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海陸豐的革命史

海陸豐的革命史

摘錄,更多內容,引自:

/view/21151 . htm

海豐和陸豐

汕尾是1988年初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地級市,行政區域為元海、陸豐。轄海豐、陸豐、陸河三縣市區,3個辦事處,40個鎮,10個鄉,13個農林場。總面積5271平方公裏,總人口2583000人(1.998)。這座城市有近百萬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口頭上,人們還是用那個親切而滄桑的名字——海陸豐。

汕尾歷史悠久。根據對東南沿海出土文物的研究,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捕魚、狩獵、種植。“龔宇”有九州之說,當時汕尾在九州屬於揚州南疆;李周夏官制坊被稱為制服之地;春秋屬於南越;戰國入楚時稱百越,自秦至漢初,汕尾全境屬南海博羅郡。漢武帝丁原六年(111年前),海豐縣隸屬東關縣,管轄範圍包括整個汕尾市和惠來、普寧、揭西的部分地區。文帝十壹年(591),東關縣、梁化縣並列為周迅,海豐縣改為周迅;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海豐解甲,安陸郡位於東。安陸縣原屬大安屯(現屬陸豐市金奎大鎮管轄),現轄陸豐市、陸河縣及惠來、普寧、揭西部分地區。直到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安陸縣被廢,海豐縣被恢復,仍屬周迅管轄。五代十國時期,周迅改為周振,汕尾隸屬周振。宋開寶四年(971),在廣南東路設立周振,天璽五年(1021),因忌諱趙真親王(後仁宗)的名字,改周振為徽州,石海峰、博羅、河源、桂山(今惠東)四縣屬廣南。海豐縣轄興縣、金錫、楊安、石塘、樊氏、嵇康、坊間、隴西8個首府。元代汕尾屬江西廣東道徽州道。明代屬廣東惠州府。清代屬廣東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海豐縣東部的樊氏、方廓、嵇康劃歸陸豐縣。縣治在東海(今陸豐東海鎮),海豐、陸豐兩縣屬徽州府。民國初年屬廣東省潮汛管轄,19 (1930)屬廣東省第4行政監察區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海豐、陸豐歸粵東江專員公署管轄。1953變更為東行署;1957屬於惠陽專員辦;1958 12被分配到汕頭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9月,屬惠陽地區機構管轄。1988 65438+10月,經國務院批準,在原海豐、陸豐兩縣行政區域內設立汕尾市,對海豐縣南部沿海的汕尾、紅草、馬公、東湧、天幹、捷勝、柘朗七個鎮進行分析,建城區。陸河縣設在陸豐縣北部山區的和田、河口、新田、洛溪、水唇、上湖、南灣、東坑等8個鎮。1992年底,在該市城區設立天幹鎮、遮浪鎮和新建的紅海灣經濟開發實驗區。1995陸豐所轄華僑農場成立為華僑管理區,以上兩區由市政府派出。1995、經國務院批準,陸豐撤縣建市(縣級市),由省政府直接管轄,委托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目前全市所轄區域(含代管)包括陸豐市、海豐縣、陸河縣、市區、紅海灣經濟開發實驗區、華僑管理區等。轄區內有47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和市場,市政府設在汕尾市。

在全國範圍內,可能有很多朋友,甚至廣東的朋友可能連汕尾這個名字都沒聽說過,或者只是聽說過,並不是真的很了解汕尾。當然,更何況只是因為另壹個帶有“汕頭”二字的城市——汕頭經濟特區,我們就認為是有頭有尾,並由此得到汕尾的印象!

