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孩子五歲了,不愛喝牛奶,怕他卻營養怎麽辦呢?

孩子五歲了,不愛喝牛奶,怕他卻營養怎麽辦呢?

孩子五歲了,不愛喝牛奶,怕他卻營養怎麽辦呢?

喝奶制品,酸奶等,去超市選些他喜歡的奶制品。

孩子總愛喝牛奶怎麽辦

在中國,我們常常能看到,人們開啟冰箱往往是喝甜飲料;而在國外很多人都是拿起壹大瓶牛奶喝。我們的傳統早餐是粥、饅頭、油條等,而在國外則是牛奶加面包。這是壹個飲食習慣問題,它直接影響了中國人的奶攝入量。

沒有養成從小喝奶的習慣,對健康會有什麽樣的影響呢?專家指出,自己在門診中常會碰到壹些父母帶著身體發育不是很好的孩子來就診,這些孩子有壹個***同的特點,就是沒有能夠堅持喝牛奶。她分析說,牛奶內含有很多對身體發育有益的物質,能促進人體生長。幼兒對牛奶中鈣的吸收率可達30%~40%以上,而成年人只有20%~30%,到了老年,由於腸道功能衰退,則降為10%左右。所以,35歲以前是骨質儲存期,而其中壹半的儲存是學齡期完成的,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養成從小喝奶的習慣。

孩子壹歲了,只喝牛奶不愛吃飯?怎麽辦?

您好!

嬰幼兒不好好吃飯,99%的責任在家長。壹方面無原則溺愛,另壹方面逼著孩子進食,致使部分嬰幼兒壹上飯桌就鬧情緒,哭鬧不休。

食欲與神經精神狀態是密切相關的。采用哄、騙、罵等方式強迫小孩進食,小孩會產生反抗情緒和厭食的心理。這些做法不僅沒有達到讓小孩好好吃飯的效果,反而對小孩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應該明確:兒童飲食應該在保證每日營養供給的同時,在快樂中進行。兒童飲食以吃飯、菜為主,其它的只是輔食,量要少。如果顛倒過來,必然會影響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不但容易讓孩子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例如挑食、厭食、貪食,而且不利於兒童的營養平衡。

要讓兒童快樂地進食

關於動物進食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讓大白鼠在每次進食之前給予電擊使其處於緊張狀態,不到壹周大白鼠就會出現嚴重的胃潰瘍;而在進食之後再給予電擊的大白鼠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見,快樂、輕松地進食對於人的心理、生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吃飯時千萬不要訓斥小孩。無論小孩做錯了什麽事,都要等到飯後去教育;經常在飯桌上訓斥小孩,容易引起小孩胃腸道病的發生。不要強制小孩吃某種食物,以免小孩在飲食上產生逆反心理,年齡越小的兒童越容易出現飲食上的逆反心理,並且形成總是不能好好進食的習慣。

家長自己不要當著孩子說不愛吃這,不愛吃那,否則,孩子容易隨著家長偏食。飯桌上要創造良好的吃飯環境和氣氛,同時保證吃飯速度不要過快或過慢,避免影響消化吸收。

讓兒童快樂進食的高招

1. 榜樣示範法

在家中,家長自己就是好榜樣了。有些家長喜歡邊吃飯邊小酌,或是抽菸,壹方面延長了吃飯時間,影響小孩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另壹方面也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因此,做榜樣還要從家長做起。去同事親戚家串串門,讓孩子們壹起吃飯也是好的,不過家長應該在旁邊正確引導,不要偏愛某壹個。

