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朋友在壹家面館吃飯,期間來了壹位老人。
雖然他看起來有點衣衫襤褸,但他也很健壯。他進來後,壹直看著墻上的菜單,卻沒有點。
幾分鐘後,他走過來對我們說:“年輕人,我不識字。妳能告訴我魚香肉絲是哪道菜嗎?”
當我告訴他時,老人非常感激。
由於廚師還需要幾分鐘來烹飪,我們兩人開始交談。
我說:“妳這個年紀,不要經常吃這樣的菜。對身體不好。”
老人嘆了口氣說:“老伴死得早。幾年前,我領養了壹個娃娃。不行,孩子要吃這個,我做不出來,只好過來買了。”
說實話,他說這話的時候,我真的吃了壹驚。
我和我的朋友都很慚愧,壹個連自己都養活不了的人,有這麽大的善心。
老人走後,店主說:“沒文化真可怕。不認識幾個字,還出去買魚香肉絲,真可笑。”
店主說完,我和朋友有點生氣,但也沒上去理論。就在我們離開的時候,我說:“如果說文化,他比妳不知道強多少倍?”
壹直以來,我們都會以能讀多少書來判斷受教育程度。
只要壹個人認識的字不多,那麽他的文化就很低。
但事實是這樣嗎?
生活中,很多人曲解了“文化”。
他們認為所謂的文化只是壹個人的知識、閱歷、經驗。
判斷壹個人的文化水平,似乎只能看他的教育背景、豐富的人生經歷以及對人生經歷的感悟。
其實真正的文化包括很多層面。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壹個人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我們可以通過壹個人的修養來對他的性格做出最基本的判斷。
修養高的人壹定人品高。
換句話說:
壹個人的品質隱藏在他的修養中。
同事小蓓是個很愛幹凈的女生。
在大多數人的課桌都很亂的時候,小北的課桌卻很整潔,她面前的垃圾筐壹直很幹凈。
很多同事都覺得小北肯定有潔癖。
我們壹起在餐廳吃飯的時候,很多同事都把垃圾扔在地上,只有小北撿起來放在垃圾筐裏。
我當時不知道她為什麽那樣做。
後來她說:“我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壹定要養成壹個好習慣,別人能從我們的習慣看出壹個人的修養。”
也許,壹開始,父母對小北說這些話的時候,小北很不高興。
但時間久了,小北漸漸形成了習慣,她總是不自覺地重復這種行為。
其實這也是文化的壹種反映。
壹個沒文化的人肯定不會對自己這麽嚴格,也肯定不會有好的修養。
因為他們的生活很隨意。
壹個真正有文化的人,
心裏壹定有壹種不需要提醒的自我意識。
因為這已經根植於他們的內心,融入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我會知道如何約束我的自由。
正因為如此,我才有時間去追求我的夢想。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們都想做。
但是受過教育的人會約束自己,明白什麽是可能的,什麽是不可能的。
去年,公司的壹個女生拿到了美國壹所著名大學的offer。
當我們都在贊嘆她的運氣時,她笑著說:“其實也沒什麽,不過我可以克制自己,把妳玩的時間花在學習上。”
我們都羨慕自由,從不約束自己。我覺得這真的很可悲。
如果妳有時間和身邊的人聊行業不景氣,有時間出去瘋狂透支人生,不妨試著做自己的事。
小姑娘在工作之余會不斷充電,在提高英語的同時準備各種申請材料。
大學畢業後,她並沒有放下學業,依然滿懷熱情地提升自己,不斷給自己鍍金。
因為我知道如何克制自己,
於是小女孩如願以償。
但是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壹直在透支自己的自由,最後壹無所成的時候,抱怨命運的不公平。
其實不懂得約束自己也是不識字的表現。
那麽,什麽是文化?
其實真正的文化和妳的知識無關。
和妳在生活中形成的品質有關。
我壹直覺得品行好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人,壹定會在歷史長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真正的文化包括四個層次,即:
壹個人的修養根植於心;
沒有提醒的意識;
知道約束前提下的自由;
總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如果壹個人具備這四個層次,那麽我相信他壹定是壹個有文化的人。
如果妳真的很聰明,
那就請不要再宣揚自己有多有教養了。
妳所謂的知識對別人來說什麽都不是,
妳對文化的理解對他們來說就是個笑話。
做壹個真正有文化的人,
這對妳的生活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