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劉姥姥三遊大觀園的寓意

劉姥姥三遊大觀園的寓意

名著《紅樓夢》記錄了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興衰歷史,描寫了以寶黛為首的青年男女的愛情,描繪了金陵十二釵的命運。但是,有壹個不屬於大觀園卻被作者刻畫得惟妙惟肖的人物——劉姥姥。為什麽作者曹雪芹描寫的是“詩禮之家”和“鐘鳴丁丁”塑造這樣壹個人物對整本書有什麽意義?接下來的采訪從四個方面論述了這個人物創作的意義:

壹,劉姥姥在作品藝術結構中的作用

目前,人們對《紅樓夢》主題的認識還不盡壹致,但大家都承認這樣壹個客觀事實:小說作者用大量筆墨成功地寫出了以賈府為代表的上流貴族家庭的生活,寫出了這個家庭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性格、風格和錯綜復雜的關系,寫出了這個家庭中存在的各種尖銳矛盾,甚至寫出了這個貴族家庭如何“用火烹油,百花齊放”。

那麽,《紅樓夢》作者曹雪芹采取了什麽樣的方式來揭開這個貴族家庭的歇斯底裏,向讀者展示其外在的威嚴、影響和內在的奢靡?

眾所周知,《紅樓夢》的前五章是全書的導言。在第五章中,作者對《紅樓夢》的主題、人物命運和整個情節進行了總體介紹和安排。所以小說真正的故事要從第六回“賈寶玉初試性福,劉姥姥進郭蓉府”說起。第五章“賈寶玉第壹次嘗試性”已經基本在賈寶玉的幻境中完成。

這個劉姥姥是誰?是作品的主人公嗎?“讓我們談談在傅蓉的成本效益。從上到下,300多人,壹天也就十幾二十件事。就像壹團亂麻,壹點線索都沒有做程序。我在想哪個人寫壹個精彩的方案,可是千裏之外,又是小家。因為它和傅蓉有關,所以它今天要來傅蓉,所以我從這個開始。原來劉姥姥是狗的婆婆,狗姓王。當年他祖上也是做小官的,所以認識王夫人的父親,為了貪圖的權勢,就認了這個門派。後來狗的爺爺去世了,家裏人都下來了,就搬出了城市去種地。因為人口簡單,孩子無人照看,他就把寡居的婆婆接過來和他住在壹起照顧。

作者曹雪芹在精心安排《紅樓夢》的藝術結構時,沒有直截了當地講述故事,而是選擇了壹個與賈家實力懸殊的村婦劉姥姥。

劉姥姥壹進郭蓉府,就聽說郭蓉府表面上是壹派富麗堂皇的景象。她壹進入其中,就正式揭開了《紅樓夢》的故事,開始了對現實生活的深刻描述和對封建末期社會的解剖。

如果說劉姥姥進府只是作為《紅樓夢》整個故事的開端,那麽進了府,就深入到了賈府的許多角落,由此引出了賈府的衣食住行玩。這壹次劉姥姥接觸了那麽多的人,看到了那麽多的場景,覺得驚嘆,比第壹次還好。這個角色也是由王家的親戚請到賈家的。參觀了大觀園。作者通過劉姥姥的觀察、經歷和評論,進壹步展現了賈府主人的享受和奢侈,既寫出了賈府的花團錦簇,也為日後搶救賈府埋下了伏筆。

劉姥姥第三次進府時,賈家已經破敗不堪。賈家的祖宗死了,壹向兇神惡煞的鳳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好把獨生女托付給這個時常抽搐的可憐老太婆。

可以說,劉姥姥既是《紅樓夢》全文的引子,也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劉姥姥三進府的那壹刻,就是賈家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也就是說,每當《紅樓夢》的情節有重大轉折的時候,劉姥姥就會出現在府。

可見,這就是作者塑造劉姥姥這個角色的意義:作者用她引出故事,推動情節,前後壹致。劉姥姥從內部和近源兩個方面對賈家進行了透視和細致的考察,使小說的情節得以展開,賈家的生活細節得以更深入細致地展開。

