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南亞地區人口眾多,壹些貧窮的印度人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從19世紀開始大量移民,他們的後裔逐漸成為世界上壹些國家的第壹民族。在近代,南美洲的蘇裏南和圭亞那,非洲的毛裏求斯,印第安人都是最大的族群。
毛裏求斯是非洲東部印度洋上的壹個島國,孤零零地掛在印度洋上。毛裏求斯也是非洲少有的富國,人均GDP在非洲國家中名列前茅。
毛裏求斯距離印度接近4000公裏,但其最大的民族是印度人。中國654.38+0.27萬人口中,印度人接近90萬,占比67%。如果毛裏求斯靠近印度或者被印度統治,這種現象是可以理解的。
但兩國相距4000多公裏,不存在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這兩個國家有過怎樣的交集?
壹、殖民擴張,荒島變成天堂。
毛裏求斯在海外與世隔絕,距離馬達加斯加800多公裏,距離非洲大陸2000多公裏。遠離大陸的劣勢,使其在交通不發達的時代成為壹個人煙稀少的荒島。
▲毛裏求斯共和國的實際控制島嶼。
由於奧斯曼土耳其人壟斷了東西方的貿易路線,為了開辟新的航線,葡萄牙航海家在15世紀繞過非洲海岸的好望角,找到了從海上到印度的貿易路線,偶然發現了毛裏求斯島。
但由於此時船隊只能沿非洲海岸線航行的導航技術,他們放棄了遠離主航道、無經濟價值的毛裏求斯島。
荷蘭殖民者也在1598年無意中占領了該島,他們以當時的荷蘭王子命名該島為“毛裏求斯”。但由於該島與世隔絕,荷蘭起初並未開發建設。毛裏求斯發現四年後,荷蘭成立了東印度公司,這是壹家在東方從事殖民掠奪和壟斷貿易的商業公司。
東印度公司決定開發建設毛裏求斯島。荷蘭人嘗試種植谷物並引進甘蔗,但島上嚴重的鼠害導致農作物生長緩慢。另外,毛裏求斯島距離主航道較遠,所以荷蘭最終放棄了該島(1710)。
妳唱歌,我上臺。荷蘭人將其遺棄五年後,法國東印度公司於1715年占領了該島。經調查,毛裏求斯島的氣候屬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性氣候。作為火山島,毛裏求斯島的土壤大多是火山噴發後形成的,足夠肥沃,可以種植甘蔗、咖啡等亞熱帶作物。法國政府促進了甘蔗的種植。
種植甘蔗和咖啡需要大量勞動力,白人移民只有不到1000人(法國公司員工、囚犯等。)在島上,滿足不了種植的需要。法國將壹定數量的印第安人從法屬印第安殖民地遷出,成為第壹批來到毛裏求斯島的印第安人。但是這個勞動力遠遠不夠,法國從東非運來了更多的黑奴,使得毛裏求斯的黑人比例越來越高。
▲毛裏求斯的甘蔗地
此時黑人逐漸成為島上的主要居民。到18年底,黑人奴隸多達5萬人,遠遠多於白人和其他移民。後來,這些人與來自歐洲的移民後裔融合,成為毛裏求斯第二大族群——克裏奧爾人。
工業革命後,海洋運輸能力提高,毛裏求斯不再是偏離主航道的邊緣地帶。18年末,毛裏求斯島成為法國在印度洋的貿易中心。
▲推動毛裏求斯發展的法國海軍將領伯特蘭·弗朗索瓦·拉·布爾多內(Bertrand Fran? ois La Bourdonnet)。
在毛裏求斯轉運貿易如火如荼的時候,英國在1770發現了澳大利亞。隨著澳大利亞的發展,英國覺得毛裏求斯不僅是澳大利亞到好望角的重要中轉站,也是印度到好望角的重要中轉站。英國壹直覬覦這個島嶼。
▲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中的最終失敗。
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讓英國伺機而動。英國等歐洲國家組成反法聯盟,積極介入法國大革命。
戰爭期間,歐洲的生產能力被摧毀,而毛裏求斯島的產品價格普遍低於歐洲,美國、丹麥等中立國趁機在這裏大搞轉運貿易。據統計,1804年只有50艘外國船只到達該島,1807年這壹數字增加到126。可以說,在大革命時期,毛裏求斯島對外貿易迅速增長,成為世界貿易體系中重要的轉運中心。
英國為了維護其在印度洋貿易中的霸權,於1810年侵占了該島。戰後1814年,戰勝國和戰敗國簽訂《巴黎和約》,毛裏求斯被劃為英國殖民地。隨著遠洋運輸的發展,毛裏求斯四面環海,遠離大陸,但也逐漸成為優勢。
▲英國入侵毛裏求斯的大港戰役
第二,廢奴運動之後,印度勞工到來。
英國占領毛裏求斯島後,繼續扶持當地甘蔗種植和制糖業,種植園經濟發展迅速,甘蔗逐漸成為島上最重要的農作物。
種植園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而當時非洲奴隸貿易盛行,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到1835年,毛裏求斯的奴隸數量高達65000人,遠遠超過其他移民的總和。
在世界形勢的變化下,為毛裏求斯種植園經濟繁榮做出突出貢獻的奴隸終於獲得了自由。18年底,隨著啟蒙運動的影響,尤其是法國大革命對人權的追求,西方國家出現了禁止奴隸貿易的呼聲。
