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代晚期開始,太湖流域的吳人和越人開始建立自己的國家。當時吳越兩個政權有深仇大恨,成為敵對目標。然而,兩國雖曾殊死搏鬥,積怨甚深,但同屬壹個部落,在語言、風俗、文化上同屬壹個民族,可謂“兄弟”國家。
歷史上各個時期(明朝以前),吳越之地屬於同壹個行政單位,所以常被統稱。從理論上講,“吳越”首先是地理概念,然後才是民族概念。
1.吳越文化在哪裏?後來因為當時在江浙壹帶發現了許多石器文化和幾何印痕陶器遺存,所以提出了“吳越文化”的概念。為了證明江南文化不輸於中原文化,而且江南地區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壹,所以才有了“吳越文化”這樣壹個概念定義,以凸顯其“高大上”的地位。
眾所周知,江浙地區是中國原始農業生產最早的地區之壹,歷來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古代吳越氣候溫暖,河網密布,潮濕多雨,利於灌溉。它適合種植水稻和養蠶繅絲...這種獨特的條件使得吳越地區的農業發展迅速。
東漢時期這個地方逐漸繁榮發展,到了唐朝以後更加繁榮,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據史料記載,吳越人不僅勤勞,而且具有非常勇敢的開拓精神。當時,吳越的祖先已經開始學水,遠渡重洋到舟山群島、日本南部、印度支那等地尋求發展。這些人被稱為“嶽躍”。由此可見,當時的吳越人不僅擅長農耕,也是世界上最早嘗試征服海洋的民族之壹。
吳越人民非常重視音樂,吳歌吳舞主要是稻作文化的產物。那時候慶祝豐收,祈求神靈,都離不開歌舞。這種歌舞其實是迷信的壹種表現。
當然,這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當時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比較低,很多事情根本不具備從科學角度來回答的條件。吳越人以農耕捕魚為生,日子過得好不好,看老天臉色。因為生產不穩定,經不起天災人禍的風風雨雨,所以歌舞祭祀神靈,祈求祖先的保佑更受歡迎。
根據相關考古發現,吳越熱愛歌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先民。早在河姆渡遺址,人們就發現了骨笛、骨哨等原始樂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
吳越以風景秀麗、水鄉秀麗著稱,人才輩出,王陽明就誕生在這裏。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他個人的才能外,壹定在壹定程度上受到了吳越文化的影響。
中國有句古話“生在淮南的是橘子,生在淮北的是橘子”,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自然地理環境好,品種好,人文環境好,人才優秀。
第二,如果把“吳越”拆開來看,“吳文化”和“越文化”到底是什麽?01吳文化
廣義來說,眾所周知江蘇南部是吳,浙江中北部是嶽。但是,細分來說,這其實是壹個爭議很久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隨著全國各地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地方政府為了塑造地方形象,提高地方軟實力,開始大力挖掘甚至爭奪歷史文化資源。“吳文化”的定義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比如有的學者認為所謂吳文化是指吳的文化,即包括了人類在吳地活動所創造的文化。也有壹些學者認為在時間範圍內無限延伸吳文化是不合適的。在吳文化研究的熱潮中,吳文化的特征和內涵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同。
吳文化有幾個顯著的特點,如幾何印花陶器,漁米文化,絲綢紡織,玉瓷器和吳歌吳舞。之前說過,和越南文化基本相同。
值得壹提的是,關於吳文化,歷來爭議頗多。例如,種族問題是壹個很大的爭議。吳文化的主人是誰?有人說是周人,有人說是殷人,有人說是夷人,有人說是越人...是誰呀?反正沒有統壹的結論,眾說紛紜。
02越文化
越文化,即吳越文化的細分,簡而言之就是江南越部落先民留下的物質文化遺存。越文化的遺址很多,比如著名的蘇州草鞋山遺址,福建的七合洞遺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草鞋山遺址,國家批準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該遺址中的馬家浜文化水田被認為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有灌溉系統的古代水田。
當時中日合作考古馬家浜文化水田。當堆積層被打開時,日本考古隊看到古老的稻田感到震驚,感嘆道:這不亞於Xi安兵馬俑的考古發現。
齊河洞遺址也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出土的舊址中,有火坑、燜土堆、灰坑、火爐等人類活動的痕跡,可見越南文化源遠流長。
越族與吳族相似,都具有“魚米之鄉”的文化特征。先民們還具有艱苦奮鬥的冒險精神,勇於探索,尋求生存和發展的機會。比如越王勾踐的復仇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魯迅在近代寫的很多人和事也生動地突出了這壹點。
魯迅出生在越地紹興,魯迅的思想認知中也充滿了對越文化的認同感,尤其是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往往敘述著許多越區的風土人情。比如魯迅出生的時候,因為他是家裏的長子,父母就按照當地流行的滿月、百日、壹歲的習俗為他舉行各種儀式,祈禱他平安成長。
再比如魯迅筆下的阿q這個人物,很有地域性。阿q不是壹個只忠於農耕的人,更多的是壹個越南流浪漢的形象。
例如:
“先生,《阿q正傳》...明天。於是我只好照做,心想,俗話說:乞討怕狗咬,秀才怕年考。我既不是秀才,也不是周考,真是尷尬……”
阿q身上各種“浪蕩”的流浪漢氣質展現的淋漓盡致。
比如,書中描寫了阿q偷偷去閉關偷蘿蔔被黑狗追咬的尷尬場景,也展現了壹個在北京謀生的“越南人”形象。
總的來說,吳文化和越文化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吳越文化的壹個細分。嚴格地說,這兩種文化壹脈相承,屬於同壹個民族。
吳越文化給人最大的印象是江南水鄉的柔情,江南文化邊界的獨特魅力,小橋流水楊柳杏花燕子遮陽棚荷花鎮之地...江蘇吳越,浙江,壹個充滿人文歷史底蘊的美麗地方,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壹。
參考資料:
大吳文化研究綜述
對此妳怎麽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註@讀書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