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劉大爺的家人報警。根據傷情鑒定,老人面部、胸部、肘部有小範圍挫傷。鑒定結果顯示,身體損傷程度較輕。公訴人還表示,通過監控錄像,發現老人對張保姆的毆打行為有應激反應。保姆餵餃子的時候,老人吃了兩口就不想吃了,然後痛苦地呻吟壹聲,“別打了,我不吃了。”在壹個多月的時間裏,張打了劉大爺十多次。
20日上午,豐臺法院壹審判決,以虐待被監護人罪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2年,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假釋之日起3年內禁止從事護理工作。
受害者的孫女說,保姆虐待老人可能“沒有具體原因”,因為在監控記錄的畫面中,保姆甚至在和別人聊天時用手機對老人下重手,只是為了泄憤。豐臺法院的法官也認為,張某虐待老人,部分原因是為了發泄工作中的怨恨。
家政服務人員在照顧老人的時候,不能指望像自己的親人壹樣盡心盡力,但起碼要做好基本的護理職責。近年來,網絡和新聞媒體多次曝光機關工作人員或家政服務人員虐待嬰幼兒和老人的案件。如果這壹幕沒有被監控記錄下來,很難相信這個表達能力有限的被照顧群體會被“虐待”多久。
前幾天,海門還宣判了壹起虐待病房案。被告人石某多次虐待92歲老人,最終被告人以虐待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在案件的調查中,被告人說他因為丈夫在家得了癌癥而心煩意亂,在照顧老人的時候做了壹些出格的事情。在承認犯罪事實的過程中,石某也表示非常後悔。
老人在被照顧的過程中時不時會受到虐待,長期生活在被虐待的環境中容易造成心理傷害。以上兩種情況,受虐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短時間內無法恢復。監控只是發現問題的手段,但歸根結底,如何給老人更好的晚年生活,才是社會急需探索和優化的問題。
由此引發的思考,不僅僅是“擦亮眼睛”為老人找到壹個好的養老機構或家政服務人員,更重要的是找到壹個合適的養老方式。在尊重老人意願的情況下,作為兒孫,我們應該盡力給予老人更多的關心和照顧。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行動能力和語言能力會變差,衣食住行都需要人照顧。在日常護理中,即使是最親的人,有時也會急躁易怒,不能指望養老機構或保姆等家政人員。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讓老人活得有尊嚴,這不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