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妳對湖北的喪葬習俗了解多少?

妳對湖北的喪葬習俗了解多少?

每個人都會死。葬禮是世界與逝者最後的告別儀式,是壹個人生命的終點站。在中國,千千有成千上萬的喪葬習俗,但無論在哪裏舉行葬禮,都是為了表達對死者的哀思。湖北的壹些喪葬文化有自己獨特的特點。現在我帶妳走進湖北文化,了解湖北的喪葬習俗。

臨終:病人臨終時,家裏的親人必須守在床邊,這叫“臨終”。病人去世後,先在他的右手上放壹個秤砣,然後請殯儀員給他梳洗。穿戴整齊後,在病人彌留之際,將棺床上的壹些地方挪到了中殿,小心翼翼地擺放著棺床。死者為男性,棺床停放在棺床左側。如果死者是女性,會停在大廳右側。

然後把死者用過的床草搬出屋外燒掉,再把幾張黃色的守望紙綁在屋門口的樹幹上,當天稱為“築望臺”,紙要等到第三天死者“三朝”才能燒。死者穿的“壽衣”和“鞋子”很有講究,“壽衣”必須穿雙數,意味著死者來世會有兩個孩子。【宣化、豐店講究穿“壽鞋”鞋底三腰五領,前掌7針,後掌8針,稱為“前七後八,見閻王也不怕”。

尷尬:將死者移至棺床上,待其親屬全部到齊後,入棺,也稱“入棺”或“入葬”。下葬時,首先,孝子把死者擡在靈堂正中的椅子上,面前放壹個陶罐。然後,他系上壹根有白色底線的竹簽,將竹簽的壹端放在死者手中,另壹端放在陶罐裏,白線通向大殿外面。然後,他把壹個飯團放在死者的另壹只手裏,叫做“打狗”。

接下來是“燒紙”或“燒袋”,即事先縫制好的白色棉布袋,裝上7公斤或9公斤的黃色表紙,先放在死者肩上,再放在土鍋裏焚化,意思是送死者到冥界的車費;然後,在棺材裏放壹層柴火灰,在灰燼上再鋪壹層黃紙,稱為“鬼錢”或“錢紙”。把死者平放在棺材裏,頭上蓋著三塊瓦片,“打狗”,手裏拿著壹把蒲扇,身上蓋著壹床嶄新的白色棉被,身邊放著死者穿過的衣服。葬禮結束後,蓋上棺蓋,但不要蓋得太緊。然後在棺材下面點壹盞油燈,叫“長明燈”,在棺材前面點壹盞油燈,叫“座燈”。還有香案和陳供品。孝順的兒女和親人日夜守護靈柩,陪著喪人們燒香磕頭,直到葬禮。

第三天正式合棺,稱為“封梓口(封棺)”。合棺時,壹邊釘釘子,壹邊叫死者的名字,說“不要怕”。

牢獄:人死後,親屬請道士到家中為其辦事,稱為“唱道”或“立功”。根據時間的長短,可以分為五種。即:為“燒擔子”唱“壹個儀式”;唱了很久才“指點靈柩之路”;唱壹天為“燒紙”;三天內唱到“開道”;唱7到9天“鬧個齋戒”。

齋戒期間,要為死者設靈堂、道場、安息之所、吊籃,用彩紙紮金山、陰山、樓房、轎子、馬和仆役,再加彩電、汽車、冰箱。名人和單身漢被邀請背誦頌詞和悼詞,而親戚和朋友穿著麻戴孝和磕頭崇拜。禁食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家庭的富裕程度。以前富裕家庭都是“開道”或者“做菜”,普通人多是“燃眉之急”。特別是貧困家庭只寫了靈牌卻沒有能力做事。

喪事:喪事前夕,親友要準備香、蠟燭、紙、鞭炮、壹把把來悼念。第二天淩晨,按照道士選定的墓地,先挖好墳坑,稱為“打井”。出殯前,將棺木放入棺中,並在棺下放置犁耙,以防鬼怪作祟;棺材旁邊放著壹盆米飯。孝子、孝女在棺木前磕頭後,用手抓些飯吃,以示子孫後代有飯吃,稱為“食米無壓力”。

葬禮上,棺材頭上綁壹只大公雞,寓意公雞爬上祖墳,讓後代升官發財,也寓意避邪。所有的親人都要佩戴麻戴孝,由大兒子手持靈牌,舉著“指路大旗”開道,二兒子舉著鏡像緊隨其後,其余的親朋好友帶著花圈,壹把把地跟著棺材走,沿途放鞭炮,撒紙錢,直到墓地。下葬的時候,要進行祭祀,在棺材前焚燒紙錢,再次祭奠逝者。然後,道士用羅盤定好山的方向(也就是墳墓的方向)後,將棺材降入墓坑,孝子在棺材前跪拜。道士在棺材上撒米,念“彩字”,祝願逝者後代吉祥如意,事業興旺。到時候,填好土,蓋好墳。

復土:葬禮後第三天,孝子孝女穿上喪服,在墓前燒紙祭奠,修墳,俗稱“復土”。然後,孝順的大兒子抓了壹些墳土放在衣服裏回家,意思是死者回家祭祀(也有兒子在下葬的那天拿土回家放在棺材裏)。從此,壹日兩餐,早午,必先祭死者,直至三年“除靈”。

報告七:從死亡日期來看,第七天是壹個“七”,壹共七個“七”(有的地方有10個“七”)。先由道士列出每個“七日”的時間,稱為“報七令”,再由親屬按時通知主要親友,稱為“報七日”。每到“初七”,主要的親朋好友都會準備香紙祭拜。據說壹個人死在冥界,每隔七天會稱壹次閻羅廳,它會重七次(也就是10次)。

其中,閻羅第五天王是最慘的。他想讓死者跨過壹座陡峭濕滑、布滿尖刀的“尖刀山”。他們壹旦滑倒,就會被紮進血裏。要避免滑倒,只有用孝子的胡須和頭發墊腳;因此,孝子在五月七日之前不能理發或剃頭。只有當他們在五月七日剪了頭發,用錢紙把頭發和胡子壹起燒掉,他們才能幫助死者越過劍道山。5月7日,嫁出去的孝順女兒會送彩紙做的樣板房,叫“靈房”。然後,死者的靈牌會被搬進靈房,三年後燒掉。

辛香:農歷正月初二(初壹繞皂河)下午,親朋好友會去死者家中,稱為“坐夜”。香燭、紙鞭等祭品。在去年的臘月被送到死者家中,這被稱為“下壹次祭祀”。午夜時分(芳畈等地是白天),在靈前祭奠後,會在屋外的火堆裏燒紙放鞭炮,稱為“願死者在陰間新年快樂”。正月初三早上,孝子先去村裏家家戶戶拜祭,然後去所有來祝“香”的親戚家,稱之為“小謝”或“富歇”。孝順的兒女在“謝孝”前是不允許去外人家裏做客的,在“謝孝”後可以隨意走動,否則會給別人帶來厄運。

除靈:死期壹年內“瀟湘”,孝家春聯白;兩年內是“大祥”,春聯發黃;三年是“除衣”,春聯是綠的。三年後,就是“脫衣服”日。親朋好友準備香、燭、紙、鞭炮祭奠,將死去的靈牌和靈房連同錢紙壹起焚燒,稱為“除靈”。“除靈”的時候,親戚還是要穿喪服的。有的家庭還會請道士來進行“儀式”。除了精神,孝順兒女的孝心到期,之後可以穿上五顏六色的服飾。春聯是紅色的,沒有其他禁忌。至此,所有的葬禮儀式都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