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帝朱元璋與清朝道光都是以節儉著稱的皇帝,而且道光的節儉相比朱元璋更是有過之而不及,甚至都到達了摳門的地步,但他們的結果卻不同,朱元璋開創了洪武之治,使元末戰爭下壹片廢墟的中國煥然重生,壹個雄視天下的大明王朝拔地而起。而道光卻迎來了西方列強的入侵,成為了中國兩千年帝制史上第壹個同西方殖民者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將自己節儉來的銀子壹朝喪,全賠給了西方殖民者。那麽為什麽朱元璋的“豆腐”為什麽就比道光的“補丁褲子”厲害呢?
《明太祖實錄》記載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每天早飯,也“只用蔬菜,外加壹道豆腐”,以至於還沒當時的壹些老百姓吃得好。浙江的金華大米,味道醇香可口,朱元璋很喜歡,但是需要從兩千裏之外的地方送過來,耗費頗多,於是朱元璋寧願在宮中自己種著吃。史料顯示,明初南京皇宮最大的特點是亭臺樓閣少,山水花木少。那麽,皇宮內的空地都做什麽呢?朱元璋指示,宮內空地都開辟為菜地園圃,栽種應時蔬菜,供應皇家廚房。朱元璋壹有空,或者批奏折批累了,就跑到皇宮內的院子裏轉轉,看宮裏人給菜地澆水、施肥、除草、捉蟲子,看得津津有味,還時不時地指點壹番,這堪稱是這位“愛勞動”的皇帝的壹大樂趣。
朱元璋穿著也十分寒酸。壹次外出巡視,天氣炎熱脫去外衣,裏面露出來全是以前的破舊衣服,隨行官員全都看呆了。在他的影響下,他的皇後及妃子們都十分註意節儉,很少喬裝打扮,穿的衣裳也是洗了又洗復又穿,馬皇後平日生活也是相當簡譜,就連自己的被子也是用做衣服的邊角料縫合起來的。在洪武三年大年的壹天君臣聚會中,明太祖朱元璋拿出了壹塊自己用的被單給大臣們傳看。大臣們壹看發現這個被單都是用小片絲綢拼接縫成的百納單。朱元璋說:“此制衣服所遺,用緝為被,猶勝遺棄也。”
朱元璋有句名言:“珠玉非寶,節約是寶”。天子的車輿器具服用等物,按慣例該用金飾的,朱元璋卻下命令均以銅代替。“乾清宮禦床,若無金龍在上,與中人之家臥榻無異。”
以上都有正史記載,另外民間傳說現在廉政建設所提倡的“四菜壹湯”就是朱元璋發明的。傳說是朱元璋在給馬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壹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為了經營中都鳳陽,壹貫堅持輕徭薄賦的朱元璋也勞民傷財,不惜人力物力,先後征用了幾十萬軍人和工匠,花錢唯恐不多,用料唯恐不精,為求堅固,石縫裏都灌上鐵汁。不料工匠們不勝勞役,用“厭勝法”表示憤怒。氣急敗壞的朱元璋把大批工匠殺掉,衣錦還鄉的計劃也因此而落空。要不然,淮河南岸那個“十年倒有九年荒”的貧瘠小村,就真的成了大明王朝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