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中文名:陳立泉國籍:中國國籍:漢族出生地:四川南充出生日期:1940(陳賡年)職業:院士畢業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要成就:20011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簡歷,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簡歷1。他是物理研究所高溫超導材料研究的負責人,參與了壹系列世界領先的高溫超導材料的研制。研制出Tc=48.6K的超導體,這是當時世界的最高紀錄,在70 K發現了超導的跡象,研制出Tc=92.8K的YBaCuO超導體,並首次公布了其成分。在國內率先研制出鉍等氧化物超導體,使我國高溫超導材料研究繼續處於國際先進行列。2.“六五”至“八五”,主持並參與中科院重點課題“全固態鋰電池”的研究。在國家863計劃中擔任二次鋰電池專項負責人並參與研究,主持了專項研究計劃的制定和實施以及國家11子項目研究的協調工作。為我國鋰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鋰離子電池最早是在中國開發的。建成國內首條鋰離子電池中試生產線,產品性能和成品率處於國際先進水平,解決了鋰離子電池規模化生產的科學、技術和工程難題。參與組建北京星恒電源公司,依托自身技術,以國產設備和原材料為重點,實現了鋰離子電池的產業化。建成了鋰離子電池研發基地,加快了研究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協助建設中國最大的鋰聚合物工廠。近年來,取得了納米金屬貯鋰合金負極材料等壹批國際壹流的研究成果。3.固態離子學的其他研究,尤其是納米離子學,也取得了許多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壹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二等獎,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發表論文23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13項,培養碩士、博士20人。主要研究方向為納米離子:納米離子材料和離子電子混合導電材料的制備與表征;納米離子材料和離子電子混合導電材料中離子和電子的輸運特性和其他物理性質。高能電池和燃料電池的物理和化學過程。當前研究課題與展望1,納米離子材料的制備與表征;2.離子和電子的輸運特性以及納米離子材料的其他物理和化學性質;3.鋰離子電池的物理和化學過程;4.燃料電池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通過以上研究,固體離子學將發展為納米離子學。研究成果近年來,取得了壹批國際壹流的研究成果,如納米金屬貯鋰合金負極材料,是美國能源部年度工作報告中唯壹引用的中國文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壹等獎,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發表論文20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10余項。為鋰離子電池的研究和產業化、液氮溫度區間高溫超導材料的發現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