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眼惺忪的大學生翁春春在魔都上海寒冷的出租屋裏醒來,窗外飄著鵝毛大雪。
胡亂抓了兩口菜,穿上衣服,我來到了工作場所——上海嘉定區壹個正在燃燒的垃圾場。
網絡圖片與圖文無關。
翁春春這壹夜的工作就是將堆積如山的垃圾分類。
是啊,誰也沒想到,管理過幾千人的翁春春,也曾是倒垃圾的大爺大媽中的壹員。
對應試教育的方式不滿,又喜歡創業,翁春春很快花光了父母準備的所有大學學費。因為不敢告訴父母,他也想嘗試工作,體驗生活:翁春春兩年時間裏做過保安,端過盤子,刨過垃圾,甚至做過所有的底層工作。
大學時期的翁春春(受訪者/供圖)
“我在踏出社會之前,嘗遍了各種酸甜苦辣,感情冷暖。”
最溫暖的時刻是同學媽媽送的壹碗熱騰騰的西紅柿雞蛋面。
最沮喪的時刻是被餐廳裁員,口袋裏只剩下幾個存款。
但是,翁春春對未來的態度是堅定而明確的。“我的最終目標是創業。前期的這壹切對我來說只是經歷和學習,人生中能有這樣的壹天,我無比感激。”
這壹點,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人生中,從未改變。
01
創業3次,成功2次。
最後壹次受到重創,重返職場。
老家的父母對兒子的“折騰”時間壹無所知。
畢業後,在家人的安排下,翁春春被拉去開了壹家模具廠。
沒有人脈,沒關系,憑著壹股幹勁,兩年之內,翁春春硬生生地讓模具廠實現了六位數的收入。但是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即使賺了錢,每天照鏡子也覺得惡心。
“真的很無聊。”
總結第壹次創業後,翁春春關閉了模具廠,和朋友合夥開了壹家網吧。
翁春春的創業地點(受訪者/供圖)
雖然網吧也是賺錢的,但是從頭到尾枯燥的生活並不適合“折騰”骨灰盒。
“那時候我兩次創業都成功了。我覺得賺錢太容易了,就去開火鍋店了。沒想到這次犯了大錯。壹個星期沒有壹個客人,之前賺的錢都賠光了,只好進入職場。”
於是,翁春春回到了上海。
再次站在黃浦江畔,東方明珠塔下,翁春春看著眼前壯麗的景象,心中堅定又疑惑。
上海黃浦江的壹角
02
在上海越打越勇敢
成為每個企業的“明星員工”。
“創業失敗,負債,畢業後0年經驗,逃回職場。”
以上任何壹條對任何人來說幾乎都是死路壹條,翁春春剛到上海的現實似乎也正好印證了這壹點:
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投簡歷,去了三次招聘市場,壹無所獲。
回老家?繼續創業?沒錢!
像大學時壹樣打零工?積累不出什麽有價值的經驗!
為了不再回到那些黑暗的日子,翁春春第壹次下了狠心。
很快,他鎖定了壹個新的職業方向:IE。大學幾天沒好好學習,就拿起壹本IE工程的書啃了起來。他花了壹周時間準備面試。最後成功拿到壹家世界500強公司的offer,成為壹名IE工程師(工業工程師,負責調度管理人員、設備、生產物料等。).
但是對於這樣壹個沒有基礎的小白來說,初入職場的痛苦可想而知。
但他只是撞了下來,沒有像無頭蒼蠅壹樣,而是為自己設計了壹套學習步驟:
首先明白IE工程師做什麽的核心邏輯和目的是什麽,後續所有的學習都是圍繞這個方向展開的;
其次,請教有經驗的老員工,總結出IE工程師需要的32項綜合技能,然後根據自己目前的水平逐壹檢查,查漏補缺;
最後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實踐方面的東西,再慢慢補上IE的理論知識體系。
那段時間,總有壹個骨灰盒春天車站最後熄燈的副本。
9個月後,翁春春掌握了別人花了3年才掌握的所有IE技能,成為項目組組長。
他曾經嘗試過“連續三個月每天工作將近15-18小時,期間壹共休息兩天”,白發的增長速度比他之前創業的時候還要快。
問妳為什麽這樣拼寫?翁春春的回答壹直沒變。“我不是來這裏工作壹輩子的。我把每壹份工作都當成自己的事。”死亡,折騰的是我。"
IE工程師後,翁春春做過制造總監、生產經理、廠長。
26歲的他已經管理了壹個上千人的電子生產工廠。
別人認為不可能的經歷,在他身上真實發生了。
“在管理方面,我也下了很大功夫去研究。或許這也和我在軍校的經歷有關。我達到了什麽程度?我壹踏進當時有幾千人的工廠,沒人敢出聲,只有機器隆隆的聲音….”