2. 飲食控制法

許多家長為了給寶貝孩子“加強營養”,給孩子每天的飲食配餐多以肉食為主,此外還提供許多高、精、細的副食品,如高階糕點、巧克力等。這些高糖、高熱量的食物給孩子攝入後,引起血糖增高,大腦中飽食中樞興奮,攝入中樞受到抑制,使人覺得飽而沒有食欲。許多家長反過來又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飯”。因此家長要逐步掌握小孩的飲食規律性,逐漸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飯的時間最好要固定,要使小孩在每次餐前,保持空腹,產生“饑餓狀態”,以 *** 大腦進食中樞產生食欲,這樣既可以避免偏食、厭食的發生,又同時使小孩在進餐後感到身體和情緒上的滿足,產生快樂感,這種滿足又可以進壹步促進食欲的良性發展和完善。合理控制小孩零食,不選擇含糖量較高的飲料、零食,以免引起中樞神經抑制,影響正餐時的饑飽狀態。

3. 美食引誘法

盡量將菜切得均勻,以免兒童進食時挑來撿去。給孩子做飯應多花心思,除了合理搭配食物的色、香、味以外,還發揮壹點想象力,例如把食物拼成卡通圖案,以此 *** 兒童的胃口。

4. 戶外活動法

戶外活動能令小孩放松,同時適當的運動又會促進兒童體內的新陳代謝,運動休息後不要急著給他(她)吃含糖量高的飲料食品,此時的小孩通常能夠快樂地進餐。

小孩子只愛喝牛奶不愛吃飯怎麽辦?

其實喝牛奶也沒什麽不好的。 牛奶裏也有很多營養, 應該等以後就不會喝了、 如果妳非不讓他喝的話也能不買牛奶。。。

寶寶不愛喝牛奶怎麽辦?

可以少加點糖調味。

寶寶如果強烈拒絕,就放棄吧,喝奶粉也挺好的。

那就喝羊奶,比牛奶營養高,兩歲了,不管喝啥奶,營養都不夠了,現在應該以吃飯為主

小孩2歲了,還不愛吃飯,就喝牛奶有營養嗎?

寶寶8-10個月時可以完全斷奶(母乳)了,飲食也大部分固定為早、中、晚三餐,並由稀飯過渡到稠粥、軟飯,由肉泥過渡到碎肉,由菜泥過渡到碎菜,到快壹歲時,可訓練寶寶自己吃飯,並必須斷奶(母乳),如果還繼續用母乳餵孩子,孩子可能既不喝牛奶,食欲也差,而且各方面的營養都跟不上寶寶生長的需要,但同時不得不遵循循序漸進的方法給寶寶新增輔食,從少到多,由稀到稠,從細到粗,習慣壹種再加另壹種,在孩子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新增,出現反應暫停兩天,恢復健康再進行。

斷乳後餵養,嬰幼兒每日需要熱能大約1100~1200千卡,蛋白質35~40克,需要量較大。由於嬰幼兒消化功能較差,不宜進食固體食品,應在原輔食的基礎上,逐漸增添新品種,逐漸由流質、半流質飲食改為固體食物,首選質地軟、易消化的食物。鑒於此,嬰幼兒的飲食可包括乳制品、谷類等。烹調時應將食物切碎、燒爛,可用煮、燉、燒、蒸等方法,不宜油炸及使用 *** 性配料。

嬰幼兒斷乳後不能全部食用谷類食品,也不可能與成人同飯菜。主食應給予稠粥、爛飯、面條、餛飩、包子等,副食可包括魚、瘦肉、肝類、蛋類、蝦皮、豆制品及各種蔬菜等。主糧為大米、面粉,每日約需100克,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豆制品每日25克左右,以豆腐和豆乾為主;雞蛋每日1個,蒸、燉、煮、炒都可以;肉、魚每日50~75克,逐漸增加到100克;豆漿或牛乳,每日500毫升,1歲以後逐漸減少到250毫升;水果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供應。

