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有獨特的文學藝術。主要以民間說唱文學為主。說,包括故事、神話、傳說、寓言、諺語和笑話。非常豐富,而且語言幽默含蓄。演唱包括撒拉族歌曲、宴席歌和花兒等民歌。《撒拉曲》是撒拉族用本民族語言演唱的抒情民歌。它由許多具有獨立意義的短詩組成。《巴西的老路走》《撒拉族賽斯布加》等流行歌曲。《宴歌》是傳統的結婚時唱的歌。莎拉的《花》是用中文唱的民謠,歌詞壹般是四句。受藏語影響,其音調壹般為顫音,委婉。撒拉族唯壹的樂器是口弦,通常用銅或銀制成,看起來像馬蹄鐵。
撒拉族還把民歌分為“家歌”和“野歌”。“家歌”和“野歌”的區分有兩層含義,壹是形式上的;其次是內容。對不同形式的限制是輕微的,而對不同內容的限制是嚴格的。所以“野歌”只能在戶外唱,避開長輩和親戚。
撒拉族民歌按內容和音樂特點可分為勞動歌(號子)、漁兒(傳統情歌)、花兒、宴歌、宗教歌、兒歌。其中,勞動歌、宴席歌、宗教歌、敘事歌、兒歌屬於“家歌”的範疇
《撒拉曲》是撒拉族用本民族語言演唱的壹首抒情長詩。每個首都由幾首意義完整的短詩組成,或講述壹個故事,或表達某種感情,或塑造壹個形象。大部分內容表現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追求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旋律是說唱,和當地其他民族唱的民歌有很大區別,風格獨特。
撒拉族宴歌是撒拉族人在賓客滿座、喜結良緣時,用漢語演唱取樂的民間歌舞。它是他們的文化、宗教、生活習俗和民族特征的綜合反映,是研究他們物質和精神形態的重要依據。宴席歌演唱形式自由,歌詞豐富,曲調優美。有即興創作的歌曲,也有代代相傳的傳統歌曲,大多伴有簡單的舞蹈動作。薩拉的宴席歌都是男人唱的歌,女人不唱宴席歌,除了《薩胡斯》是女孩子結婚的哭喪調。
撒拉族《花兒》是撒拉族用漢語演唱的民歌,主要流行於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化隆縣戇徒、甘肅省大河家、劉家集等地。莎拉的“花”響亮明亮,自由奔放。薩拉的《華爾》調式內部組織多樣,調式調性布局頗具邏輯性、藝術性和表現力。撒拉族“華爾”受藏族民歌的影響,十分委婉悠揚,演唱時帶有顫音,且大多在句子中加入撒拉族和地方方言,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撒拉族勞動歌曲是撒拉族人民在長期的集體勞動過程中產生的。它們與勞動節奏緊密壹致,旋律較弱,多以領眾和合的形式出現,音調高亢明亮,有粗獷豪邁的西北高原風格,氣氛活躍,起到娛樂和緩解疲勞的作用。主要有拉木號子、伐木號子、渡口號子、收割號子、連枷號子、墻號子、瓦號子等。
撒拉族兒歌活潑有趣,多與孩子的生活和遊戲有關。通過唱歌,孩子可以間接或直接了解周圍環境,發展智力,可謂知識歌。其藝術特點是旋律短小,歌詞通俗易懂。
《玉兒》是撒拉族用本民族語言演唱的傳統情歌。由於封建禮教的禁忌和反對,這種情歌是背著人在田裏、田間、磨坊等地方唱的,嚴禁在村屋內唱。”《玉兒》反映了撒拉族青年男女對自由婚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