其實只要提起汕尾的另壹個名字——海陸豐,恐怕全世界沒有人不知道,甚至海外!比如有這麽壹句民間諺語:“天上打雷,地上海陸空。”有人對它做了這樣的解讀。堅韌頑強的民風,總是孕育著躁動不安的期待,總是積聚著變革的欲望。當他們整裝待發的時候,他們會爆炸:嘿,我們的海陸豐!汕尾市基本是在海豐縣和陸豐縣的基礎上建立的!說到汕尾,就不能不提到“海陸豐”這四個字!《海陸豐》在全國和海內外的知名度比《汕尾》高多了,響亮多了!(近年來,不少人提出將汕尾市改為“海陸豐市”,甚至當地的省人大代表也正式將此作為提案,提交省九屆人大審議!)

目前很多人對汕尾人的評價都是兇狠殘忍。的確,汕尾人真的很猛,這其實和海陸豐人在抗日戰爭和革命中表現出來的勇敢是壹樣的。當時很多人都是“石敢當”。

現在有壹個問題,人們對海陸豐與潮汕的復雜關系感到不解。海陸豐是否屬於潮汕有爭論。壹段時間以來,汕尾人對於自己是否屬於潮汕地區也很迷茫。因為從語言、風俗、歷史來說,大部分都可以歸為潮汕人。但是因為他們長期遠離潮汕的大本營,語言和習俗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對潮汕缺乏認同感,不太認同自己屬於“潮汕地區”。另外,再加上外地的潮汕人,對於是否將汕尾納入潮汕地區也有很大的爭議!比如很多潮汕網絡、網站在討論潮汕時,壹直把潮州、揭陽、汕頭認定為潮汕城市。很多潮汕人不認同汕尾是“人”還是“人D”)。更可笑的是,在很多關於潮汕文化的書籍中,都說潮汕分為潮州、汕頭、揭陽,但汕尾的方言卻歸入潮汕方言,尤其是在陳澤宏的《潮汕文化概述》中,最早發現潮汕地區考古的地方是海豐,那本書還包括海陸豐。這讓汕尾人特別不解。總之,相當壹部分潮汕學者在討論“潮汕地區”時,往往不把潮汕地區的“汕尾”包括在內!可以說,從歷史上看,汕尾與其他潮汕地區的聯系並沒有其他潮汕地區那麽緊密。反而它和惠州的聯系更強!因為海陸豐地區長期歸惠州管轄,而且有惠陽人的認同感。當然,在壹些新潮的網站裏,潮汕包括汕尾。同時,在很多大學裏,海陸豐的人壹般都是潮汕人。但是海陸豐和潮汕壹樣嗎?目前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當然,人們壹提到“汕尾”,往往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潮汕”!汕頭汕尾,大家都是“汕頭人”,而且大部分人都是同宗同源,說的語言和習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他們是連在壹起的!然而,汕尾,原名“山梅”,靠近南海,盛產魚蝦。它被稱為沿海漁港,有美麗的海岸風景,所以它被命名為“山梅”。所以汕尾從壹開始就沒打算和汕頭掛鉤。當然,原來的潮汕人和海陸豐的居民壹樣,大多來自福建莆田和漳州,兩地相連形成壹個地區,說著同樣的語言,生活著同樣的風俗習慣。而且很久以前就是同壹個行政區,比如古代的揭陽,兩者都包括在內。這些都是海陸豐被劃入潮汕地區的原因。

其實汕尾人和其他地區的潮汕人很不壹樣!在海陸豐,沿海地區的潮汕文化和內陸地區的客家文化獨立發展,相互依存,既輝煌又獨特!或許是因為廣府文化與客家文化並重的徽州府長期隸屬汕頭管轄(僅在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處於客家人的包圍圈之中。汕尾面朝大海,其他在惠州、河源、梅州、揭陽中間。惠、河、梅都是客家地區,與之接壤的揭陽多為半客家地區,如揭西、普寧、揭陽等。因此,人們俗稱海陸豐為“半山客”。但由於地域關系,很多禮儀習俗與潮汕其他地區差別不大。但是婚禮上,以前的海陸豐和潮汕不壹樣。之前的海陸豐婚禮有點像葬禮。海陸生的女兒出嫁時,所有的堂兄妹都來作伴,唱了三個晚上的婚禮歌。結婚前夕,母親、弟媳等女性也加入了哭嫁的行列。上轎子(上車)的時候,壹家人哭得號啕大哭,像送葬壹樣。新娘的禮服是白色的。撐著傘看起來像壹個孝順的妻子。但是現在這種婚禮已經基本消失了。

