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牛、馬、駱駝相比,羊是冬天草原上最需要特別保護的牲畜。我們此時所在的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滿都寶力格鎮是最典型的地方,這裏的羊特別受到牧民的保護。據說烏珠穆沁羊因其肉質肥美、味道鮮美、溫補燥而深得肉食愛好者的青睞。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烏珠穆沁肥尾羊肉就被指定為各國運動員專用羊肉。
滿都寶力格冬季最低溫度可達零下40攝氏度,但牛、馬、駱駝基本不需要特別照顧,而羊則比較嬌氣。大部分牧民的羊群會用樂樂推車組成羊圈,幾百只羊互相擠在壹起取暖,羊圈外面插壹排壹人多高的蘆葦擋風。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並沒有威脅到“抱團取暖”的羊。但也有牧民不用蘆葦,只用帆布和鐵釬把羊圈起來,也能起到壹定的防風禦寒作用。據當地牧民介紹,幹羊糞是冬季最好的燃料,蒙古包取暖主要靠它而不是幹牛糞。羊糞幹燥後無味無毒,而牛糞燃燒速度會更快,相對來說牛糞的加熱效果會更差。
草原上牧民的大部分生活需求都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得到滿足,牧民不會對大自然造成任何傷害。比如牧民換地方,可以在池塘或者河流附近的任何地方建蒙古包,不需要新建建築材料。當他們打算離開的時候,他們會把蒙古包拆了,裝上東西搬走。在這期間,大部分的生活物質都來自於自然,最終也會回歸自然。壹年半過去了,牧民搭建蒙古包的地方幾乎看不到人居住和生活的痕跡。
東烏旗大草原上的許多人仍然不願意放棄他們的傳統生活,仍然遵循著簡單的生活或規律。比如每天早上,羊被趕出羊圈後,勤快的牧民會打掃羊圈。他們壹點也不覺得辛苦,也不覺得臟,臉上始終保持著幸福滿足的笑容。即使在看似惡劣的寒冷環境中,我們也沒有在當地看到多少現代化的生活生產工具,這才是東烏旗草原的真實生活。
生活在這種看似惡劣的環境中,牧民們甚至認為倒掉壹盆洗水是壹種浪費,因為在生存條件艱苦的冬季大草原,壹切都來之不易,必須學會珍惜。也許人的欲望永遠不會得到完全滿足。是反思的地方不夠發達嗎?還不懂減少需求?還是不懂得珍惜資源?“簡單快樂”是牧民在草原上生活的秘訣,我們其實應該學習牧民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大多對馬有著深厚的感情,有的甚至把馬視為自己最親密的夥伴或家人。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壹年中最理想的練馬季節不是春夏秋,而是寒冬。不管天氣多冷,這些馬都堅持住了。在冰雪環境中,我們看到許多馬背上和鬃毛上覆蓋著細密的冰滑。蒙古族同胞視馬為戀人,相互競爭,相互依賴。每個優秀的牧民都有壹匹寶馬小馬,但是馴服的過程絕對是痛苦的。
在內蒙古大草原的惡劣環境下,牧民有自己的馴馬方式,這是蒙古人自古以來傳承的自然規律。其實馴馬也是傳承了幾千年的蒙古族傳統項目。與“男子三藝”(即賽馬、射箭、摔跤)壹樣,是壹項能充分展現蒙古族同胞膽識、技巧和勇氣的競技運動。所以,千百年來,蒙古族同胞都會把“精騎射,練猛馬”作為衡量壹個優秀蒙古族漢子的基本標準。
我們拜訪的牧民和他的兒子都是當地很好的馴馬師。有壹句古老的蒙古諺語——“好馬是嚴格馴服的”。如今,每年冬天,東烏旗草原滿都的寶力格都會集中進行馴馬活動,相當於各種蒙古族遊牧文化表演,非常好看。
草原上最好的馴馬師會受到牧民的尊敬,他們對優秀的馴馬師的著迷不亞於00後的偶像化。他們會用自己的技能,赤手空拳制服壹匹壹人多高的兇馬,用細長的馬具精準地套住飛奔的戰馬。當被問及他們制服兇馬的秘訣時,馴馬師只是輕松地回答——每壹個優秀的蒙古族牧民都知道自然的生態規律,動物(馬)也是自然的壹部分。時間久了,他們在生產生活中總能創造出符合自然規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