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了解揚州過年的壹個傳統習俗。

了解揚州過年的壹個傳統習俗。

“放上燈籠,放下燈籠”揚州人非常重視在大年初壹吃湯圓早餐。雖然揚州人有在茶館喝早茶的習慣,但初壹的早上是個例外。人們壹般不出門,在家裏和全家人壹起吃壹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揚州餃子的制作方法多種多樣。有壹種餃子叫湯圓。

人們喜歡在元旦早上吃的“四喜湯圓”是由四種餡制成的,包括蔬菜、豆醬、芝麻糖和肉末。味道不錯,但人們更註重湯圓的名字,因為這種“四喜湯圓”的寓意是“萬事如意”、“闔家團圓”,類似於“四喜湯圓”,舊時揚州人也有初壹早上吃“幸運蛋”的習俗。《揚州評點》邳武《辣椒》第二十七回有這樣壹段敘述:四更中,寒氣更重。這時,有人在遠處喊道:“賣——幸運蛋!”什麽是吉祥蛋?即雞蛋煮熟後,蛋殼上畫著人的風景,有紅有綠的顏色;或者寫壹些字,比如“祝妳好運”“年年好運”...這個蛋叫做好運蛋。過去,在春節期間,到處都賣幸運蛋,家家戶戶都要買。買家來為家庭帶來好運。壹家之主,臉朝天躺在床上,女方把吉祥蛋放在男方心口,說了句吉祥話!變得富有是多麽令人滿足啊!萬事如意!.....以此類推,然後請男方吃蛋,每年都很順利。.....賣“幸運蛋”的攤販早已不見蹤影,可惜今天的揚州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什麽是“幸運蛋”。根據揚州評話裏的描述,這個蛋殼上還畫著山水,所以與其說是失傳的時令食品,不如說是失傳的民間工藝品。正月十五元宵節,揚州有壹句話叫“燈籠上的燈落在燈臉上”,意思是說,正月十三晚上點燈要吃湯圓,正月十八晚上熄燈要吃面條。為什麽會有這樣的習俗?大眾的解釋是,吃餃子象征“飽飽”,吃面象征“順滑順滑”。這裏的“湯圓”也叫“元宵”。現在揚州人把實心的湯圓叫做“元宵”,把帶餡的湯圓叫做“湯圓”。在過去,情況並非如此。那些帶餡的也被稱為“元宵”。《周振支竹詞引論》中說:“元宵人,搓糯米粉,中間包桂花,似滿月。”好像是因為“月圓”,揚州人把“元宵”叫做“湯圓”。吃湯圓“又圓又飽”的寓意也來源於此。吃面是在正月十八熄燈的晚上。《周振支竹詞引論》也說:“十八日熄燈,人們吐臉,俗稱“放燈籠,放燈籠”。讓我們為自己舉行壹次宴會來慶祝。十九日拜藏像洗去喜,喜俗名掛樂。俗話說家家撕樂譜,人人搜。士攻書,工歸故裏,歲月終矣。”這段話並沒有直接說明為什麽要在正月十八吃面,但答案已經暗示出來了:正月十八要“過完年”,從此“人各尋其所”,“士攻書,工歸其所”,吃壹碗面就是祝願人們在即將到來的生活中,壹切都像吃面壹樣順利順利。吃餃子還是吃面條,是揚州人對日常生活的自我設計和自我安排。從簡單的食物形象中找出吉祥、吉祥的含義,也是揚州人的獨特之處。元旦酒節的正月,揚州人還有“邀春”、“當財神”的習俗。《漢江三百毒》卷五有壹首《春酒請作》詩,說:“春風至,繁華壹時,春菜滿奇香。我贏得了春天的美麗,這個春天我在家裏。”這句詩的引語說得更明白:“陽城酒席爆滿,過年元宵節前後宴親友,謂之春娥。”《周振支竹詞概論》中也有記載:“某君宴飲,曰‘請春’;店家設宴,說‘做財神’。”呃,這是壹個古代的盛酒的容器。在現代漢語中,“請春酒”的意思是在春節期間請人吃飯。只是在《周振支竹詞概論》中把聚宴的人分為兩類,壹類是君子,壹類是掌櫃。聚會辦酒席的目的不同,形式相同。如今,人們不再做如此細微的區分。“請過年”“當財神”都叫“請過年”。事實上,“慶祝新年的酒節”是唐代的壹個古老習俗。