▲1840年在倫敦召開的“世界廢奴大會”。
第壹次工業革命後,產業資本家的實力逐漸增強,他們要求更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但“奴隸貿易+種植園+原料進口”的原有體制壟斷了大部分原料來源,也將大量勞動力集中在種植園,不利於工業發展。工業資本家主張廢除黑奴貿易。
1817年,英國政府發布了禁止奴隸貿易的命令,但殖民政府卻暗中支持奴隸貿易。隨著產業資本家的壯大,他們在英國開始了“廢奴運動”,尤其是在他們在英國議會中起了帶頭作用之後。1833年,英國議會通過法令,禁止大英帝國的奴隸貿易。
▲19世紀英國皇家海軍西非艦隊俘獲奴隸船HMS黑色幽默號。
於是,毛裏求斯島上的近7萬名奴隸成為了自由人,他們因為之前遭受的嚴重剝削而拒絕繼續在種植園工作。
但毛裏求斯要發展甘蔗種植和蔗糖生產,還需要大量勞動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英國在毛裏求斯開始了壹個實驗,就是招聘合同工。毛裏求斯是世界上第壹個采用合同工制度的地區。
這個時候已經成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人口眾多,已經超過了6543.8億,老百姓的生活非常困難。因此,英國打著“在毛裏求斯工作會有更好的生活”的幌子,吸引了大量來自印度南部等地的合同工。
▲毛裏求斯的世界文化遺產Ap Ravasi Gat地區,是印度勞工第壹次登陸的地方。
僅1834壹項,就有29萬印度契約勞工從毛裏求斯路易港登陸。印第安人壹下子超越了在毛裏求斯工作了近百年的黑奴和白人移民,成為毛裏求斯最大的族群。
從1834到1923,英國從印度征集了約50萬印度勞工和近9000名印度士兵。除了印度人,還有成千上萬來自中國的客家人和少數來自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工人來到毛裏求斯。
雖然勞工們在毛裏求斯辛苦勞作,過著微薄的生活,但合同結束後,95%的人都留在了毛裏求斯。基數龐大的印第安人後裔也因此成為毛裏求斯最大的族群。
印第安人統治後,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影響了毛裏求斯社會的方方面面,印度教成為毛裏求斯最重要的宗教。毛裏求斯的政治和經濟權利也開始從法屬毛裏求斯人和克裏奧爾人手中轉移到印第安人手中。
1901年,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領袖甘地訪問毛裏求斯,激發了在毛裏求斯的印度勞工要求在國家獲得更大的發言權。1936年,他們成立了毛裏求斯第壹個政黨——工黨,開始爭取毛裏求斯的獨立。
▲毛裏求斯總統向甘地雕像敬獻花圈,甘地也為毛裏求斯的獨立做出了貢獻。
三、“小印度”毛裏求斯
毛裏求斯雖然在大英帝國的貿易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對英國來說充其量只是壹個新的原料產地,主要是發展甘蔗種植,經濟壹直不發達。
二戰後,印度於1947獨立,毛裏求斯也於1968獲得獨立。這兩個國家都已成為英聯邦的成員。新獨立的毛裏求斯仍然保持著單壹的種植體系,甘蔗種植面積占總種植面積的93%。上世紀60年代,經過20多年的獨立發展,印度經濟相對較好。
▲毛裏求斯最大的港口路易港
因為印度人是毛裏求斯最大的民族,他們控制著獨立後毛裏求斯的政治生活,他們的總統基本上都是印度人。毛裏求斯獨立後,印度向毛裏求斯提供了經濟和文化援助。毛裏求斯成為印度對非援助的最大受益者,雙方還成立了聯合委員會,討論兩國經濟合作計劃。
▲被稱為“小印度”的毛裏求斯
獨立後,毛裏求斯大力發展離岸金融業務和轉口貿易,成為印度洋的金融中心之壹和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壹。在世界銀行2019年公布的各國經商便利度排名中,毛裏求斯連續多年位居非洲第壹,在全球所有經濟體中排名19,有“非洲瑞士”的美譽。
毛裏求斯也投桃報李,現在毛裏求斯有9000多家主要針對印度等市場的離岸公司。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毛裏求斯已成為印度最大的外資來源國。2000年至2014年,毛裏求斯對印度的投資占印度對外投資的35%,居世界各國之首。
▲在印度十大投資中,毛裏求斯壹度位列第壹。
雖然印度獨立以來經濟也發展迅速,但由於人口快速增長,貧困人口壹直居高不下。對於貧窮的印度人來說,毛裏求斯是他們外出打工和移民的“天堂”。特別是他們發現毛裏求斯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與印度相似,能夠無縫融入當地生活。因此,毛裏求斯成為印度移民的首選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