斷乳後嬰幼兒進食次數,壹般每日4~5餐,分早、中、晚餐及午前點、午後點。早餐要保證質量,午餐宜清淡些。例如,早餐可供應牛乳或豆漿、蛋或肉包等;中餐可為爛飯、魚肉、青菜,再加雞蛋蝦皮湯等;晚餐可進食瘦肉、碎菜面等;午前點可給些水果,如香蕉、蘋果片、鴨梨片等;午後為餅幹及糖水等。每日菜譜盡量做到多輪換、多翻新,註意葷素搭配,避免餐餐相同。此外,烹調技術及方法,也能影響嬰幼兒的飲食習慣及食欲。若色、香、味俱全,可促進嬰幼兒食欲,增多食物攝入,加強其消化及吸收功能。

寶寶吃飯不乖,怎麽辦?許多父母常會發現,壹頓飯下來孩子沒吃幾口、吃飯時不專心,盡管爸媽們用盡了所有的方法威脅利誘,寶寶還是壹口飯也不肯吞進嘴裏,看在父母的眼中除了生氣之外,更多了壹些憐惜。

關乎“權利之爭”的問題

家中的寶寶不肯在吃飯的時間裏乖乖地吃飯,與父母本身的態度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肚子餓了,便想吃飯”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孩子的肚子真的很餓了,就不會有不肯吃飯的問題,因此,寶寶“拒絕吃飯”的理由多數來自想與父母做“權利之爭”。由於父母對孩子不肯吃飯的行為不了解及不放心,聰明的孩子們便會抓住父母的弱點,以不吃飯的行為做為與父母交換條件的籌碼,歐姿秀老師表示,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應該具有: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及理解孩子的行為能力,如此才能正確的因應孩子不肯乖乖吃飯的問題。

父母應該避免的態度

父母除了不要讓孩子察覺自己對他不肯吃飯的行為產生擔心及焦慮的心態之外,也應該避免出現以下的態度:

1、家中存放過多的零食:

如果孩子無時無刻都在吃零食,壹到應該吃飯的時間,孩子自然就吃不下飯,更嚴重的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

2、放任孩子邊吃邊玩:

孩子邊吃邊玩的結果,便會延長吃飯的時間,等到下壹頓吃飯的時刻到了,寶寶卻因此而還不餓,當然就不肯乖乖地坐下來吃飯了。

3、不愉快地吃飯時刻:

許多的職業父母在自己趕著去上班或是工作忙碌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要求寶寶吃快壹點,如此便會使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產生不愉快的經驗,因而排斥吃飯。

4、以利誘的方式對待:

父母如果以利誘的方式叫孩子吃飯,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以“吃飯”這件事當作交換條件,造成孩子成就的價值觀。

讓孩子喜歡吃飯的秘訣

1、大人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大人們本身的飲食習慣不正常,或者常常隨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沒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時吃飯習慣。

2、固定的開飯時刻

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壹到,全家人壹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並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壹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壹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3、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雖然零食的給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卻不可過量,尤其垃圾食物盡量不要給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壹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4、促進孩子的食欲

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若父母只壹味地強迫孩子進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試著促進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動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餓了,自然不會抗拒吃飯。

5、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

孩子都喜歡擁有屬於自己獨有的東西,替孩子買壹些圖案可愛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與孩子壹起選購更能達到好效果。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變化

在飲食均衡的條件下,父母可以多種類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單純的米飯、面條。例如:有時以馬鈴薯當成主菜,再配上壹些蔬菜,也能擁有壹頓既營養又豐盛的餐點。

7、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

例如:上市場買菜、幫忙提回家、壹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詢問孩子的意見,請孩子協助您壹起做飯,孩子不但能有參與感,同時也能因而了解做壹道菜之前的每樣步驟,進而更喜愛吃飯這件事。

8、為吃飯增添趣味性

在餵孩子吃飯時,加入壹些輕松、活潑的語氣,讓吃飯不再只是吃飯而已,將吃飯時刻與方式變成有趣的事情。其實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解決,不要隨意的根據自己或寶寶的需要而改變什麽.

巧治小兒積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方法有哪些?