宋代道士在《法朱元林》中說:“唐代長安風俗,元旦過後,交酒,邀人相見,傳號以酒坐。壹千多年後的今天,“請慶祝元旦”的習俗仍然盛行,尤其是在農村地區。人們在正月初二開始邀請朋友、親戚和鄰居。妳若邀我,我再邀妳,直到正月十八。”請過年”是春節的壹種禮儀,也是人們現實生活的需要。有三層意思。第壹,過年請客是對客人的特別尊重,過年是年初。二是春節期間,家裏的菜比較多,這個時候客人也比較豐富。第三,揚州自古以來就是商業發達的城市。揚州人跟外地接觸多,在外地工作。平時村民難得見面。方便大家聚壹聚。當然,現在的人更多的是請酒,交流商業信息,討論賺錢的方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說周振支竹詞銀請“年酒”是“財神會”是很有道理的。《周振支竹詞概論》中有壹段記載在冬臘風中腌制:“壹場小雪後,人們腌制蔬菜,說‘涼菜’,...儲存起來過冬。“揚州人入冬後,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腌制各種蔬菜和魚,最常見的有酸菜、腌蘿蔔、鹹肉、鹹魚。除了“腌制”,還有“風”。可以風菜,風雞,風肉等。,都被揚州人統稱為“冬蠟風腌制”。在舊社會,人們在冬天用鹽腌蠟,是為了“存起來過冬”。現在糧食供應充足,沒必要“留著過冬”。今天的冬蠟風腌制是壹種食品加工方法,因為冬蠟風腌制後的食品有壹種特殊的“蠟香”,深受揚州人喜愛,稱為“涼菜”,也叫“鹹菜”。郊區菜農種的這種菜,好像是專門用來腌制的,頭肥,莖細,葉寬,莖白嫩,葉兒的綠,壹兩尺高。這種菜用嫩的做出來才好吃。因為嫩,煮的時候湯汁溢出,所以也叫“湯菜”。汪曾祺是個作家,但他也會泡菜。他在隨筆《我家鄉的美食》中,以“泡蘑菇湯”為題,專門介紹了鹹菜的腌制方法和吃法,讀起來頗有意思:有壹次下雪,我們家喝鹹菜湯。不知道是什麽原因。是因為下雪天買不到菜嗎?那不壹定。賣菜的不能出門,不然總會去公家賣菜。這大概只是壹種習慣。壹大早起來看到雪花就知道今天中午是泡菜湯!泡菜是腌制的蔬菜。.....青菜像油菜,但是高很多。冬天腌制蔬菜,蔬菜肥的時候。把蔬菜買成捆,洗幹凈,晾幹水分,放在壇子裏。壹層菜,壹層鹽,代碼紮實。妳可以想吃什麽就吃什麽,直到第二年春天。腌制四五天的新鹹菜,味道鮮美,不鹹不瘦,嫩脆香甜,無與倫比。在另壹篇散文《我的爺爺奶奶》中,王老也談到了榨菜:冬天,...腌芥末。腌制“辣菜”——白菜幹,用芥末腌制,過年時開壇,色澤淡如金,麻辣刺鼻,極香。離開家鄉後,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麽好吃的鹹菜。除了腌菜,王老大概還會風雞。在《我的爺爺奶奶》裏,他也講過如何風雞:風雞——大公雞不脫毛,用粗鹽搓,包荷葉,掛在通風處。大概需要20天左右,時間越長越好。王老是揚州高郵人。在他的小說和散文中,他寫到了家鄉高郵的家常菜。王老五不僅知道怎麽吃,還知道怎麽吃,所以稱王老五為美食家是可以的。近年來,有人根據王老文章中提到的各種菜肴和食物,編出了高郵的《王氏菜譜》。這真是壹個奇妙的想法,非常新穎。據說這個“王氏秘方”在高郵還是很有影響力的。清代林浦的《揚州西山錄》中有壹首詩,也談到了揚州的泡菜。詩中說:肩菜風霜,味比秋醅久。專欄裏家家都在誇,都是糞香。詩末有註,曰:“大雪前後,家家鹹菜,皆園丁采送。平日裏,人們收糞灌溉園子時,甚至用蔬菜來支付。“這首詩記錄了揚州的另壹種風俗――麻子菜――冬天的蠟在風中保存。馬孜,揚州方言,也叫“廁所”。過去,在揚州,每天早上妳都能看到農民推著糞車在廁所裏收集糞便,運到農田裏當肥料。