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小的時候,很多家長在“壹切都是低人壹等,唯有讀書高”的思想指導下,堅決奉行:孩子只要學習好,什麽家務都不用幹。
我父母認為孩子的“天職”是讀書,做家務是浪費時間。
從小學到大學,我的成績壹直名列前茅,壹路保送到了大學。但是我在家務上沒有得到任何鍛煉。所以,長大後,我也不愛做家務,更願意把時間花在工作或愛好上。
有了孩子之後,我們又和父母住了7年。他們還是按照老觀念,不讓我做家務,只要我好好上班,回來帶孩子就行。
女兒上小學後,我們開始壹個人生活。首先,我們用小時工做飯和打掃衛生。後來我和老公輪流做家務,但是都不是很積極熱情。
不擅長家務其實是相當有害的。不僅家裏的東西亂七八糟,就連壹日三餐都覺得只要能吃飽就好,對探索新奇的美食毫無興趣,生活中也容易忽視家人和孩子。每次看到別的孩子長得又白又嫩,女兒長得高,臉色卻不太好,就有點愧疚。
因為沒有養成熱愛家務的習慣,吃了很大的苦頭,所以我覺得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很重要。
畢竟在學校讀書只是人生的壹個階段,過好生活的能力才是決定壹個人壹生幸福的前提。善於做家務不僅能照顧好自己,還能有照顧和幫助他人的能力。
從小就讓孩子做家務,很容易形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而且家務小事也有大智慧——如何又快又好地做家務,如何有效地安排時間,需要動手動腦,有利於智力的增長。
而且每個人都是家庭的重要成員,需要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做家務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好方法。
所以,女兒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做飯了;五六年級的周末或者假期,她承包了早餐,壹般是饅頭、包子之類的簡餐;7、8年級的周末和暑假,我們有時會教她做幾個菜。
現在,她會做很多家常菜,有時候還會按照菜譜做好吃的,比如土豆泥、土豆炒雞蛋、牛肉芹菜、培根煎蛋卷等等。每次吃到好吃的都贊不絕口:“寶寶的廚藝大大超過我了!”"
女兒淡淡壹笑,自信地說:“當然!”
今年母親節,她特意做了壹鍋香噴噴的米飯,裏面有臘肉和土豆丁。她反復跟我說:“媽媽,記得先開飯鍋。”
米飯好吃,軟糯可口。回想起來,唇齒之間還是有余味的。我對她說:“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壹頓飯,是幸福的味道!”"
在收拾房間上,女兒受我影響很大,東西到處堆。我以前幫她管理過,後來就不管了,因為沒多久就亂了。
今年,她看了壹個“分手”的短視頻,決定在暑假裏收拾壹下自己的房間。7月底,女兒開始興致勃勃地收拾房間,持續了壹個多星期。最後,她把她的房間弄得溫暖整潔。
開學後,女兒要去離家很遠的地方讀書,我們就在新學校附近租了房子。今天我和老公去打掃了六個小時。
本來想在網上預約鐘點工,但是考慮到疫情期間的安全,也想鍛煉壹下自己。於是,我和老公齊心協力,默契配合,基本把家裏收拾幹凈了。
收拾了六個小時,開了兩個小時的車,壹點都不覺得累,反而覺得挺有成就感,也很放心。我和老公壹致認為,從明天開始,我們要把家收拾得更像壹個家:寬敞、整潔、溫馨、充滿香味...
原來努力的感覺那麽好,我覺得自己像個蝸牛姑娘,心滿滿,很幸福。
親手營造幹凈整潔的環境,讓全家人賞心悅目;通過做家務知道自己有能力,也能獲得自信,相信自己能做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而且妳的努力和付出也體現了妳對家庭的責任和愛。
那麽,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熱愛勞動,樂於承擔家務的習慣呢?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成為勤勞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妳的壹舉壹動,孩子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默默地學習父母的性格和習慣。
所以,希望孩子勤奮,請先成為那個人。
其次,循序漸進,讓孩子量力而行。
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生長發育特點。不要急躁,稍微放開壹點,讓孩子嘗試適合他們年齡的家務。
其實家務種類不多,也不復雜。讓孩子從小事做起,讓他們覺得自己可以掌控,並獲得壹定的成就感。
再者,父母在做家務的時候可以營造壹個歡快的氛圍。不僅妳樂在其中,孩子也會覺得做家務很開心。
我現在洗衣服或者做飯的時候,有時候會聽新疆舞曲,踩著節奏跳幾步;有時候,我會聽聽魏老師或者元認知的講座;有時候,我可以唱歌,感到充實和快樂。
女兒也會邊做東西邊聽音樂或者故事,然後研究她的食譜。
最後,記得及時表揚。
無論孩子做過什麽樣的家務,尤其是剛學會做某壹種家務的時候,壹定要及時鼓勵、表揚、感謝,這樣才會對承擔家務有積極的情感體驗,才會更願意做事,做得更多。
每次女兒做好吃的,我和她爸爸都會誇她,在我爸媽面前誇她。我媽經常感嘆:哎,妳養了個好女兒!
教育家魏書生老師特別強調,家長要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每天堅持做。時間緊的時候,哪怕只有壹分鐘,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們習慣在家裏做家務,所以他們可以在學校為小組做事。參加工作後,他們必須是壹個負責任的人。
難怪古人說:不掃壹屋,何以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