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中體重有三次到達過峰值,除了兩次臨產前,另外就是出現在高中二年級。
我所在的高中施行的是半軍事化管理,封閉住校,每周六下午開完年級大會才能“放風”回去好好洗個頭沖個澡,食堂的夥食也不好,記得那會兒午飯永遠都是西紅柿雞蛋和土豆絲,因為別的菜更難吃。就這樣,我的體重還直線飆升,除了下巴還能看到壹點曲線,其他無壹不渾圓,特別是大腿,每次回家都被家人嘲笑是象腿,藍瘦香菇。
到了大學,終於有自由、有時間實施減肥計劃了。在互聯網還不發達的年代(哎,暴露年齡了),我四處搜尋減肥方法,每天沒事兒就泡在圖書館——的時尚雜誌區,因為上個世紀的時尚雜誌還經常會刊登《我的減肥日記》《7種最有效的減肥方法》《30天瘦10斤的秘訣》這類文章。
我喝過減肥茶、瘦身丸之類的東西,發現體重是輕了,但頻繁鬧肚子卻讓我臉色蠟黃。我甚至郵購了據說超級神奇連明星都推薦的“7日瘦身湯”的菜譜,最終因為宿舍不能開火做飯而放棄。現在回想起來,每天只喝卷心菜、青椒、胡蘿蔔之類的東西煮成的水,吃菜渣,7天以後可不就瘦了麽?
在以“神農嘗百草”的精神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嘗試後,我終於發現了壹種簡單便捷、行之有效(在很多文章中出現、經很多人驗證過)、實操性強(輔助工具簡單易得)、不需要太長時間(1個月之內)就能看到效果,最重要的是無副作用、不容易反彈的方法:跑步。
我住的宿舍樓下面就有壹個環形操場,學校沒給鋪成塑膠的,跑道上還都是煤渣渣。盡管條件艱苦,但由於堅信跑步可以讓人健康地瘦下來、皮膚不會松弛反而會緊致,加上已經有證人證言:400米的跑道每天跑4-5圈,壹個月就能明顯感到瘦了,我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立刻踐行。
每晚10點下晚自習後,我就開始了孤獨的長跑,不僅孤獨而且無趣:那時候的手機還不能聽歌,帶著隨身聽、收音機什麽的又太重,只能幹跑,腦子裏不自覺地回憶最近發生的事情、前幾天發生的事情、小時候發生的事情。
壹開始跑1圈就已經氣喘如牛,只能停下來走路,但也堅持走完5圈。後來慢慢增加到跑完2圈、跑完5圈,跑完以後再原地休整,全身拉伸,以免肌肉結塊變青蛙腿。
突然有壹天,我穿上高中時的短裙準備下樓去跑步,驚喜地發現腰大了壹圈,以至於跑動的時候甚至需要不斷往上提才不會影響步伐,我算了壹下,距離我第壹次開始跑步,才40多天。
除了腰圍的減少,因為堅持在跑完步後拉伸腿部肌肉,我的象腿竟然也能和修長沾邊了,睡覺前總是忍不住擡起腿自己欣賞壹番(啊好變態)。
跑步後淋漓的大汗讓我的皮膚變得更加紅潤光澤,步履輕盈,睡眠質量超高,每天都興致勃勃心情愉悅(後來才知道是因為運動會讓人分泌多巴胺這種快樂因子)。更令人驚喜的是,我變成了人人羨慕的易瘦體質,就算放假回家胡吃海喝不運動長胖個幾斤,壹回學校運動幾天馬上就瘦回去了。
大學期間,只要條件允許,我幾乎每天都去跑個10圈,加上良好的飲食習慣,體重控制得很好,到了研究生階段依然如此,那時看到校園裏簇新的暗紅色塑膠跑道簡直不要太興奮。跑步的習慣還讓我在學校田徑運動會上輕松得了壹個3000米的亞軍。輔導員激動地說:我們學院自成立以來,從來沒在這類活動中得過任何名次。
周圍的人見過我跑步的樣子都說:妳好有毅力啊!其實哪裏需要什麽毅力,是根本停不下來!有時因為下大雨沒法跑,我會急得在宿舍直跳腳,真的體會到了男生們不踢球腳就癢的滋味。
我的這段經歷有兩個關鍵詞,壹個是反饋,壹個是假設。
先說 反饋 。
壹個好習慣的養成,有人說需要21天,也有人說需要100天。雖然“習慣成自然”這句話經常聽,可是更經常聽到的是: 我根本堅持不下來。
為什麽?是三分鐘熱度導致激情逝去?是人討厭重復的本性使然?我覺得沒有得到反饋是真正的原因。
人類天然喜歡即刻被滿足:餓了就要馬上吃,冷了就得馬上到暖和的地方。因為延遲就意味著痛苦。很多人花了大價錢購買健身年卡,去了3次,就任憑卡在那裏發黴,因為沒有辦法立刻看到自己身上長出馬甲線和6塊腹肌,就覺得健身也沒什麽用,然後找壹大堆理由出來——忙啊、遠啊、累啊——自我安慰,看到那些健身狂人就由衷羨慕:真有毅力!
跑步也是個需要長期,至少是中長期才能養成的習慣,因為我從跑步中獲得了積極的反饋:瘦了,美了,心情靚,體質好……嘗到了甜頭,就更加願意主動去加強這種積極反饋。如果說剛開始的幾天還需要毅力來支撐的話,越到後面,就越能體會到停不下來的快感,和毅力毫無關系。
再來說 假設 。
我們的任何觀點、信念都是壹種假設,不是事實 。學習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去糾偏錯誤的假設,使之無限接近事實。如果妳接受並承認了這壹點,那麽證明妳具有可塑性,做成壹件事情的阻力也就小很多。
許多人認為自己:不善於運動,不適合跑步,沒有運動天賦……這些也許是事實,但肯定首先都是假設。如果別人試圖勸慰他這不是真的,只會激發他尋找更多的證據去證明這壹點。因此,糾偏假設, 只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是“要我改變”,而是“我要改變” 。
在跑步這件事情上,我擺脫了固定思維的偏見,拒絕了以下假設:壹個胖子是跑不動的;我中學考800米從來沒及格過,不可能跑那麽久。而是首先堅信:跑步這件事情壹定能夠幫我達到減肥塑身的效果,只是我以前沒有試過,我去試試看就知道了;如果我以前跑不下來,是不是因為姿勢不對?那我就去學習跑步的正確姿勢。
如果妳始終抱持過去的假設來指導今天的行動,再怎麽努力也是枉然 ,因為潛意識壓根不認可的事情做起來就是別扭,所以才會有人說:需要毅力才能做下去的事情,多半堅持不了多久。
壹旦妳的固有思維松動了,改變自然發生。
我得去跑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