二,劉姥姥對其他人物的烘托作用

曹雪芹用他洋洋灑灑的作品塑造了令人難忘的小人物劉姥姥。不僅如此,作者還叫劉姥姥給書中的壹些重要人物勾勒性格輪廓,讓這些人物更加豐滿、復雜、具體。

在劉姥姥第二次去傅蓉的場景中,黑粉在賈府從上到下都出現了,在劉姥姥身邊展示自己。這些人物中,既有王熙鳳、賈寶玉、林黛玉、賈母等大師,也有平兒、鴛鴦等少女,甚至還有翡翠宮中的妙玉。小說通過劉姥姥這面特殊的鏡子,分別展現了她們不同的特點,甚至有些平時並不十分突出。劉姥姥使這些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更加復雜,更加立體,產生了多功能的藝術效果。正如胖評中感嘆的:“小說有兩三個作者,有兩個開頭的東西,卻沒有這種不變的和寥寥幾筆。”(2)

劉姥姥進了郭蓉府,第壹個見到的就是王熙鳳。在劉姥姥眼裏,王熙鳳衣著華貴,氣質高傲,“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裏”...也沒接茶也沒擡頭。只需在手爐裏攪拌灰燼”。(1)在壹個窮親戚面前,馮顯得那麽高貴,那麽矜持,那麽莊重,可謂壹本正經,不茍言笑。劉姥姥的身份從鳳姐和家的窮親戚變成了賈家的客人。王熙鳳為了討好賈,討好賈,把劉姥姥當成女片,女跟班,壹副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她取笑這位75歲的老婦人,讓她隨意扮演壹個喜劇角色,最終給她的祖先帶來了歡樂。劉姥姥進府時,王熙鳳。她病入膏肓。於是王熙鳳把女兒托付給劉老太太。與以前相比,王熙鳳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她不再是過去的高傲端莊,也不再能招搖。她再也不會取笑劉姥姥了,但她不恥於向劉姥姥求助。由此可以看出王熙鳳性格的發展變化,也可以看出她性格的多面性和不同色彩,從而使王熙鳳更加形象生動。

借助劉姥姥的特殊鏡子,作者還描繪了壹個特殊的人物——妙玉。崔屹寺第四十壹回品茶,以劉姥姥遊園為主,巧妙諷刺妙玉挑剔的潔癖。此外,作者還深刻地描寫了寶玉和妙玉對待劉姥姥的不同態度。

賈寶玉是紅塵俗人,妙玉是佛門修行人。在劉奶奶的介入下,我們可以看到兩個人對佛教的理解和對人生的感悟都不壹樣,最後會走向不同的歸宿。

賈寶玉有佛緣,但他並不尊佛,而是欣賞佛的真諦,比如佛的慈悲、平等、無私、無常。這些精髓融入了他的氣質和言語動作。賈寶玉善良,富有同情心,比如在壹座綠廟裏喝茶的細節。劉姥姥是鄉下的老太婆,在妙玉看來是庸俗的,所以劉姥姥吃的茶杯臟得不能拿回去。賈寶玉很同情劉姥姥。“茶杯雖然臟了,但白扔了豈不可惜?”在我看來,妳為什麽不把它給那個可憐的女人呢?她可以靠賣它謀生。妳能做什麽?“賈寶玉是個好人。他努力把好事壹件壹件做好,小事不做不做。

妙玉是個和尚,但性情古怪孤僻,自稱“怪胎”、“局外人”。佛教講究平等慈悲,妙玉卻對佛教的境界毫無欣賞。她對劉姥姥有壹種發自內心的厭惡。賈寶玉叫她把茶杯給她,她說:“不用了。還好沒吃過。如果我試了,我會打碎它。”於是,世俗的世界無法容忍,“雲空不壹定空,太幹凈也壹樣”,導致了她必然的悲劇,也導致了她和賈寶玉從佛門到紅塵,從紅塵到空門的兩種不同的人生軌跡。

因此,小說不僅塑造了個性鮮明、血肉分明的劉姥姥藝術形象,而且因為劉姥姥這個特殊的鏡子,使鳳姐、寶玉、妙玉這些人物形象更加生動、細致、立體。

第三,劉姥姥形象升華了《紅樓夢》的主題,拓展了其思想內涵。

《紅樓夢》寫了400多個有名有姓的人,大部分都是賈家的人。雖然有壹部分不是賈姓,但也和賈家有親戚、員工、同事、老師等關系。劉姥姥是唯壹與此無關的重要人物。

劉姥姥家窮,因為活不下去了,就“舍我老臉”,去賈家求助。於是,劉姥姥以壹個下層社會的窮女人的身份進入了這個貴族家庭,以壹個壹輩子務農的窮寡婦的視角觀察這個“富宅”。這種視角的選擇使我們更好地了解賈的家庭。

