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很久沒有在家附近的新城面館吃過面了。記得上壹次去那裏吃面,是五個月前的夏天。很久沒見了,都快忘了這家店面條的味道了。那時候是盛夏,兒子放暑假,我懶的起床。家人想吃我的早餐,很難開口。所以那段時間,我們的早餐十有八九都是這家面館解決的。
過去,我不太喜歡面條。作為壹個典型的南方人,南方人的胃對面食變酸了。壹直有個疑問。最近十幾年,甚至十幾年,在我生活的城市,壹個典型的南方城市,面館隨處可見,分布在大街小巷,大大小小,風味各異,比如蘭州拉面店,河南徽面面館,桐鄉阿能面,烏鎮羊肉面館,四川燃面館,山西油面館,陜西冷面館,嘉興本幫面,等等。還有攤販煮的各種面,幾根肉絲,還有青菜和辣椒,也是杠杠的。
這麽多不同口味的面館,每個店都有十幾二十種做法。粗略算來,在我生活的城市,至少有四五十種做法。在這麽多種類的面條中,我吃過的不超過十種。我記得三四年前,在我辦公室附近,有壹家面館,嘉興當地的面條烹飪方法。吃了將近壹年,選擇的面不超過五種。最後只吃了壹盤鹹菜肉絲。將近壹年的時間,這家面館的老板易主,最後換了門,變成了快餐店。
我先說說我小時候對面條的印象。我的家鄉在湖南省中部。我沒有吃面條的習慣。我只在米飯不夠熟的時候吃壹碗清湯面。記得我十歲左右的時候,鄰居何九大師已經去世多年了。他得知是胃癌晚期,帶著藥走了。村辦學校對面是茶廠,周圍是茶園。何在茶廠最西邊的壹間平房裏開了壹個小面條作坊。那時候經常看到何師傅在面館裏做粉條,用壹臺手動和面機,壹臺手動和面機,做出均勻如絲的白色粉條,掛在學校操場的最西邊晾幹。經常放學或者午休去玩,把事情搞得更糟。手工面條機剛來的時候,因為經驗不足,做掛面失敗了幾次。我年少無知,玩弄皮囊。有時候,賀師傅進了作坊,我就跑進晾面的木架裏,看著面條豎著掛在木棍上,隨風起舞,像學校女老師的長發壹樣直。我用手指摸面條,指尖壹掃。掛面被我壹碰,掉了壹地。剛掛好的濕面條被我手指壹碰,從面棍上滑落,掉了下來。何九夜看到了,罵了壹頓,回家還跟爸媽說我被修理了。面條不好賣的時候,何九師傅就給我家吃。每次我媽煮面條,尤其是晚上,我都不肯吃,怨恨何九師傅的抱怨。吃面條後胃裏酸酸的受不了,難吃死了,更討厭吃面條。
因為少年時期的壹次經歷,我遠離面條近25年,可謂恨之入骨。直到最近十年,我慢慢嘗試吃面條,更好奇的是吃面條後胃酸不返。我壹直以為我的千孔胃是用來吃面條的。後來聽說面條中已經加入了壹些堿或者增稠的成分,包括掛面和鮮機制面。不知道是不是拉面加的。好久沒吃拉面了。面條裏的堿可以中和胃酸,原來如此。
喇叭口附近只有五六家面館,比如蘭州中華拉面店。感覺沒啥生意。已經開了四年了,生命力足夠強。估計這是回民堅守商業的方式。烏鎮羊肉面館去年底關門了。老板是壹對夫婦,有壹個七八歲的女兒。我經常在門口掛半只羊,肉滴了壹地,臭味混著血腥味。路過的人都避之不及。經營近兩年,生意平淡,入不敷出,最後棄店而去。烏鎮羊肉面館對面有壹家四川燒面館,關門不到半年,變成了發廊。在燒面館的東邊,有壹家重慶的小面館,開了不到兩年,現在變成了河南的徽面面館。以前經常吃,但是吃了之後總是拉肚子。估計是排骨面上的排骨有問題。冰櫃裏放了壹大鍋紅燒排骨。估計十天前燒了壹大鍋,慢慢用。面館老板是壹對情侶,口音應該是豫北或者安徽人,有點意思。在重慶開小面館的不是重慶人。我喜歡在排骨面裏放壹些酸豆或者泡過的空心菜梗。我來這家面館是為了開胃酸菜。不知道為什麽,酸菜很久沒上了,沒味道,就去別的店吃了。