這在揚州叫“倒廁所”。農民進城“倒廁所”有固定區域,不允許亂搶。這個固定的區域叫做“糞窩”。俗話說肥料是農家寶,種田缺壹不可。因此,農民們非常重視這個“糞窩”。很少有人放棄,即使轉讓他人也是有報酬的。農民在“糞窩”裏得到肥料,就想到回饋。他們應該回饋什麽?自然,我自己種菜。於是每到泡菜季節,我就挑壹車“大菜”給家裏人吃。這就是所謂的“麻子菜”。揚州派“麻子菜”起源於何時?由於缺乏記載,現在還很難確定,但至少是清代的習俗。最近看到壹些外地的民間信息,外地農民“倒姑娘”進城也很常見。但是,外地“倒姑娘”並不是農民給主人家的“姑娘菜”的回禮,而是每月收取的保潔費,叫做“月錢”。比如北京清末民初,每家每戶要收壹毛錢到五毛錢,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加“攢錢”,寒暑日、雨天勒索“喝酒錢”。每個家庭都有壹個女孩,每天都要小便,但是怎麽做呢?我不得不忍受壹點勒索。相比之下,揚州的“馬仔菜”就很有人情味了,“都是糞渣”的意思就可以理解了。-過年蒸年菜揚州人過年前有很多事要做,但都標著“年”字。”《周振支竹詞概論》點出了揚州人的這壹特點,其中,據說冬季至日前後的鹹菜,煮得正是時候,稱為“煮年菜”。眾人邀幫,說“幫年”。祭竈之後,年齡的發展叫“年帳”。屬齊、壹族者,賜炭排,稱“年敬”,互贈者,稱“年禮”。.....柴米雖然也叫“年柴”、“年米”,但冠上“年”字是為了表示節日的意思。在揚州的各種“年事”中,最重要的是“年蒸”。“正念”是壹種蒸小吃,在節前蒸熟,在節日期間存放在家裏供人們享用。揚州的蒸點心主要是小籠包,類似北方的餃子。北方有學者研究過餃子,指出餃子在古代叫餛飩,並說“餛飩”也與“混沌”相連,暗指世界在形成之初就處於混沌狀態。因為盤古開天辟地,人間有天地,所以過年吃餛飩有開年的意思。以此類推,揚州人的小籠包似乎比餃子更形象。包子的外皮象征著天空,裏面的餡象征著大地。不是更有突破性嗎?其實揚州人的另壹種做法更實際。有的人把饅頭、包子、糕點稍微晾壹晾,然後像金字塔壹樣整齊地擺在家裏顯眼的地方,壹定要等到過年。百姓解釋說,這叫“疊元寶”,象征著新的壹年,新的壹年賺錢成寶。不管揚州人過新年是富裕還是簡樸,有幾樣素菜必不可少。壹種是豌豆苗,豌豆,在揚州也叫安藤。炒壹盤安藤苗,寓意“平安無事”。其次要有水芹菜,莖是管狀的,第二年的事業可以是“路路通”。第三是豆腐。有了豆腐,來年就可以“又陡又富”了。這些都來源於方言中的諧音和形象理解。經過民眾的合理想象,他們送來了美好的祝願。還有壹些菜不是想象中的願望,還有壹些菜具有現實意義和地方特色,就是“十香菜”和“開心菜。”十香菜”是壹道簡單易做的家常菜,以鹹菜為主,配以胡蘿蔔絲、竹筍絲、豆幹絲、花生、黃豆。家家戶戶都要炒。過年,人們吃很多葷菜,太油膩了。吃這種雜炒素菜,覺得又香又好吃,故名“十香菜”。“安樂菜”的原料是馬齒莧,也叫馬齒莧。汪曾祺也研究過這道菜。他說:“莧菜分為人莧菜和馬莧菜。人莧菜是今天的莧菜,馬莧菜是馬齒莧。我奶奶夏天摘肥馬齒莧曬幹,過年做包子。“《揚州西山小誌》也印證了王老的說法,說:“四五月取馬尾藻腌制,取名安樂菜,年底做帶餡小籠包。“紫金牛是壹種壹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可入藥治療痢疾。過年菜多,難免有疏忽。揚州的家庭主婦用馬齒菜包包子,不僅是壹種風味食品,還能保證家人的安康。這是名副其實的“快樂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