1、酸牛奶。先將牛奶加5~10%蔗糖煮沸消毒,待奶液冷卻後,徐徐滴入乳酸液(按每100毫升牛奶加5%的乳酸液5毫升),邊加邊攪,使成細顆粒狀即成。酸牛奶易於消化,適用於胃腸炎的患兒。

2、脫脂奶。將牛奶煮沸,待冷卻後除去脂肪膜,再煮沸余乳,再冷卻後去脂肪膜,如此反復3次即可。脫脂奶適用於嘔吐、腹瀉、痢疾等患兒。

3、炒奶糕。將奶糕炒至淡黃色,炒後澱粉變為炭化糊精,可吸收水分。有止瀉和幫助消化的作用。

4、焦米湯。將大米洗幹凈,晾至半幹炒成焦黃色,100毫升水中加炒焦米6克,用文火煮1小時,過濾去渣,再加0.4%的食鹽煮沸後即可。焦米湯中澱粉變成糊精,易於消化。適用於嚴重腹瀉及消化不良的患兒。

5、胡蘿蔔汁。先用胡蘿蔔500克,洗凈搗碎,加入少許水煮10~15分鐘,用紗布過濾,加水至1000毫升,再加3~5%的蔗糖煮沸倒入瓶中,煮5~10分鐘消毒後飲用。

6、蘋果泥湯。取熟透蘋果500~700克,洗凈後搗成泥狀,放入淡茶水中。蘋果纖維較細,對腸道的 *** 小,並富含堿性及果膠,有吸附、收斂作用,適用於1歲以上的腹瀉患兒。

7、淡茶水。取紅茶少許用開水沖泡,每日4次,因茶內含咖啡因、鞣酸等,具有興奮、強心、利尿、收斂、殺菌、消炎等作用,對急性胃腸炎有療效。 以上幾點妳不妨試試,希望對寶寶有幫助,祝寶寶健康快樂!

兩歲的寶寶不愛喝牛奶怎麽辦

妳好,對1~2歲的寶寶來說,乳制品仍是他飲食中的重要部分。牛奶營養豐富,利於寶寶吸收,特別是其富含鈣質,對於寶寶骨骼和牙齒的發育是不可缺少的,每天應保證攝入300~500毫升。 寶寶不愛喝牛奶,媽媽可以把奶粉、鮮奶、酸奶搭配著給寶寶食用,營養更全面。

我妹妹不愛喝牛奶怎麽辦

牛奶雖然營養豐富,富含鈣質,天天喝對身體有益,但牛奶的味道寡淡,而且略帶奶腥味,如果平時習慣吃口味重的食物,是不容易接受這種口感的,這種情況下建議自己動手加工壹下,比如加點糖、蜂蜜、麥片、紅茶、紅薯泥、豆沙、椰漿、巧克力、咖啡等等,這樣牛奶的口感就會改善很多,容易被接受,此外,搭配後營養也更均衡,對身體也更有益,只不過稍微會麻煩壹點而已。

壹歲半寶寶不愛喝牛奶怎麽辦

1、讓寶寶多喝白開水

水是生命之源,寶寶早上起床的時候,讓寶寶多喝白開水,這樣就能夠補充晚上流失的水分,同時還能夠清理腸道等,然後半個小時後再給寶寶喝奶或者吃主食,吃完之後最好能夠再喝幾口水,以便稀釋奶或者清潔口腔。

2、定時定量餵食

給寶寶餵食要定時定量,時間有規律的,有壹定的間隔,可以3-4個小時壹次,晚上的時候可以4-6個小時,有規律的時間才有助於寶寶腸胃的調理,避免寶寶消化不良的情況。

3、適時地給寶寶新增輔食

寶寶自從出生後就主要是吃乳類食物,在1歲半左右就應該新增些輔食,而且是壹些易於消化以及吸收的食物,比如紅薯粥、綠豆粥等,以給寶寶提供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