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語文老師推薦的必修書,但是我收到的時候壹下子就看完了。超級喜歡。
佐賀是壹個地名。是作者“德永”(小時候的名字)描述的壹個壹無所有的和奶奶在壹起的生活。
德永的父親在廣島原子彈爆炸後死於核輻射。媽媽太忙了,沒有時間照顧這個年輕的作者。八歲時,他被寄養在祖母家。
雖然物質上沒有什麽,但在作者的回憶描述中卻充滿了歡笑。奶奶的樂觀讓讀者在歡笑的同時也流淚,同時也會思考,發自內心的對睿智的奶奶給予敬佩。
奶奶家到底有多窮?
首先,外婆家是那種能花錢不花錢的家庭。因為晚上沒有燈光,她會讓孫子“不要太用功,妳會變成書呆子的。”“跑步的時候不要太用力,會餓的。”“跑步的時候不要穿鞋,會穿破的。”
她會把孫子的“西瓜帽”——用西瓜皮雕成的帽子,是同學送的,剁碎了放在罐子裏,等孫子睡著了再吃。連魚刺都碾碎了喝。
他們住在壹間小板房裏。門前有壹條小河,每天的菜譜都靠從河的上遊飄下來的樹葉為生。這條小河被奶奶親切地稱為“超市”。
其他人的家庭在開始準備晚餐之前已經決定了菜單。他們家什麽飄下來就吃什麽。有時候什麽都沒有飄下來的時候,奶奶會樂觀地說:“哦,超市今天關門了!”"
奶奶家到底有多窮?
奶奶以打掃學校為生,打掃整個學校。她每天早上四點鐘出門。她通常會在腰上綁壹根繩子,繩子末端綁壹塊磁鐵來走路。走路的時候磁鐵會吸住地上的小釘子,奶奶會把它們換成錢。
她從不擔心小偷光顧他們的家。“看到壹個什麽都沒有的家,說不定小偷還會留下點什麽,哈哈~”
什麽都不該扔,只能撿能撿的東西。。。。
奶奶曾經撿到壹個“熱水袋”,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因為冬天冷,有取暖的東西,讓我睡覺都暖暖的。這給了童年時代的作者極大的幸福感。
熱水袋也被奶奶當茶壺用,裏面裝著茶葉。恐怕只有這麽樂觀的老奶奶才能想出這樣的主意。“聊勝於無,哈哈~”並且讓德永春遊的時候拿著當水壺。結果學生們把水都喝光了,德永的暖水袋裏還有熱茶。這些熱茶為德永帶來了壹份點心。
這麽窮的家庭,奶奶超級樂觀。奶奶到底有多樂觀?
德永說:“奶奶,雖然我們家現在窮,但以後有錢就好了。”
奶奶說:“什麽?貧窮有兩種:消沈的和開朗的。我們家窮,樂呵呵的。況且我們和由富變窮的人不壹樣。妳不用擔心,妳要自信。因為我們祖祖輩輩都很窮,所以想富起來很辛苦。我們要吃好吃的,還要去旅遊,忙得不可開交。而且,穿著好衣服走在路上,還得擔心摔倒。從這個角度來說,窮人習慣了穿臟衣服,淋雨,席地而坐,摔跤無所謂。啊,窮是好的。”
這種樂觀的態度,不僅沒有讓年輕的德永自卑,還過著快樂自信的生活。
他學習成績不好,因為晚上學習不能“有燈”。他的考試成績除了體育是滿分,其他文化課都是1和2。
窮人家的生活肯定是先保證生存。
孩子向奶奶匯報成績的時候,總是樂觀的幫奶奶收拾尷尬。
“奶奶,我英語不好。”
“那妳可以在紙上寫我是日本人。”
“奶奶,我歷史不好。”
“哦。。。。那妳可以寫我不拘泥於過去。。。。。。 "
她對孩子說:人生就是總實力,這3分那2分,只要不是0分,加起來就是5分。
有壹次家裏實在沒飯吃了,德永對奶奶說:“我餓了。”奶奶說:“妳緊張。快點睡覺。德永半夜餓了,跟她說她餓了。”奶奶說:“妳做夢吧!”。早上醒來就沒有早餐了。奶奶說,妳昨天沒吃早飯嗎?快去學校,學校有營養午餐。
這樣的描述確實讓我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孩子,但是我覺得如果我是壹個成年人,就應該樂觀的引導孩子,而不是抱著孩子哭。讓孩子不要覺得自己很慘。
有壹次他們家的壹只雞被小偷偷了。奶奶高興地對德永說:“小偷真笨,竟然偷了最老的。哈哈……”
這樣壹個樂觀的奶奶,也培養了壹個樂觀的德勇。作者成年後成為了壹名相聲演員。難怪這本書充滿了幽默的語言。
我壹直覺得,物質豐富的生活,真的不壹定能給我們帶來富足的生活。反而是簡單的生活,讓人感覺更幸福。
正是這種清貧的生活,讓作者吃到了豐富的食物,也有了天堂的感覺。
這本書除了窮而開朗的樂觀精神,還有壹個觀點特別吸引人。那就是:人們無法感知的關懷才是真正的考慮。
1)鄰居都知道奶奶家生活艱苦,所以賣豆腐的叔叔們都會把碎豆腐低價賣給奶奶,基本都是送人。曾經,沒有碎豆腐。賣豆腐的大叔對著德永眨了眨眼睛,用手捏碎了方豆腐,賣給了德永。
2)因為德永家太窮,運動會帶來的午餐太簡單。結果每年班主任都假裝肚子疼,用自己的“超級豪華午餐”和德永交換。德永壹直想知道為什麽每個體育老師都肚子疼,直到六年級,奶奶才說:“假的!人們無法感知的關懷才是真正的考慮。”
體諒別人,但不要讓人察覺,給被幫助的人留下足夠的尊嚴。
這應該也是典型的日本文化吧。幫助別人,但不要強加於人。
這本書真的是治愈系的好書。它不僅適合孩子,我想它會給大人帶來更大的快樂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