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天津包子的起源

天津包子的起源

天津包子(狗不理包子)狗不理包子在天津很有名,有100多年的歷史。相傳包子以天津德聚包子店老板狗不理的外號命名。狗不理包子是用上好的豬肉、姜、醬油、湯、香油、味精、排骨湯,包好皮,蒸熟。做出來的包子要求不走樣,不掉底,不漏油,都是菊花形的。其風味特點是選料精良,皮薄餡大,口感醇厚,鮮香適口,肥而不膩。1956年春,取名天津包子。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制作技術不斷提高,成為天津壹絕,名聲遠播海外。原料配方面粉750克幹凈豬肉500克姜5克醬油125克水422毫升幹凈蔥62.5克香油60克制作方法1。豬肉肥瘦按3: 7搭配。去除肉中的軟骨和骨渣,用大眼漏勺碾碎或剁碎,將肉做成大小不壹的肉丁。在攪拌肉的過程中,加入適量的姜水,然後加入醬油。上醬油的目的是找口(調節鹹度),醬油的用量要靈活。上醬油的時候,壹次加壹點,讓醬油完全融入肉裏。上完醬油,停壹會兒,比如放冰箱壹會兒。如果有拌餡機攪拌餡料,醬油肉不用停,然後加水即可。水也要壹次加壹點,不然餡料容易做湯。最後加入味精、香油、蔥花攪拌均勻。2.拌粉時,粉水比為2∶1,與老肥堿比成正比。壹般來說,面粉25公斤,冬季老肥20公斤,堿性面190克,春秋季老肥10公斤,堿性面135克。夏季使用老肥約7.5公斤,堿面130克。揉面後將面團揉勻,避免出現花堿現象。釋放藥劑時摩擦光滑表面,將從750克表面釋放出40劑藥劑,每劑重量為18.75克..3.將粉滾勻,搓圓,雙手按搟面杖推拉平整,推到頭拉到底,均勻地搟成厚薄均勻、大小適宜、直徑8.5厘米的圓皮。4.左手撐皮,右手插15g餡,掖15 ~ 16塊。捏包的時候拇指向前,拇指和食指同時擰褶。合袋的時候要壓好,不要張嘴,不要頂,包子嘴上不能有疙瘩。5.蒸小籠包。使用鍋爐硬氣壹般需要4 ~ 5分鐘;用煙煤蒸爐子需要5分鐘;用家用煤球生火。抽屜裝了,火旺了,水開了。蒸需要6分鐘。過熱的話又飽滿又油,不好看又好吃。沒有火,粘粘的,不能吃。這種糕點是加水做成的,而且是半生不熟的。面條又嫩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