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秦漢時期已成為“舟車交匯之地,九州通衢”,隋朝“通濟運河”的開通,成為“扼制淮河,充當南北要沖”的軍事重鎮。公元809年,唐朝建立蘇州,大澤鄉興起了中國先秦歷史上第壹次農民起義。楚漢相爭,垓下決戰就發生在這裏。解放戰爭時期,這裏是淮河戰役的主戰場,鄧小平、劉伯承、陳毅、彭雪楓、張愛萍、張震、粟裕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這裏戰鬥過。
歷史的滄桑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積澱。在蘇州城南,有壹個由陳升和光武建造的相關平臺。北面有劉邦躲避秦軍的地方,已被辟為國家森林公園的帝王隱谷;東邊有古戰場和虞姬墓;西方有供李白飲酒作詩的宴席;其中之壹是林東草堂,白居易在這裏生活了很多年。孔子的弟子閔子騫、嵇康、劉玲和後梁皇帝朱溫都是蘇州人。李白、韓愈、白居易、蘇軾等有識之士都曾在此遊歷或居住,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和遺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高"是青年詩人白居易在蘇州的千古名言。
當代蘇州人才輩出,雕塑家劉開渠、王子雲、蕭龍士、卓然、、魏天池、梅春義,哲學家孫叔平,社會學家鄧,表演藝術家、、等都是傑出的藝術家。蕭縣是著名的“中國畫之鄉”,埇橋區被譽為“書法之鄉”、“雜技之鄉”。
蘇州自然資源豐富,有許多名優特產。境內平原遼闊,土地肥沃,氣候適宜,草木茂盛。平原面積8897平方公裏,占全市總面積的91%,耕地997.79萬畝,占總面積的67.97%。該地區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紅薯、棉花、花生、蔬菜、蘋果、梨、桃、葡萄、桑樹等。糧食總產量306萬噸,棉花總產量8萬噸,油料產量40.5萬噸,水果產量86.5萬噸。全國連片水果產區654.38+0.2萬畝,占全省面積和產量的70%以上。擁有80萬畝花生種植基地和40萬畝沿國道、省道縱向分布的大棚蔬菜種植帶。地下礦產資源豐富,煤炭儲量約60億噸,是淮北煤田的重要組成部分。黃口油田預測石油儲量達20多億噸;蘇南煤層氣探明儲量達3000億立方米;大理石儲量4000萬立方米,居全省第壹,花色品種20多個。靈璧石是中國“四大奇觀”之壹。碭山酥梨是壹種優質水果,深受國內外顧客的青睞。符離集燒雞,色澤好,味道鮮美,是中國名菜中的名菜。夾溝香米香味濃郁。“壹家煮十個香菜,十個香菜滿香。”曾被視為清朝嘉慶年間的貢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