山、徒步等戶外運動中使用的輔助器材。主要有支撐、平衡、緩沖的作用。由手柄、腕帶、支柱、鎖定系統、泥盤和棍尖組成。
登山杖壹般有三種分類方法:
根據工作人員的材料:
鋁合金:高性價比的首選
碳合金:更輕,但更易碎。
鈦合金:登山杖中的土豪
鋁合金和碳纖維是最常見的材料。金屬制成的鋁合金抗壓強度高,而碳合金的優點是更輕。但是碳纖維容易斷,不建議低溫使用。如果只應對周末旅行等普通戶外徒步,碳合金完全可以勝任。鈦合金作為高端升級品,集強韌和輕薄的優點於壹身,毫無疑問價格當然是最貴的。
而壹些有經驗的徒步者,卻練就了“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境界,登山杖也變得很沒有味道。這可以增加壹個選擇:木制登山杖。野外隨處可見,更原始,更有詩意。
根據鎖的形狀:
內鎖:傳統設計,體積小,美觀,缺點是很難確認是否上鎖。
外鎖:容易調節和清潔,但不太美觀。
內鎖和外鎖各有優缺點。妳不能魚與熊掌兼得。因為很難確定內鎖是否鎖緊,沒有鎖緊會直接影響其穩定性,這就是隱藏的風險。鎖定和清潔的優勢,讓爬雪山和沙漠徒步更加方便。妳需要結合自己各方面的需求。
根據手柄形狀:
T型手柄跑步機:手柄為T型;日常休閑型。
直柄跑步機:直柄,重量輕;專業家居外觀。
向上攀爬時,直柄能順利傳遞力量,並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手臂力量平衡全身。是專業的戶外設計。相比之下,T型手柄更適合日常休閑在平地上行走,但不適合戶外運動隨時面臨的復雜地形,卻是大叔大媽們每天在拐角處行走的絕佳產品...
使用
據國外研究報道,下坡時,膝蓋受力比使用登山杖時多22%,大腿肌肉消耗的能量多265,438+0%。但是登山杖可以通過改變對人體重心的支撐來減輕負荷,這是建立在正確使用的基礎上的。
登山杖的正確使用,不僅包括前期的組裝調整,杖的長度調整,腕帶的使用,雪盤的安裝拆卸,後期的維護保養。否則不僅幫不上忙,連站都站不穩。
桿長調節
長度調節標準:自身高度×0.66Or握柄時,上臂與前臂盡量保持90度。
上坡時長度會相應縮短,下坡時長度會相應增加,基本以上述文章為準。
盡可能調整各部分的長度,不要超過“停止”警告。
正確調整手杖的長度是順利健行/舒的先決條件
腕帶使用
腕帶和登山杖壹樣重要。正確的使用方法是:拿起手腕帶,將手放在手腕帶下面,將手腕帶壓入我們的掌心,然後輕輕握住手柄,通過手腕帶支撐登山杖,而不是緊緊握住手柄。
雪地支架的安裝和拆卸
安裝時,用力將雪盤卡入凹槽內;拆卸時雙腳並攏,踩在雪盤上。
關於登山杖的使用,前期學習各部分的正確組裝和使用是第壹步。其次,在使用方式上有各種重要的規則。
單人還是雙人
答案:雙杖。如果只用壹根五線譜,無論用左手還是右手,支撐力都是不平衡的。反而會因為受力不均而增加受傷的可能性。
戶外行走的正確姿勢
登山杖的正確使用,包括使用的姿勢,可以最大限度的分擔負擔,保持平衡。
總結壹下就是:重心為壹條線,小步慢走,全腳穩踏,上坡外八字,後腳重下坡。
登山杖正確使用後會帶來什麽好處?
正確使用登山杖會帶來很多好處。它是我們忠實的徒步夥伴。
進化歷史
自從人類祖先誕生以來,登山和徒步活動就壹直存在。不同的是,面對惡劣的環境,這是他們生存的最後手段。現代人徒步旅行更多的是壹種尋找樂趣,放松壓力的方式。學會使用工具是人類進化史上的壹大進步。當我們的祖先在叢林中穿梭,拿起壹根木棍幫助他們的時候,大概就是雛形的登山杖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部分的材質也在不斷進化,導致了現在的登山杖。在這個發展階段,登山杖的手柄通常由橡膠、軟木、塑料和泡沫制成。手柄下面的壹根帶子就是腕帶,登山杖和使用者體力的相互傳遞主要通過腕帶完成。腕帶的長度可以自由調節,方便手腕活動。
登山杖的桿子從鋼、鋁等普通金屬合金,發展到碳合金、局部鈦合金。後來又設計了可以隨意閉合的減震系統,減震效果也不斷提高。壹些登山杖也有指南針。登山杖的開發設計更加符合戶外需求,選擇的種類也越來越多。
科學原理
登山杖的物理原理主要有以下幾點:
摩擦理論:
內鎖式和外鎖式登山杖都是利用簡單的摩擦原理。鎖緊卡環後,卡環緊貼在手杖內壁,產生壓力和摩擦力,從而支撐整個手杖。
薄壁結構理論;
使用時,桿的外側是主要受力區域,內側起不到太大作用。根據這個原理,把桿做成空心的,不僅對結構的強度影響很小,而且可以大大減輕重量。
壓桿的穩定性理論:
當拉桿上的應力達到強度極限時,就會引起塑性變形,甚至斷裂。這也是登山杖的桿子上有極限標誌“停止”的原因。調整時盡量保證各節長度壹致,長度不要超過警戒線,否則可能“死亡”。
特定用途
了解了登山杖的原理和機理後,最重要的問題是:登山杖有什麽用?
