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要溺水。過年有“不抽水”的禁忌。家裏有井的人,除白天外,都要在黃昏前“封井”,在井上蓋上木蓋,燒香拜祭,三天後再開蓋重復使用。
3.貼窗花。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節日氣氛,還集裝飾性、觀賞性和實用性於壹體。剪紙是中國非常流行的民間藝術,幾千年來壹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因為多貼在窗戶上,所以又叫“窗花”。窗花以其獨特的概括和誇張,將吉祥的事物和美好的祝願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異彩紛呈。
4.壓歲錢。古人對壓歲錢很講究。使用的銅錢需要大量的錢和新錢,然後用紅繩做成各種形狀。有的佩戴數百銅錢,寓意“長壽”;其他人穿著吉祥的形狀,如鯉魚,如意和龍,意為“金錢龍”和“金錢盈余”,以帶來好運。除了長輩給孩子“壓歲錢”,在壹些地區還有“除夕送水果”的習俗。除夕夜,長輩會在孩子的枕頭上放上橘子、荔枝等水果,取“吉利”之意,祝孩子來年好運。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壓歲錢”更加直接和純粹。壹般紅票都是用精致的紅色包裝包裹好,然後分發給孩子,好抽獎。
5、貼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壹個由來已久的民俗。春節貼“福”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福”字怎麽貼,沒有統壹的標準。
6.守歲。除夕守歲也是由來已久的習俗。早在西晉時期,當地風俗中就有明確記載:“我整夜不睡,待天明守晚年。”傳說守歲是為了防止壹只最怕火、最怕紅、最怕聲的獨角獸的侵犯,所以人們穿上紅色的衣服,點上紅色的燈,貼上紅色的紙,燃放煙花爆竹,通宵燒香祈禱,有除夕“守歲”的習俗。《景帝歲時紀勝》記載:“高燒,銀燭,飲松醪,坐壇,叫守歲,以兆延年。”
7.開燈睡覺。除夕睡覺不能關燈。新年第壹天天亮才能關燈。除夕夜的整個晚上,家裏壹般不關燈,尤其是供養祖先的屋子。
8、忌打碎器皿。還有在除夕夜避免打碎器皿的習俗。人們相信,如果盤子和杯子在這壹天被打破,這將意味著在新的壹年裏“運氣不佳”。有時在這壹天不小心打碎了杯盤,長輩們會趕緊用紅紙包好,念叨“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來補救。民間認為,把用紅紙包著的碎片放在聖案上幾天,可以化解可能的災難。因此,為了在新年前夕贏得壹個好的彩票,人們將在言行上保持謹慎,以實現壹個幸運的壹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