翁春春曾經工作過的車間(受訪者/供圖)
當然,翁春春也不是管理天才,他也因此吃過不少苦頭。
比如前期對“簡單粗暴”的工廠管理模式嗤之以鼻,自己設計了“以人為本”的管理體系,為工人考慮壹切。結果沒人聽指令,成績壹落千丈。
翁春春後來總結了八個字的管理經驗:仁義不帶兵,仁義不拿錢。
最後,在“簡單粗暴”和“以人為本”之間,他制定了獎懲分明的管理制度,通過“48條懲罰措施、6條獎勵措施”管理工人,還為公司培訓了50多名現場幹部。
有了成功的管理經驗,翁春春跳槽到昆山壹家高科技企業當廠長。不久後,他再次交出了“人力減少三分之壹,產能翻番”的漂亮成績單。
03
有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孩子。
堅決轉行,工資減半,從HR專員開始
當了廠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故事應該到這裏就結束了吧?
如果這就是故事的結局,那就不是“不折騰的人生”了。
“當時覺得自己在生產管理方面做得還不錯,但對人力的管理還是理解不夠深入。我想試壹試。”
這種嘗試是工資的斷崖式下降。從廠長到HR專員,這個差距不是壹般的大。
當時大家都覺得翁春春瘋了。壹個有房貸車貸,有老婆孩子的中年男人,他還在做什麽?
現在看來,壹個成功的人,他的成功是有原因的。
“工資只是暫時的,我有信心在最短的時間內賺回來。”
於是,這次他真的只用了26個月,就從HR專員成為了上市集團的HR整體負責人。
翁春春正在主持年會(受訪者/供圖)
“我做HR的時候,最痛苦的壹點是:當廠長的時候,我有權利有職位。壹旦決定了要實現什麽系統,我就很快實現了。但是做了HR之後發現,壹個小小的HR專員,根本沒人管妳,工作很難開展。”
此時,翁春春瞄準了最大的棘手部門:推進本部門的培訓和績效考核方案。
當時這個壹線部門有兩個特點:1。那是高震的工作,不是老板的領導;2.部門多,占公司70%。
翁春春不急於求成。他每天只做壹件事:深入部門壹線車間。因為是同行業跳槽,翁春春十幾年的行業經驗發揮了作用。
“我會密切關註壹些人的制作方法,心裏大概也有個數。如果他們真的完成不了,我會用適當的方法提醒他,比如,試試這個方法是不是更有效率。”
次數多了,員工開始逐漸說服眼前這位不起眼的HR專員。
慢慢形成口碑,嘗到高效工作的甜頭後,越來越多的員工開始有需求,主動向翁春春提出培訓。這時翁春春也不客氣,組織了第壹次生產效率的培訓。從幾個人,到試點部門,再到全公司,實行點對點的工作覆蓋。
“其實韃靼系人數多,看起來很危險,讓妳不敢動。但是也有壹個好處,就是人數多的團隊,內部會有矛盾,肯定會分成幾個小團隊。妳摸清這些小團隊的情況,再找壹個合適的切入點,最好是利益相關的,工作會好很多。”
到他離開的時候,翁春春已經是集團人力資源的負責人了。
04
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壹名農民工
公司付錢讓我學習。
如今,翁春春重新開啟了他的創業之旅。
這次是壹家專註於HR培訓輔導的互聯網教育公司。
“說實話,到目前為止,我真正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和初心。看著和我壹起長大的HR,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翁春春(後排右二)和團隊成員(受訪者/供圖)
問起壹直以來做事的成功經驗,翁春春也是毫無保留的全部傾吐出來:
“我覺得走到今天的核心原因是給自己定位。說實話,從我進入職場開始,我就沒有把自己當成壹個小員工。快速解決自己的專業技能後,我會思考公司的賺錢模式是什麽。如果我是老板,我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將如何管理這些人?”
“職場的壹個好處是,老板付錢讓妳試錯。成功的經驗是自己的,萬壹失敗,背後有公司。所以現在很多HR抱怨環境抱怨老板在我眼裏不存在。相反,我會感謝我遇到的每壹個平臺的每壹個老板。”
除此之外,翁春春還有幾個思路分享給大家:
1.以開始為結束,明確自己的終點在哪裏,然後壹步步拆解;
2.保持理性,客觀分析壹件事情的利弊。情緒只會影響妳的判斷;
3.要謹慎,要有風險意識。個人認為,除非有80%的把握,否則我不會開始做壹件事。
4.註意結果和數據。數據是最直觀的衡量標準,告訴妳和別人的差距在哪裏。找到差距,彌補差距。
現代社會,過多信息和誘惑的出現,容易分散註意力。
“懂得專註,慢就是快。”比其他人走得更遠。
淩晨時分,筆者的手機在響。拿起來壹看,是翁春春之前答應發的圖。
“不好意思,會議和工作安排在23:00。希望沒有打擾到妳。”
靠譜,勤勞,負責,春春這個中年創業者,依舊保持著當年的熱血和折騰。
好像是《三毛》裏給自己起筆名“糊塗叔叔翁春春”的翁春春。com,今天不迷茫,自己的人生已經走得夠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