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世界中文遠程學院榮譽博士,北京中聯錦繡國際環保科技研究院研究員、院士;中國現代書畫名家作品編輯委員會委員。作品多次獲得全國書畫大賽“壹等獎”和“金獎”。91,濟南電視臺向觀眾介紹李仁義書畫藝術專題片。山東電視臺也播放了他和畢老師的畫作。
?李仁義是壹個愛國者。97年迎接香港回歸後,他和著名書法家魏喜田先生組織12位老畫家在濟南五龍潭公園史明館用自己的資金舉辦了迎接香港回歸書畫展和有獎書畫活動。贏得了社會的好評和支持。李仁儀作品《百蝦圖》被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收藏,並於6月13日收到董建華辦公室主任曾漢儀先生的感謝信。7月7日,《濟南日報》以紅巖《分享兄弟情》壹書為題向社會進行了報道。活動期間,濟南多家報紙、電視臺連續報道,頗具影響力。2000年6月5日至2月,應邀出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華民族大團結新年座談會”。2002年,他的簡歷被濟南市政府收入《濟南年鑒2002》。2007年獲“2007中國文學藝術獎-文藝精品類”金獎。6月10日2011,10被中國文學藝術交流協會、中國藝術行業聯合會、中國藝術家交流促進會、齊壹獎評委會授予“齊白石藝術獎”。
李仁義自幼酷愛書畫藝術,先後師從畢應之(齊白石大弟子)、曹更生(吳昌碩弟子)、劉小飛、白澍等老壹輩畫家,深受老師們的好評。勤奮好學,還精益求精,基礎比較紮實。可以說,他壹生都在畫蝦,創作和研究水墨中的點睛之筆和著色技法,豐富了作品的內涵,使之更接近實物,跳出了齊白石的風格。1997年春天,白石大師的孫子齊佛來老先生家欣賞他的蝦畫。他說:仁義先生畫蝦,筆墨豐潤清透,相當鮮美,不易得。被譽為“江南壹枝梅花”的潘偉斌先生在另壹幅蝦圖中寫道:“人畫蝦,便產生了繪畫的興趣,這在前幾代是少有的。其蝦與白石翁的蝦略有不同,墨色較淡。然而,它是輝煌的,熟練地使用技術,畫龍點睛,栩栩如生,透明而生動!它顯示了深厚的技巧和精湛的藝術和聲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