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厚黑學的把戲,因為最後妳會發現,自己壹個簡單的舉動,就能讓壹桌子人吃好,聊得開心,這是壹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看壹個人怎麽樣,有壹些捷徑。比如遊戲。比如點餐。
妳點的不是菜,是情商。
妳以為點餐是吃貨的天然屬性嗎?不要!只要是兩個人以上的聚餐,都是社交活動。然後,點餐是對“菜商”和情商的雙重考驗。
從來不點餐是最大的問題。
總是拒絕點菜=太被動。
妳可能會說,何必呢?妳不點,就不會曝光。
呵呵,“從不主動點餐”也會成為別人給妳貼標簽的論據。
曾幾何時,我從不主動點餐,哪怕是閨蜜之間的聚會,我也總是說:“我管妳呢,妳點。”
直到有壹天,我忍不住善意地提醒妳:“妳是不是覺得自己待人接物太被動了?”
看到我的驚愕,她繼續說:“妳在所有需要做出選擇的場合都選擇了沈默。表面上這是隨和,實際上卻給人壹種含糊不清,沒有立場,甚至不願意敞開心扉的感覺。別人還得猜妳的感受。”
我才明白,太被動是壹種自私的自我保護。後來,我開始學會主動承擔點餐的任務。
妳以為點餐只是讓大家決定今天吃什麽嗎?
沒有.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害怕選擇。點餐是為了省去別人做決定的麻煩,也是為了保存自己的腦細胞。妳在發球。沒有人會拒絕壹個熱情服務的人。
但是,當然,不推脫訂單只是第壹步。
那麽,如何成為壹個會點餐的人呢?
看人菜,從選對地方開始。
錯誤的選擇=不懂同情。
口味的不壹致是從吃不吃辣開始的。
我見過點餐的人自己不吃辣的,而是選擇湘菜館。他們壹上來就說:“不要辣炒牛肉,血鴨能不能不辣...哦,有沒有不辣的菜?”飯局開始前,他們想說壹句“盡情享用”,然後掀桌子走人。
另壹方面,川菜和湘菜好吃,但是適合熟悉的朋友,不辣不開心。如果不熟悉對方的商務宴請,選擇粵菜、江浙菜等安全牌。
為什麽從整體來看,全國各地的粵菜館普遍高於川菜館(廣東除外)?這與粵菜更適合商務宴請互為因果。
選擇妳想創造的任何場合。
不知道怎麽捕捉氣氛=不知道重量。
如果人多,盡量選擇安靜的有包廂或者大廳的餐廳,吃個飯。我經歷過十幾個人擠在壹個狹小的越南餐廳裏,只好排著小桌子,大家壹起做了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說話基本靠喊,吃飯基本靠傳。吃飯變成了體力勞動,然後大家都默默閉上了嘴。
如果人少,可以選擇壹些私密性稍強的場合。比如少於四個人的商務談判,在CBD找壹家中檔的日本料理店(但不要是回轉壽司連鎖店),大小、分量、氛圍都剛剛好,是非常合適的。
如果是非正式的會議餐,中午不壹定要出去聚會。
可以預約下午茶,會精致美觀,環境幹凈舒適,價格比正餐便宜。都在臉上,輕松的氛圍也有助於促進成績。
點餐就像KPI考核,妳得有亮點。
不能點大菜=小氣。
我不是教妳作弊:如何讓妳的KPI好看?答案是妳壹整年至少要有壹兩個吸引人的工作亮點,把80%的精力集中在20%的工作上,而這20%已經中了彩票。A+就是妳。
點餐也是如此。壹桌至少要有兩三個大盤子。所謂的大菜和貴菜不完全壹樣。
我曾經吃過這樣的虧。點了壹份鵝肝生魚片,壹上來就貴。不過這家餐廳的生魚片水平真的很急,完全沒有休克。失敗。
重點是,點能給人震撼感的就行。可以點生魚片,但是壹定要保證他家的生魚片夠英雄。
如果妳想舉止得體,妳應該遵循壹些古老的傳統。比如廣東有雞有魚。雞肉應該是整雞,比如白切雞、醬油炒雞,盤子裏可以看到整雞的胴體。
魚也要整。壹條清蒸魚的效果比壹大盆酸菜魚要好。
認識自己,從壹頓飯開始。
按照自己的喜好點菜=自私。
《紅樓夢》裏,人才屬於林黛玉,而人應該向薛寶釵學習。
寶釵在賈府過生日,被問喜歡看什麽節目,喜歡吃什麽菜。知道賈加喜歡看熱鬧的戲文,喜歡吃甜的爛的東西,她據此說,阿諛奉承不可追查,她真是行家。
雖然我們不想做詭計多端的狗,但有時候只要在細節上為別人著想,就能輕松潤滑我們的關系。為什麽不呢?
高情商在於同理心。如果妳熟悉,妳的喜好壹般會很明確。如果不熟悉,也可以從對方的籍貫和性格中揣摩壹二。
在最壞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打流行的安全牌。
豬腦、鴨血、牛蛙、蠶蛹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除非大家真的是誌同道合的朋友,否則他們覺得好吃的就別想點。
點菜前最基本的禮儀是,先問對方有什麽禁忌,有什麽喜好,點不確定的菜前要征得大家同意。
吃貨的智慧在於組合搭配。
不懂搭配=管理不善,品味低下。
點餐最高超的技巧是能讓壹桌飯看起來像山脊邊的山峰,遠近不壹。
配料要散。豬、牛、羊、雞、鴨、魚、蝦等等,每壹道菜都可以。素菜也是如此。(羊肉宴等主題宴除外。)
不久前,我吃過壹次湖北菜。結果壹桌子十個菜,有三個主要是蓮藕做的。另壹道菜是蓮藕,他的兒子——蓮藕尖。幾乎可以懷疑,我們“吃藕醜”是壹種諷刺。
類型也要分散。就壹個湯,湯等。,可以有幾個炒菜,最多兩個鍋。有壹次,有人在壹張桌子上做了壹個“鍋”。可笑的是這裏全是灌滿湯水的黑暗砂鍋,沒有壹絲氣息,烏雲壓著城市要毀滅它。
必須有綠葉蔬菜。甜點是錦上添花,可以有,看起來很生動。
總之點餐的時候要有畫面感,要想象妳點的菜上桌後畫面是什麽樣子的。配色是否太單調,設置是否太單壹,都是必須要考慮的。
最後,把主動權還給對方。
不知道求什麽=任性。
雖然大家都不喜歡承擔責任,但是都喜歡對事情有壹點掌控。我很高興成為最後壹個做最後決定的人。
所以,在點主食和飲料的過程中,妳可以把主動權交給對方,問“妳要什麽主食?妳想要什麽樣的飲料?”(註意這句話講的是什麽,而不是有沒有必要。)如果對方真的不要,會直接回答“不需要”“吃菜喝茶就行”。如果他腦子裏有想法,這個時候也會提出來。
最後,妳可以給壹兩個菜留壹個靈活的空間,問“要不要再看壹看?”即使對方回答沒有,問也比不打招呼好。
是的,點餐沒有真相,也沒有強制參數。無論是皇家海鮮館,還是單位門口的小飛餐廳,都是這種模式。
這不是厚黑學的把戲,因為最後妳會發現,自己壹個簡單的舉動,就能讓壹桌子人吃好,聊得開心,這是壹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而妳也會享受到大家對妳的愛作為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