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壹個家庭中的每壹代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和不同的名字。以下常用名只能通過父系中某些字符之間的關系獲得:
“我”就是我。
從我(也就是長輩)算起可以有:
“我的父親”是我的父親;
“我爺爺”是我爸爸的爸爸,也就是我爺爺;
“我的曾祖父”是我祖父的父親,也就是我的曾祖父;
從我(也就是年輕壹代)算起可以有:
“我的兒子”是我的下壹代(男性);
我的孫子是我兒子的兒子;
“我的曾孫”是我孫子的兒子,以此類推。
在漢語中,許多詞的使用與人們的日常習慣密切相關。在諸多習慣中,孩子的語言影響很大,導致和孩子說話時會有各種特殊的表情。疊字就是其中之壹,用來表示喜愛和親密。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幼兒中稱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相反,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也用同樣的重疊詞來稱呼孩子,比如把叫李佳的孫子叫做“賈加”,把叫劉萍的孫女叫做“萍萍”。
在這個標題前加上壹個“小”字,對孩子來說,更是愛和珍貴。所以,老人在跟別人說起自己的“小孫子”時,都是用壹種很親密很慈愛的語氣來表達的。這個“小孫子”其實指的是老人的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