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誰了解達裏岡愛牧場的情況?

誰了解達裏岡愛牧場的情況?

清代北部邊疆官牧場,是清政府在傳統畜牧業活動的基礎上,集中牧養牲畜的場所,是其行政衙門和軍事衙門從事畜牧業生產和管理的壹種普通形式,同時也是壹種較成熟、較高級的畜牧業管理機構和組織。清朝官牧場主要劃分為太仆寺牧場、皇室牧場(上駟院牧場)、八旗牧場和綠營牧場4部分或4大類。由朝廷開辦的太仆寺牧場和由內務府開辦的上駟院牧場屬於中央牧場;八旗牧場和綠營牧場屬於地方開辦的軍牧場。順治初年,朝廷在張家口外設置種馬場,於陜西省設立苑馬寺,為軍隊牧養或提供馬匹,皆隸屬於兵部。後來到康熙四年(1665年)裁去苑馬寺,擴大種馬場。5年後,種馬場改屬於太仆寺,並分設察哈爾左右兩翼牧場。位於張家口外哈喇尼敦井的太仆寺左翼牧場,地土遼闊,方圓600裏;位於齊齊爾罕河的右翼牧場,方圓400裏。康熙時,這兩翼牧場***牧養著160群騾馬,約3.2萬匹,騸馬32群,每群59匹——305匹。清初在獨石口外設立的直屬於上駟院的禦馬場,地處上都、達裏岡愛、商都、達布遜諾爾等處,水草豐茂,地界綿延千余裏。最初,上駟院牧務分設3場,後來又增為5個場,分別為大淩河牧群馬營、養息木哈達牧群馬營、養息木邊外蘇魯克牧牛羊群及黑牛群牧營、養息木邊外牧群牛營1。上駟院所屬牧場,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時,牧養著騾馬197群,騸馬46群,走馬2群,駝22群2,每群馬200匹——500匹,每群駝100峰——200峰。建於察哈爾的八旗牧場,也同樣是方圓廣闊,其占地範圍,東至克什克騰旗界,西至歸化城土默特旗,南至晉北大同府、朔平府邊際,北到蘇尼特及四子部界,周邊達千裏。順治時分別在這裏建有:正黃旗牧場、鑲黃旗牧場、正白旗牧場、鑲白旗牧場、正紅旗牧場、鑲紅旗牧場、正蘭旗牧場、鑲蘭旗牧場。據康熙四十九年統計,“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牧場各有牛95群,羊180群。牛以120頭為壹群,***3萬余;羊以400只為壹群,***216000只”3。到乾隆時,還在大青山後設立了綏遠八旗牧場,頗有成效。相比之下,綠營牧場設置較晚,正式成立於乾隆元年(1736年)。起初是因西北用兵,軍馬缺少,調解艱難,故而吏部尚書劉於義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署理陜甘總督、辦理軍務時,奏請在西北設立牧場、蓄養軍馬,以裕邊防。胤禛帝批準了劉於義的要求,在4個軍事重鎮各設牧場1處4。兩年後,便在甘州大草灘、涼州黃羊川、西寧擺羊戎、肅州花海子湃帶湖建起了最早的綠營牧場。10年後,又於甘肅安西提督牧地建綠營牧場1個。乾隆二十五年、二十六年(1760年、1761年),又相繼在新疆烏魯木齊、巴裏坤設立兩個牧場。幾年後,巴裏坤牧場便分為東西兩場。另外,清政府還在新疆的濟木薩、古城、瑪納斯、塔爾巴哈臺等處辦起綠營兵馬場。以上各類牧場,是清政府根據地理特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壹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