兩者最大的區別應該是兩地的心理詆毀。

比如潮汕人說海陸豐是人為“填田”?,而海陸豐被稱為潮汕人。可見兩地在心理上並不認同對方是自己的。當然,其他心理歸因也基本如此。但是我覺得他們還是不壹樣的。但是海陸豐文化不是潮汕亞文化,我們不承認。福佬亞文化就更不用說了,海陸豐語言文化更接近福建文化。我相信我們大部分汕尾人都不想在沒有自己文化的情況下,屬於別人的文化。

另壹個區別是語言。汕尾方言很雜,基本上是奉賢、陸豐縣、市區等。,這在大多數地區都很流行

“福佬話”。即深受客家話和廣府話影響的閩南話。在陸豐縣陸河縣、海豐縣及北部少數地區,有不少深受福佬話影響的客家話。還有少量白話用戶集中在汕尾港和馬公港,用戶多為深水漁民。其他還有“詹米話”“畬話”!其中“占米話”是壹種含有官話成分但深受客家話和閩南話影響的混合方言。有三個方言島,分別是陸豐市新安鎮清塘村、金奎大鎮坎石灘、海豐縣平東鎮龍吟塘,人口約9000人。“畬語”是居住在海豐縣鵝埠鎮羅紅村的畬族居民所說的民族語言,人口約180。先簡單說壹下潮汕話和海陸豐福佬話的區別:汕尾人說東西“連細”或“細人”

另外,原來潮汕地區在語音上用“佩”,海陸豐用,和福建閩語、臺語壹樣。其他的在其他方面相同或相似。但是,我認為物以類聚是壹個群體非常重要的標誌。

汕尾人的語言,無論是潮汕話還是客家話,長期以來深受對方影響,形式變化很大!比如汕尾人的“福佬話”和潮汕其他地方相比,因為受到客家人的影響,和其他地區潮汕人說的“福佬話”相比,聲調偏;汕尾人的“客家話”因為受“潮汕話”的影響,和星美的客家話比起來硬!!

其實汕尾人是有別於潮汕人和客家人的獨特人群!他們的性格既有潮州人的優點,也有客家人的缺點,並在此基礎上結合在壹起。他們既有潮州人團結、忠誠、堅強的性格,又有客家人樂觀、自強、頑強的性格!它們是由這兩個不同民族的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中間早就分不清哪個是潮汕人的性格,哪個是客家人的性格了!他們的舉止、行為、對事物和人的態度、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都是汕尾人以外的人特有的,深深的烙上了“汕尾人”的烙印!

但由於海陸豐地區與潮汕的地理關系,交通地理問題。特別是語言、心理、風俗接近,原潮汕行政區各地不盡相同。這樣,海陸豐地區就可以劃入潮汕地區。當然,不劃海陸豐是可以的,但是絕對不允許把海陸豐方言劃入潮汕方言。因為語言是評判壹個家庭最重要的因素。當然,對於海陸豐是否屬於潮汕,還是有太多不同的看法。總之,如果說潮汕當然包括海陸豐,那是因為海陸豐的文化和潮汕基本壹樣。但如果是指原潮汕,當然不包括海陸豐。其實包不包都是壹樣的,但是壹定不能有混淆的東西,比如上述陳澤宏主編的《潮汕文化概述》中的尷尬。

至於原潮汕行政區與海陸豐的淵源,具體如何定位。因為我經驗不足,怕弄巧成拙,這個要靠專家學者給個結論。但唯壹可以肯定的是,汕尾人和潮汕人同屬壹個宗族,某種程度上是老鄉,這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