重慶小面館西邊是新城面館,開了三四年了。老板自己煮面,還有兩個中年婦女,外加壹個阿姨。憑直覺,其中壹個中年婦女是老板娘,阿姨應該是老板的母親。我相信基因的神奇力量,母子很像。
面館老板是嘉興人,應該說是嘉興新城人。我從吳的口音中猜出老板應該叫“建國”,但我不知道他姓什麽。三四年前,面館開張的時候,我偶爾會去他店裏吃面。老婆喜歡吃四川的面,兒子喜歡吃重慶的面。壹家人分成三路,各選各的店,各吃各的口味。壹家三口意見不壹,何況眾生。千人有千胃。在壹個多元化的社會,我們應該更加寬容。應該說,海納百川,俗人能吃到肚子裏的面食和米飯。只要他們覺得好吃,不浪費,什麽都可以接受。
新城面館開業的時候,生意和其他面館差不多。因為老板善於管理,不斷提高廚藝,從原來的夫妻店開始,隨著生意越來越好,老板打電話給母親求助,去年又雇了壹個中年婦女當幫手,偶爾看到老板的女兒去收銀。
說起老板的女兒,她不是開店的料。面館應該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則點面條。壹碗燒完,通知廚房下壹碗是什麽味道。她記性不好。如果來的客人多了,她會徹底糊塗,不會寫了。她要用筆壹行行記住客人點的面條品種。通知廚房後,他們劃掉了,按順序進行。當她狼狽的時候,客人們憤怒的逃離,正在廚房裏煮面的老板怒不可遏,滿臉通紅。客人點完面後,大多會先付款然後坐下來等,有的用現金支付,有的用電子支付。有壹次,我和兒子吃了面,擦了擦嘴,拿著牙簽準備走。她追上來讓我付面條錢。我瞬間驚呆了。在十幾個人面前,我被別人當成吃“白吃的”或者“霸王餐”。她當場被我訓斥,並給她看了電子轉賬記錄。她很快道歉了。出了店,我和兒子說:“以後再也不要來這家面店吃早餐了?兒子附和說:“那我們去重慶面館吃排骨面吧。"?所以,很久沒去新城面館吃早餐了。
可能是喇叭口沒有壹家像樣的面館,就像生活在這裏的人壹樣,安於現狀。久而久之,我和兒子又去新城面館吃早餐。最頻繁的時間段是暑假或寒假。平時我很少光顧。我是壹個懶得吃早餐的懶人。
今年寒假開始了。溫暖的陽光照在喇叭口的土地和人們身上,透過薄薄的紗窗照進簡陋的房間,落在我空蕩蕩的院子裏,明亮地照耀著。壹只黃白相間的花貓輕盈地從院子裏走出來,走出柵欄,藏在院子外的灌木叢裏。我從夢中醒來,不得不重新開始吃早餐。春節臨近,路上行人少了,沒有了往日的喧鬧。反而不習慣了。喇叭口鎮只有三家面館。蘭州中華拉面館,我不喜歡,因為牛肉太少了。壹大碗拉面,上面蓋著兩三塊薄如紙的牛肉,不夠我們塞牙縫的。加上牛肉,也就賣10塊錢,也就五六塊。我們肯定不會光顧。河南的燴面館,根本沒吃過,應該不適合南方人的口味,生意不大。毫無疑問,早餐選擇了新城面館。幾天來新城面館的玻璃門被推開的那壹刻,已經快九點差壹刻了,面館裏熱鬧非凡,熱氣騰騰。
環顧店內,客人不少。面館裏有八張黃色的方桌,四張靠近西墻,東邊四張不靠墻,離墻三四尺,夠壹個凳子坐。我發現每張桌子上都坐著人,少則壹兩個,多則三四個。我讓兒子先找個座位。
我徑直走向吧臺,看著廚房裏忙碌的老板,對壹個中年婦女說:“兩碗鹹菜肉絲面,面少壹點,每碗壹個雞蛋。”"
中年婦女疑惑地看著我說:“不辣?”壹邊說,壹邊用筆記錄著我以前吃面,尤其是鹹菜肉絲,絕對是辣的。不辣不開心的人突然不吃辣椒了,讓她產生了懷疑。
我拿著塑料杯說:“不辣,快壹點就好。”我想知道我多快能得到它。有幾個客人在我前面等著。
電子支付20元後,我從熱水茶爐裏拿了半杯開水,順手從旁邊桌子上的筷子筒裏拿出兩雙筷子。筷子口用開水浸泡消毒,其實是多余的。我見過老板把筷子洗幹凈,全部泡在開水裏殺菌。習慣了泡壹泡更安心。畢竟面館衛生壹般。據當地人說,這是壹家“拉稀”面館,意思是不幹凈的面館。
