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高雅琪說:“冬季天氣寒冷,是感冒、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各種感染引起的發熱、咳嗽、心跳加快會加重心臟負擔,同時寒冷會刺激外周血管收縮,導致高血壓患者心臟負擔加重、血壓波動。這些因素都可以誘發急性心力衰竭,並且死亡率很高。所以,往往每次天氣變冷,理論上就可能成為心力衰竭患者的壹道坎。”
冬季如何預防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冬季應該註意什麽以減少發作?下面給大家詳細解釋壹下:
1.註意保暖,避免呼吸道疾病。
寒冷天氣可能刺激冠狀動脈痙攣和收縮,加重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從而增加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和猝死的概率。
臨床上發現,很多心力衰竭患者都有呼吸道感染,特別是壹些患者因感冒或肺炎引起的發熱、咳嗽等癥狀有所改善,但哮喘越來越嚴重,容易引起心力衰竭。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在壹些平時沒有心臟病史的老年人身上。大家壹定要警惕。
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瓣膜病、貧血、有突發心臟病或心功能不全病史的人,都屬於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80歲以上的老年人也是如此。這些人在冬季要註意預防感冒,可以接種流感疫苗,積極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減少心力衰竭的發生。
2.少食多餐,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心臟病患者由於血液循環減少,容易出現胃腸道淤血、水腫,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要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先從流質和半流質飲食開始,再改用軟飯。此外,心臟病患者不宜暴飲暴食,每日攝入總熱能4-5次,晚餐宜早吃,宜清淡。
3.適當攝入優質蛋白質等高熱量食物。
心力衰竭患者在冬季可以吃壹些高熱量的食物,其中優質蛋白是較好的選擇,可以多吃魚、雞等優質蛋白。心力衰竭時,每日蛋白質可控制在25.30g,熱能600kcal。2 3天後,蛋白質可將熱能增加到4050g,熱能為1000~1500大卡。蛋白質和熱能在病情好轉後逐漸增加,但不宜過高,以免增加心臟負荷。
4.限制水和鹽
如果嚴重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難嚴重,腿腳腫脹,壹定要少喝水。心力衰竭患者的飲水原則是量入為出,輸出大於輸入。建議心衰患者喝壹口水,慢慢喝,不要壹次喝三四百毫升,不渴也不要喝太多水。
此外,心衰患者也要註意鹽的攝入,吃低鹽飲食。根據心力衰竭的程度,患者每日鹽攝入量應控制在2.5-5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每日鹽攝入量應控制在3克以內。
5.適度鍛煉
休息可以明顯降低機體的耗氧量,有利於水腫的消退。對於急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應臥床休息,註意能下床進行適當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運動應以不氣短為原則。
心力衰竭患者不適合清晨早起鍛煉,因為早晨寒冷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可以選擇每天下午4點左右生物鐘最穩定的時候鍛煉。高血壓患者冬天經常早起,血壓不穩定。此時運動也可能誘發心臟病,建議10 am後適當運動。同時,運動過程中不要用力過猛,註意心情的變化,尤其是冬天,人的四肢容易僵硬,不要做劇烈運動。
監控體重
每日體重測量對於早期發現液體瀦留非常重要。如果3天內體重突然增加2公斤以上,應考慮有鈉水瀦留(潛伏性水腫),需要利尿劑或增加利尿劑劑量,必要時找專科醫生調整藥物治療,減少心力衰竭的頻率。
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心力衰竭的預防,首先要加強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然後結合家庭管理、社區管理和醫生管理,做好心力衰竭的調理。
心力衰竭發作,如何進行家庭急救?
1,告訴患者要冷靜,不要緊張。任何原因引起的情緒激動均可增加心肌耗氧量,進壹步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
2、關鍵措施:讓患者入座。可以坐在床邊,也可以坐在椅子上,雙腿自然下垂,或者踩在小板凳上。這種姿勢可以有效減少血液從靜脈系統回流到心臟,減輕心臟負擔。
3.撥打急救電話,及時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