劉姥姥壹進郭蓉府,作者就著力從劉姥姥的角度展示賈府的權勢。劉姥姥看到門兩邊金碧輝煌的石獅子,滿門的轎子馬,還有“抱胸收腹”的守門人,看得她渾身發抖,見人就叫“太爺”。但眾人不理理,把劉姥姥逼到墻角等著。這種專橫的風格與劉姥姥的優越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果說劉姥姥壹進郭蓉府就顯示了賈府的權勢,那麽劉姥姥的第二進則集中體現了郭蓉府的富貴。這壹次,作者用了四頁紙的篇幅,通過劉姥姥的眼睛,描繪了大觀園絢麗多彩的景色和郭蓉府豪華奢侈的日常生活。劉姥姥壹進門就意外遇到的壹次家宴、蟹宴,被她算了壹筆賬:“這壹頓飯的錢,夠我們莊稼人花壹年了。”當“石太君在大觀園兩次設宴”時,更是無與倫比。真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傻眼”。可見大觀園裏的瀟湘館、秋霜齋、小翠塘、七翠庵、怡紅院這些景色,對壹個農村村婦來說是多麽的驚艷。劉姥姥想著畫只是贗品...但是當我今天看這個花園時,它比繪畫好十倍!俗話說“風景如畫”,劉姥姥卻認為大觀園比畫中的好十倍,可見郭蓉府的景色之華麗,簡直超出劉姥姥的想象。筆者在遊園的過程中,隨意點了兩筆:鳳姐所用的衣服和東西,不是金的就是銀的,她穿的紅棉襖的料子,連皇帝都比不上。宴席上的菜,刨皮,只要肉幹凈,切成碎指甲,用雞油炸,再用雞胸肉和香菌幹,新竹筍,香菇和魚香,全部切成指甲,用雞湯幹,收上香油,拌上壞油,裝在瓷缸裏,密封,想吃的時候拿出來用好的雞爪(指拔毛皮)配十幾只雞就怪了!" ①

曹雪芹對這樣壹道菜的精心書寫,把賈的奢靡生活描寫得惟妙惟肖,再加上劉姥姥“搖頭吐舌”的感嘆莫名其妙的反應,幾乎已經讓貧苦農民到了難以想象的程度。這難道不是對傅蓉官員奢侈生活的更深刻的揭露嗎?那麽,賈府為什麽能過得如此奢華呢?它的經濟來源是什麽?

從吳的秋後地租可以看出,賈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土地開發。像賈這樣的封建家庭,就是靠剝削廣大勞動農民的血汗生活的。像劉姥姥這樣的貧苦勞動農民,常年衣食無著,需要到處打仗,到處抽煙。這邊賈先生的夫人公子先生四足,不顧山谷。從早到晚,不是迎客,就是下棋,吟詩,賞花,看戲。然而,他們享受著無盡的輝煌。這種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不可調和的矛盾通過劉姥姥的眼睛展現在大家面前,也讓我們對萬惡的封建社會有了更深的認識。

然而,劉姥姥去郭蓉府與前兩次大不相同。這時,傅蓉不再像過去那樣令人生畏了。劉姥姥沒見那些“站起來叫她做什麽”的主人,也不用“溜”也不用“蹭”,而是“有壹次她來了後門”半天才找到壹個人。遇到鳳姐,本來就是風姿綽約。她病入膏肓。劉姥姥第壹次來傅蓉求援,這壹次是鳳姐把劉姥姥當作最可信賴的人,可以托付她幫助。她委托自己的女兒巧姐。

賈家族不僅是四大家族,也是整個封建貴族家族的代表。以前有“賈為真,白玉為堂金馬”的輝煌,但最後因為封建貴族的奢侈、腐敗、寄生,家破人亡。因此,劉姥姥不僅是興衰的見證者,也是興衰的“對照者”,見證了賈府的徹底衰落。