面館開了三四年,八仙桌斑駁,沾著油漬。我習慣性的拿出壹些紙巾擦桌子,擦出來的紙巾很惡心。其實桌子不幹凈不要緊,吃不幹凈也不是病。木頭凳子上偶爾會掉壹些油漬,我也會用紙巾擦,尤其是那些塑料凳子,上面布滿了各種汙漬。不看他們,肯定沒胃口。妳會發現妳身邊吃面的客人都在埋頭吃面,等著他們玩手機,不管妳身邊的人和事。
面條終於來了。先給我兒子吧。小家夥最近喜歡吃辣。他確實是湖南人的兒子。他從鄰桌拿了壹罐剁碎的胡椒。剁碎的辣椒用“仙梅”空酒罐裝,是最辣的晨椒,也叫泰椒。它被切成小塊,用鹽腌制。基本上每桌都有,透明冰櫃裏有十幾罐。我以前很喜歡吃,感覺超辣超酸。小家夥打開瓶蓋,往面湯裏放了壹兩三個紅辣椒。當他正要放第四個的時候,我阻止了他。太辣了。我怕他受不了那種辣味,求我買飲料。
每個方桌中間都有壹個不銹鋼筷子筒。管壁銹跡斑斑,表面沾有大量汙漬。筷子倒插,參差不齊。筷子筒旁邊有辣椒粉盒、桐鄉辣醬罐、醋瓶、辣椒瓶等調味品,方便客人調味。
面館西側的墻上掛著面條品種和價目表。面的種類很多,價格從8元到30元不等。加荷包蛋2元,面條1元。羊肉面的價格是用黑色油性筆手寫的。幾經變動,價格從20元變成了21元,現在改成了23元。羊肉的價格每年都在漲,羊肉面的價格也在漲。
我很少吃羊肉面。總覺得紅燜羊肉太甜。我不喜歡甜食。但在嘉興這壹帶,從初冬到次年初春,很多人都喜歡吃壹箱五加酒的羊肉面,這是壹種享受。以前是小資生活,讓很多人驕傲。
喜歡吃新城面館老板做的鹹菜肉絲面,10塊錢壹大碗加壹個荷包蛋。價格合理又能滿足我的胃,特別是那種鹹酸的味道,讓我吃面吃的很飽,然後就差不多把面湯喝完了,怕尷尬,在碗底留了點湯,這樣就不那麽餓了。很多人都這樣吃面條。這是人之常情。我在面館的時候,很少看到客人把面湯喝到見底。
來新城面館吃面的大多是印染廠、紡織廠的工人,尤其是上完夜班的。點壹碗面,壹小瓶酒,夏天喝冰鎮啤酒。吃飽喝足後,他們可以好好睡壹覺。壹個貨車司機拿著壹個茶葉罐進來,先走到茶爐前,小心翼翼地倒滿茶杯。小區裏有外來務工人員,市場裏的商販和快遞小哥坐在壹起,邊吃邊聊,也有幾對年輕夫婦。
今天早上,壹對年輕夫婦點了兩碗面條。也許是點面條的中年婦女聽錯了,端上了壹碗青菜肉絲面。她點了青菜牛肉面,他們開始爭論。年輕女子堅持,面館中年女子說只收妳8塊錢。妳要知道不可能是牛肉面。吃面的女青年覺得理虧,旁邊有人說不吃我。她看著面條,覺得店裏人很多。再次燃燒需要壹段時間。她拿著面,低頭玩手機。
面館的人走了,生意還在繼續。吃完面條後,我覺得暖和多了。走出面館,我在想,簡單的壹碗面就能滿足我的胃,又便宜又好吃。其中有大學問,首先是好吃,然後壹定要快,不能等,安排要合理,讓人吃得舒服。就算衛生差,也不會有太多人在意。來吃面的都是街邊人,隔壁紡織廠、印染廠的老板絕對不會光顧。壹碗面8塊錢就可以吃30天。它的價格不貴,每個人都可以吃。其利潤不高,積少成多。收入肯定比上班的工資高。
勝利路兩旁的店鋪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熱鬧。在壹串紅燈籠的點綴下,我感受到了即將到來的新年的氣息。路上車輛少了,進出農貿市場的人也少了。看著熟悉的壹切,不知所措,人生四處漂泊。無論社會文明如何演變,工業如何日新月異,人類都離不開食物,食物越簡單越好。也許有壹天,我想改變我的生活方式。為什麽不開壹家面館?我要學新城面館壹樣的手藝,靠雙手謀生。簡單的生活會有另壹種意義。切記不要裝飾的太好,簡單接地氣,適合普通人的眼睛,更適合我們的胃。
?2019.1.26燈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