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是過中秋節首選的佳品。其特點是:皮薄松軟,油光閃閃,色澤金黃,油潤軟滑、甘甜不膩、造型美觀,圖案精致,花紋玲瓏清晰,餅身呈腰鼓形,餅底呈皮色幼砂眼,不易破碎,攜帶方便等特點,不但在國內市場上十分暢銷,而且遠銷港澳、海外。
馬蹄糕:
荸薺,粵語別稱馬蹄,故名。其色茶黃,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斷,軟、滑、爽、韌兼備,味極香甜。此品以廣州市泮溪酒家的為最有名。因其所處的泮壙是盛產馬蹄的地方。所產的馬蹄粉,粉質細膩,結晶體大,味道香甜,可以做成多種點心、小吃。
糖不甩:
糖不甩又名如意果,是廣東地區漢族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甜點。
口感絕對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膩、味香四溢、老少鹹宜。是湯圓的孿生兄弟,加姜汁特別祛寒正氣。“糖不甩”做法簡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揉搓成粉丸,在鐵鍋中用滾熱的糖漿煮熟,然後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絲的煎雞蛋伴食。
厚街臘腸:
厚街臘腸是壹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菜,屬於粵菜系。因產自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而得名。發源於明清時期 歷史 悠久,厚街臘腸可分為花腸、鴨肝腸、豬肝腸等幾種。厚街臘腸用料嚴格,制作講究,特點是質鮮、香醇、爽脆。
蹦沙:
根據史料記載,順德大良蹦沙最早出現在壹八八二年(清光緒八年)鋪設在大良華蓋路的“李禧記”。其時,李禧制作的蹦沙因風味獨特而為人所推崇,馳名於省港澳、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後來,繼李禧之後的三代傳人,秉承了先人的獨特手藝,壹直保留著“李禧記”蹦沙的傳統風味,
廣州名餅雞仔餅:
廣州名餅雞仔餅,原名“小鳳餅”,據說是清鹹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壹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制,其成為名餅卻在半個世紀之後,廣州河南成珠茶樓因中秋月餅滯銷,制餅師傅急中生智,把制月餅的原料按小鳳餅的方法制作,並大膽地用搓爛的月餅和豬肉、菜心混合為餡料,再調以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鹽,制作出甜中帶鹹、甘香酥脆的新品種“成珠小鳳餅”來,因其異味香脆而受到顧客青睞。
南乳花生:
南乳花生是廣東特產,為清末廣州壹個叫“盲公德”的盲人所首創。南乳又叫紅腐乳,是用紅曲發酵制成的我國特產豆腐乳,以開胃消食、風味獨特著稱。
千層糕:
汕尾的千層糕,吃起來有點像廣州的蘿蔔糕,是先將壹層面粉蒸熟後,再淋上另壹層繼續蒸,不知道蒸了好幾層,然後在面上灑蝦肉再蒸,可以看到的確是明顯的壹層壹層。吃的時候,淋上醬汁,撒上魷魚絲和肉絲等。味道不錯,很有風味。
石龍麥芽糖:
石龍麥芽糖產自廣東東莞石龍鎮。石龍麥芽糖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東東莞糯米米質優良,加上有精巧的傳統工藝,所以制出來的麥芽糖特別好。盛麥芽糖的容器也很別致,它是壹個陶瓷有蓋的圓盅,每盅盛壹斤左右的麥芽糖。
甜薯羹:
甜薯羹又被廣東廉江稱之為“蛤仔跳塘”,口感軟韌、爽口、清甜。每年中秋前夕,甜薯陸續收獲,甜薯羹也紛紛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