如果只認為登山杖在徒步中起到支點平衡的作用,那就大材小用了。其實登山杖也有很多技巧,比如辨別方向,探路防陷阱,做個支撐,清除障礙,鬥狗防身等等。是壹個完全多功能的小幫手。登山杖的使用有很多妳不知道的。
今天老司機給大家演示壹下登山杖的使用方法。
高級技能1:明確方向
在野外,無論是叢林還是沙漠,在茫茫的世界裏,稍有不慎就會迷路。在沒有GPS等現代導航技術,又不會使用北鬥七星的時候,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嗎?事實上,妳手中的登山杖可以帶妳走出叢林,走出沙漠,走向光明。
操作——在陽光直射的區域,將登山杖固定在地面上,用石頭或其他東西標出其陰影的頂點。壹定時間(30分鐘左右)後,標記當前徒步桿陰影的頂點,然後將兩個標記點連成壹條線,即東西方向,與之垂直的方向為南北方向!
但是偷偷告訴妳壹個更簡單更容易的方法。現在登山杖功能齊全了,可以直接買了!南!針!登山杖!!
進階技能2:探索防止沈陷的道路
霧霾、大雪、流沙都是我們在戶外會遇到的惡劣環境。霧霾會模糊我們的視線,大雪會覆蓋裂縫,流沙下的情況未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拿出我們的登山杖,在行走之前探索道路的真相。
而且為了防止田地被破壞,很多住在山林裏的人會在不起眼的雜草中設置陷阱進行捕獵。在徒步旅行中,妳需要不斷地用登山杖探路,以減少壹切落入陷阱的可能性。在穿越小溪或者水坑的時候,不妨先用它大致測量壹下水深,再結合腿的長度考慮是否可以直接行走。
中級技能:制作腳手架。
在戶外,妳會面對烈日炎炎,突如其來的雨沒有打傘,有人受傷沒有擔架,想自拍,沒有自拍桿...登山杖可以改造成支架!
陰涼避雨處休息
操作——將手中的登山杖固定在地面上,以登山杖為中心蓋在地墊或衣服上。如果是壹起旅行,可以把大家的登山杖組裝起來,結合席子或者衣服,搭建壹個更大的休息區。來雨的時候避雨,沒雨的時候遮陽,方便又實惠。
擔架
操作——先用地墊或衣服把登山杖折疊起來,然後把登山杖穿進去,做壹個簡單的擔架。
三腳架和自拍桿
操作——把登山杖固定在地上,也可以變成“三腳架”和“自拍桿”。在親近自然的徒步中,妳隨時隨地都可能遇到美麗驚艷的風景,當然,妳也和自己壹樣美麗。登山杖的用途已經開發出來了,可以隨意擺姿勢,拍照也不用擔心手抖…
衣架:
操作——當妳因為山霧或者突然下雨而淋濕的時候,妳可以用登山杖搭建壹個簡單的衣架來晾曬壹些輕薄的衣服。避免感冒,等衣服幹了再說!
主要技能:自衛
排除障礙:穿過灌木叢會擦傷皮膚。可以用登山杖除雜草,用枝葉除障礙。
打狗防身:在森山老林中行走難免會遇到壹些野生動物,甚至在經過鄉間時會被村民養的狗追逐咬傷。手裏的登山杖可以瞬間變成狗棍,是壹種方便的防身武器。
註意,這是狼,不是哈士奇。如果妳在野外遇到這種情況...嗯,登山杖不壹定管用,要看勇氣和智慧。
使用風險
信書不如無書,信棍不如無棍。登山杖雖然具備以上所有神奇功能,但它並不能完全交出自己的“個人生活”,只能作為輔助工具。要完成壹次成功的徒步,前期的準備、路線的把握、戶外經驗、應急能力、隊友間的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如果登山杖使用不當,會增加風險:
前期
在徒步的準備工作中,妳需要根據自己的徒步地形選擇合適的登山杖。學會調整支架的長度,使用腕帶,鎖定系統,否則,就會成為隱患。
中期
徒步過程中,支架的長度要根據平地、陡坡、下坡等情況,根據自己的身高進行調整。如果支架的高度不舒服,不僅無法分擔負荷,上坡下坡時還會導致失衡摔倒。
當長時間徒步旅行時,妳需要不斷檢查妳的鎖定系統。如果系統松動,會導致支架不穩定,影響其穩定性。爬山的時候會有流沙和石頭,後果很嚴重。
盡量不要將登山杖插入海水或含鈣量高的水中,否則會腐蝕損壞登山杖或難以清洗。
如果行走的另壹側有懸崖,在內側使用登山杖,因為如果在外側的杖尖上滑動,很容易摔倒。所以平時要養成雙手都能正確使用拐杖的習慣。
不要用登山杖救隊友,不要把關鍵問題放在優質登山杖的救命稻草上。登山杖只是幫助戶外行走的裝備,是基於我們個人準備的輔助工具。
附言
現在登山杖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在徒步、越野跑、爬山中隨處可見,在戶外活動中基本是“壹手壹杖”。
是我們徒步的得力助手,也是必要的第三手、第四手。它能在陡峭崎嶇的山路上支撐妳,保持身體平衡,分擔身體的負擔。它是陪伴我們遠行的忠實伴侶。
但是,信棍子總比沒棍子好。我們只能把登山杖作為輔助工具,絕對不能把它當成救命稻草。在野外,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