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特色小吃:鹹魚餅鹹魚餅是沿海漁民傳下來的。早期,漁民以捕魚為生。為了早點上岸,賣海貨,漁民不得不早早出海,還要在海上吃壹頓。吃鹹魚餅方便又方便。另外,過去冬天鮮蔬菜很少,只有白菜和蘿蔔。在調菜的時候,價格實惠、隨處可買的小魚成了家庭主婦的首選,鹹魚和玉米粉蛋糕成了最佳組合。新鮮的海魚,在海裏曬幹,外面烤得很嫩,和美味的玉米面蛋糕壹起吃。餅焦脆香,鹹魚鮮嫩鹹。即使是滿漢全席也很難與其獨特的風味相抗衡。餃子裏的鮁魚餃子有很多種,但是鮁魚餡的餃子大概是膠東特有的。山東的餃子,餡大皮薄。眾所周知,鮁魚餃子,比包子還大的最傑出的“餃子”,盛了兩碗。鮁魚餃子的餡料壹定是新鮮的鮁魚,壹斤多。餃子面要軟壹點,皮卷大壹點。煮好的餃子外面包著白綠相間的肉丸,皮薄,像壹個裹著薄皮的大魚肉丸。咬壹口鮮嫩滑香。魚肉的鮮美,肉質的滑嫩,韭菜的清香,香而不膩,仿佛有新鮮的湯汁從口中流出,令人回味無窮。春餅人們在開春的這壹天吃春餅,這不僅是為了預防疾病,也是為了迎接春節。傳說吃春餅和包在裏面的各種蔬菜,會讓農畜興旺。在蓬萊,春餅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食品。春餅是用面粉做的,烤成圓餅,用豆芽、韭菜、粉條、雞蛋等炒成菜。,然後用蔥絲和甜面醬卷成春餅。幾樣東西分別放進餅裏,味道馬上就變了,而且出奇的香,讓人食欲大增蓬萊面。
蓬萊面是蓬萊的傳統名吃,歷史悠久。面條是人工拉面(手拉面,當地俗稱“掛面”),細而韌,用真絲腌制(俗稱嘉吉魚),放入湯中煮,加入適量綠豆澱粉,配以醬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調料,每壹碗都有獨特的海鮮風味。民國時期,由後人逸夫堂制作的蓬萊面遠近聞名(俗稱“逸夫堂面”)。壹夫堂,祖籍棲霞,65,438+03歲學廚師,壹個人在拉面當搬運工,和壹個小面館合夥開餐館,65,438+0945歲自己經營“壹記”餐館。他做的面條用料和做工都極其講究,所以供應量不大。每天早上只賣100碗,以做工精致,味道鮮美著稱。外國商人在唐宓吃不到面條常常是壹個遺憾。新中國成立後,蓬萊大小酒店的早餐很多,中高檔酒店也招待客人,每天早上的銷量都在3萬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