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開江豆苗的傳統制作工藝

開江豆苗的傳統制作工藝

開江豆筍的傳統制作工藝是手工操作,所需的石磨、黃桶、搖籃等器具都是獨壹無二的。制作豆苗所需的原料主要是當地的“六月黃”大豆,蛋白質含量比其他大豆更豐富,富含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屬於豆制品中的上品。

具體生產工藝為篩選、浸泡、打漿、打漿、打漿、萃取成型、幹燥。以傳統手工藝技藝制作的開江豆筍,適合炸、烤、燉等多種烹飪方式,可長時間燉煮,口感嫩滑細膩,味道醇厚鮮美。

開江筍傳統生產工藝第八代傳人梁元剛創辦開江綠香筍廠,將開江筍傳統生產工藝發揚光大。

第壹步:篩選——豆苗註意選料,壹般選擇開江本地出產的“六月黃”或“八月黃”大豆,人工去除豆類中的雜質。第二步:浸泡——將挑選好的豆子倒入大黃桶中,用清水浸泡。豆子的計量單位是“表”,壹個“表”大約是四升(壹升是計量谷物的舊儀器,壹升就是壹升)。第三步:研磨——將泡好的豆子連同水壹起放入帶木勺的石磨中,開始研磨。石磨轉速要適中,以磨漿光滑無明顯顆粒為宜,磨漿直接裝入木桶。第四步:漿——在搖籃下面放壹塊濾布,把磨好的漿舀到濾布裏,搖搖搖籃。能從濾布上流下來的是能做豆苗的豆漿,豆渣留在濾布上。第五步:燒——將過濾後的豆漿倒入大鐵鍋中,用小火煮沸,煮沸後撈出,裝在木桶中。第六步:提取成型——將煮好的豆漿再次倒入鍋中,用文火加熱,用蒲扇將鍋中的豆漿扇動,使其表面凝結成薄膜狀的外皮,然後用準備好的竹簽將外皮包裹,使豆芽成型,再將包裹好的豆芽放在架子上,如此反復,直到將鍋中的果肉提取出來。竹簽上包的層數取決於做出來的筍的大小。豆苗至少要包10層,紅小豆苗要包3層。第七步:晾曬——將裝滿豆苗的架子擡到室外晾曬,壹般以曬太陽為主。必要時也可以用提取成型後的炭渣在爐子裏的余火烘烤,目的是烘幹豆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