總之,劉姥姥三次到府,讓劉姥姥親眼目睹了賈府從鼎盛到衰落的過程。她不僅是賈府興衰的見證者,也是壹個時代的歷史見證者,在她的作品中舉足輕重。

第四,劉姥姥形象的文化意義

小說是文化的載體,優秀的小說是當時文化的結晶,小說中的人物自然肩負著傳承文化的重任。成功的人物總是與壹定的文化因素相結合,從而反映出文化的壹些本質屬性。

中國文化歷來分為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高雅文化代表的是以文人為主體的統治階級的品味,只占據統治階級的上層文化,庸俗文化代表的是以農民為主體的被統治階級的愛好,屬於下層文化。高雅文化經過壹代又壹代人的精心琢磨,演變成了兩個分支:壹方面,它演變成了壹套社會制度和繁瑣的風俗禮儀,另壹方面,它成為了琴棋書畫的藝術門類。由於壓抑,庸俗文化變得日益復雜和細致。

事實上,大眾文化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是最真實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的偉大源泉。沒有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人類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源泉。

《紅樓夢》中,賈府代表的是歷史悠久的高雅文化,劉姥姥代表的是低俗的庸俗文化。劉姥姥三次去郭蓉府,實質上是雅文化與俗文化的沖突與交流。正是在這種沖突和交流中,兩種文化顯示出各自的特點、本質和局限性,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全部本質。

那麽,劉姥姥身上體現的大眾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麽呢?

首先是“善良”。我們知道,劉姥姥進入榮國府是為了尋求幫助,因為她的家人無處可尋。“今天我把妳侄子帶來,不為別的,因為他媽媽在家,連飯也沒有。今天要是再冷,我越想越沒格調,只好帶著妳外甥跑了妳。”當時的管家,正在享受奢華的鳳姐,態度傲慢。她壹點也不知道那是壹個又大又難去的地方...劉姥姥進了榮國府,帶了許多新鮮的蔬果來,孝敬那些天天吃山珍海味的奶奶。"。可見劉姥姥在窮的時候也很想從有錢的親戚那裏撈點油水,但是壹旦經濟情況好轉,她也不忘昔日的恩情。更可貴的是劉姥姥三進榮國府。此時賈家已是傾家蕩產,鳳姐也身患絕癥。劉姥姥二話不說,勇敢地擔起了把孤兒托付給鳳姐的重任。在出賣巧姐的過程中,巧姐被堅決解救了出來。這時,“報恩”的思想在劉姥姥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和賈府所謂的親朋好友,背叛親人的上流貴族,是截然不同的!

其次,它是壹種簡單自然的個性化語言。和賈府裏的淑女紳士完全不壹樣。劉姥姥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她充分體現了勞動農民樸實自然的語言。劉姥姥進家幫忙,聽說鳳姐給了她220兩銀子,就有這麽壹段話:“劉姥姥喜笑顏開,不過俗話說得好:“(1)瑞家人在,聽見她說得這麽粗俗,就擠眉弄眼...周瑞家的人覺得劉姥姥俗,對她眨眨眼就行,但正是這種俗語打動人心,正是這種樸實的語言寫出了劉姥姥的人格。劉姥姥進大觀園,更有“火燒毛毛蟲”“壹個蘿蔔壹個蒜”“花落拾壹個大瓜”等精彩的通俗語言,而且,簡單的幾句話,似乎就把劉姥姥的表情、體態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正是得益於這樣簡單自然的個性化語言,劉姥姥這壹典型形象獲得了不朽的生命力。

再次是“無知迷信”。劉姥姥信鬼神,賈母和大姐都病了。她建議燒紙驅邪。她給大姐取名,並根據“巧”被“巧”破的原理,給她取名“巧”,相信她能轉危為安,討得王熙鳳的歡心。

大眾文化是以農民為主體的文化,歷史悠久。本質上是中國農業文明的產物。大眾文化和高雅文化共同構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共同創造了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劉姥姥形象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重大的文化意義。

雖然劉姥姥在作者的作品中只是壹個小人物,但作者可以用他聰明的頭腦和靈巧的筆跡賦予這個小人物壹個重要的角色。她的三進三出,作為壹條線索,貫穿了整部小說,以壹個普通的貧苦農村婦女的形象襯托出了寶玉、鳳姐、妙玉等壹些大人物。她對小說主題的升華和思想內涵的拓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還體現了劉姥姥這樣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