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國名的由來
奧地利簡稱“奧”。
“奧地利”在拉丁語中是“東方邊境地區”的意思。它是查理曼帝國的東部邊境地區,於1156年獨立,意為“東方之國”。1866,在普奧戰爭中失利後,成為奧匈帝國的壹部分。1918 165438+10月12“奧地利* * *共和國”成立。
第二,地理位置
奧地利位於中歐南部。東鄰匈牙利,西接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南接意大利和南斯拉夫,北接德意誌聯邦共和國和捷克斯洛伐克。
三、主體概述
奧地利面積83,853平方公裏。90%以上是奧地利人,其余是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匈牙利人和意大利人。
奧地利分為州、府、鄉(鎮)三級,共9個州。首都維也納。貨幣為“奧地利先令”。官方語言是德語。
第四,社會習俗
奧地利社會習俗的壹般特征可以用下面的話來概括:
奧地利人聰明,熱愛音樂。
性格憨厚,禮貌文明;
尊重國花“雪絨花”,愛它美麗的容顏;
“家燕”被視為吉祥鳥,人們對它有感情;
信仰羅馬天主教,“十三”和“星期五”怕見面。
在生活細節上有以下特點:
奧地利人非常重視禮貌,甚至當他們遇到陌生人時,他們習慣說壹句禮貌的問候。他們熱愛藝術和音樂。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城市。當他們和朋友聚會時,這個地方總是很樂意選擇出售當年新酒的酒館。他們喜歡雪絨花。人們喜愛它美麗的外表,為它絢麗的色彩而自豪,所以人們把它視為國花。他們特別喜歡家養的燕子。人們相信她會給人們帶來生機和吉祥,燕子在人們心目中還是造福人民的使者,所以人們尊稱它為國鳥。
奧地利熱愛綠色。認為綠色象征著美好和吉祥。他們最想在新年早上見到掃煙囪的人。我覺得吉利在危難中遇到他們是壹件好事。他們喜歡別人了解他們民族的特點,談論他們的成就。
五、禮儀禮節
在正式場合會見客人時,奧地利人通常用握手作為禮物。女性遇到男性客人,也習慣行屈膝禮,同時禮貌地向對方伸出右手,讓對方親吻自己的手作為回報。
壹般禮儀
奧地利人喜歡自己的特點和成就得到認可。永遠不要稱奧地利人為德國人。雖然奧地利人和德國人說同壹種語言,但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和價值觀。
不像德國,在公共場合和人打招呼總是很有禮貌的,即使是陌生人。
約會和準時
商務會議應提前約定,並盡壹切努力按時赴約。
招待和禮物
當妳第壹次被邀請去別人家吃飯或進行非商業訪問時,妳可以送壹些小禮物,如鮮花或巧克力。避免送紅玫瑰(表示愛情)、紅色康乃馨(獻給五壹1)或偶數的花(這被認為是不吉利的)。
互相交談
不要談論金錢、宗教、政治等話題,除非對方特別提出這方面的問題。
第六,信仰的禁忌
大部分奧地利人信仰馬羅天主教,部分人信仰新教。他們忌諱“13”和“星期五”。認為“13”是個不吉利的數字,如果“13”落在“星期五”就更讓人沮喪了。他們在吃飯的時候,特別不想聽到有人嚼食物。咀嚼食物時發出聲音被認為是不文明的行為。他們不想談論金錢、宗教和政治。他們對外國人能否分辨出他們和德國人的區別很敏感,更不願意被別人當成德國人。他們避免在除夕夜吃蝦。我覺得這壹天吃蝦會讓下壹年有所回落。他們壹般不願意吃有骨刺的菜。但他們仍然歡迎精細加工和去除骨刺的菜肴。
七、飲食習慣
奧地利很講究吃。平安夜。他們習慣在餐館吃家庭晚餐,特別喜歡吃鵝肉、火雞、烤小牛肉或豬腿。主菜壹般是鵝和烤乳豬。他們特別樂意在用餐時壹直保持桌子的幹凈整潔。在吃飯的過程中,即使有人不小心弄臟了桌布,也要盡量用餐巾紙或餐巾紙蓋住再吃。
奧地利維也納人喝咖啡的方式很獨特。他們總是習慣先往杯子裏放些糖和奶油,然後沖進熱濃咖啡,在奶油泡沫浮在臉上的時候喝掉。他們認為像這樣喝壹杯有三種味道。
奧地利人習慣吃西餐,對中餐非常感興趣。
奧地利人的飲食習慣有以下特點:
①註重菜肴的豐富性和高雅性,註重菜肴的營養成分。
2口味普遍偏,喜歡鹹、辣、甜。
(3)主食是面食,喜歡品嘗卷和餃子。
4副食品,如鵝、雞、火雞、牛肉、豬肉、魚、蝦等。蔬菜中我也喜歡吃西紅柿、甜椒、白菜、辣椒;調味喜歡用辣粉。
⑤烹調方法偏愛烤、炸、酥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
⑥中餐以粵菜、川菜、蘇菜在國內備受推崇。
7.我很欣賞大拼盤,脆皮雞,烤乳豬,冬瓜杯,紅薯絲,茄子裏脊,炒野雞片,烤鴨,
8水酒喜歡酒,也有很大的酒量。他們喜歡喝白葡萄酒。像咖啡、礦泉水、雪碧等飲料。我對中國的紅茶和花茶感興趣。
⑨蘋果、荔枝、葡萄、哈密瓜和香蕉等水果。像核桃和花生這樣的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