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常吃的菜譜如:“龍鳳呈祥”湯。即在臘豬骨熬湯中,先放進蠶豆米煮化,再裝入洗凈不切的海菜藤莖,其味鮮爽甘香,食後能明目養肝、止咳化痰,是中老年人常吃的壹種湯菜。另外“龍袍加身”這道菜也很不錯。做法是以鮮海菜配火腿丁炒得半熟時,加澱粉及作料,兌酸醋燴燜片刻後出鍋,其味酸香鮮美,對心血管疾病與尿頻有輔助治療作用。還有“龍爪拱目”、“龍藤碧海”等海菜的營養價值都很高。
海菜這種“富貴”菜,生長條件苛刻,只能生長在純凈的活泉水中,水質稍有汙染或農田裏施有化肥都會影響其生長。所以人們往往把是否生長海菜來判別水質是否受到汙染。環保部門稱其為“環保菜”。凡是泉水中成長著海菜,其水質壹定是高標準的。在鶴慶像新華村這樣的龍潭有18個,個個都生長著豐茂的海菜,當地人把撈摘到海菜作為招待客人的壹種美食。
下圖就是海菜,生長在洱海,有白色的花,用蒜蓉炒著吃味道不錯。
/My%20Webs/images/旅行/雲南/DSC00643.JPG
海菜生長的樣子:
/forum/html/ut/attach/2005/09/12/4297127-DSC06299_-embed.JPG
說 明:海菜花——中國獨有的二級珍稀瀕危水生藥用植物
海菜花屬綠藻類水生植物,產於大理洱海、麗江拉市海。清嘉慶吳其睿《植物名實圖考》載:“海菜生雲南水中,長莖長葉,葉似車前葉而大,皆藏水內。抽序長苞,十數花同壹苞。花開則出水面,三瓣、色白……人摘其莖葉食之。”海菜莖長四、五尺,軟脆,粗細如繩,莖須開花,有苞,每苞開花四、五朵,四瓣,色白,故又名海菜花。 海某打撈出海後用清水洗凈,連同花苞、莖葉與芋頭煮湯,稱為“海菜芋頭湯”,清爽可口,是白族人民經常食用的壹道名菜。海菜在洱海水面成長、漂浮,白族民歌裏常引喻四處飄泊的人生:“大理海子無根草,不飄不落不生根”,指的就是海菜。海菜被譽為‘試金石’,由於其對水質要求非常嚴,水質稍有不純就不能生長,同時,現在為野生生長而無人工種植記載;只在雲南少數民族民間食用,故是我國獨有的二級珍稀瀕危水生藥用植物。
經雲南營養與食品研究所測試,其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和碳水化合物,低熱量、無脂肪的時尚保健野生綠色食品,並含有18種氨基酸包括人體必須的所不能合成的9種氨基酸,對腸胃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病癥是極好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