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農村幼兒園如何開展幼兒銜接工作

農村幼兒園如何開展幼兒銜接工作

農村幼兒園幼兒與幼兒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壹)幼兒園和小學求同存異,實行“雙向銜接”

我們不應該認為幼兒之間的聯系是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增加壹個過渡環節。幼兒園和小學應開展適應兒童發展的銜接教育,銜接教育應尊重兒童發展的年齡特點,加強兒童發展的內在聯系,突出智力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從根本上解決兒童學校適應性問題的關鍵是找到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兒童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幼兒園和小學要創造適合孩子發展的教育,而不是壹味地要求孩子適應小學生活,要強調教育要適應孩子的發展,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順利實現過渡。

要積極探索幼兒園與小學的雙向銜接,幼兒園要科學合理地幫助幼兒做好入學準備,重點做好語言表達、初步邏輯思維等學習適應能力的準備,以及主動性、規則意識和遵守規則的能力、任務意識和執行任務的能力等社會適應能力的準備。嚴禁幼兒園提前學習小學的教育內容。小學要註重入學後的過渡和適應教育,縮小兩個階段在環境、課程、班級群體、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差異,減緩學習的坡度和難度。嚴禁小學壹年級以任何理由壓縮課程或加快課程進度。

(二)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為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我國出臺了相關規定,為在職教師提供繼續教育,滿足教師專業發展不同階段的需要,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更新拓展、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等方面提高教師素質。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需要高素質的教師和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人的綜合素質包括自然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這三種素質處於人的素質結構的不同層次,它們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形成人的素質的有機整體。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育教學實踐。在幼師銜接的課程改革中,允許教師參與課程開發與實踐,包括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的互動,讓教師擁有更加開放的思維體系,從而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優化與發展。

教師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良好的道德行為。要愛孩子、理解孩子、關心孩子,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技能水平和組織能力,善於觀察、理解、分析、引導孩子,運用各種靈活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開展教育實踐。因此,幼兒園和小學要采取各種措施培訓教師,認真學習和研究幼幼銜接的意義和標準,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新意識、競爭意識、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屈不撓的性格和正確的社會交往能力為長遠目標,做好銜接工作。

(3)幼兒園、小學、家庭之間要相互聯系、溝通。

在連接幼兒的工作中,除了幼兒園和小學的配合與協作,與家長的溝通也是不可忽視的壹個環節。首先,幼兒園要向小學靠攏,適當調整幼兒園班級後期的生活內容和時間,經常組織大班幼兒參觀小學,讓幼兒對小學有壹個感性認識和心理準備,從而培養他們上學的興趣。小學老師也要聯系幼兒園老師,定期交流,共同探討教學方法,研究教學對象的學習心理。同時,幼兒園和小學老師也要積極聯系孩子的家長。他們可以通過組織家長會和專題講座來加強聯系,也可以利用“家庭教育園”宣傳相關知識。老少銜接不僅僅是幼兒園和小學的事情,還受到家庭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父母。孩子的生活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都離不開父母態度的影響。家長也要學會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針、原則和正確的銜接措施,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讓家長和教育者同步對孩子進行銜接教育,保證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

毫無疑問,幼兒與兒童身心發展的聯系非常重要。雖然有大量的參考,但實際操作中還是存在問題,比如突擊銜接,正式銜接,這些都是幼兒教師下壹步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農村幼兒園幼兒之間的銜接問題,不是壹天兩天的事情。是壹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幼兒園、小學和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適應期,最大程度地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