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魯迅的晚宴》詳細記錄了魯迅從1912到1936參加的重要晚宴。蔡元培、胡適、徐守尚、郁達夫、茅盾、蕭紅等都出現了,把我們帶回了歷史上不壹樣的人生場景,見證了現代文學的重要時刻。壹部餐桌上的中國現代文化史就這樣被揭開了。
人情和味道,從家鄉開始。
魯迅於1912年5月到達北京,在這裏生活了14年。他離開後,也曾短暫地去北京探親,那是他創作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時期。薛認為,民俗學專家鄧雲翔在《魯迅日記》中記錄的餐館、飯店、飯店名稱多達65個,但魯迅實際到訪次數可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這65家餐廳大致可以分為五類:面館、肉店、小餐廳、中餐廳、大餐廳。魯迅雖然平時不怎麽寫美食,但在小說、雜文、書信、日記中,他都有意無意地暴露了自己的品味,“壹手畫出了民國北京壯觀的美食地圖”。
魯迅的飯局裏,有很多紹興的元素。魯迅和徐石有著深厚的兄弟情誼。徐守尚是他在日本留學時的同學。魯迅赴京後做的第壹件事,就是連夜去拜訪徐守尚的哥哥徐明波。在徐明波的照顧下,魯迅住進了紹興會館,和他們成了鄰居,壹起吃飯喝酒,享受家鄉的樂趣。壹起,* * *創造了民國名流不羈安逸的生活。而且這些飯局不是在會館就是在廣和居,還有幾次在杏花春和新豐樓。
據薛考證,魯迅偏愛南方風味,廣和居可以說是魯迅“北漂”的廚房。周作人曾在文章中透露,他們吃不起這裏的“好菜”,但他們要的是炸丸子和酸辣湯,可以“快遞”到家。此外,東興樓的醬爆雞丁、和記的炸蝦球、龍海軒的軟炸肝尖,都是魯迅先生最愛吃的菜。
吃喝世界裏的氣質男人
《魯迅的晚餐》裏有很多關於魯迅和他的飲食的趣事。許多讀者可能不知道魯迅喜歡吃零食。人們提起魯迅,往往會聯想到“壹怒之下沖上去”這樣的詞語。作為周樹人,他似乎更和平,他喜歡零食,尤其是糖果。薛推測,這很可能是在日本留學時養成的習慣。《魯迅日記》中有許多關於小吃的記載,他曾多次去過林佶洋行、稻香村和金鶴鄉。
“魯迅喜歡吃零食。他經常在家準備小吃,邀請客人和他壹起吃飯。起初魯迅對先生和女士壹視同仁,但先生們真的吃點心。他們極其好鬥,常常吃得很透,破壞了魯迅的庫存。”薛還透露,後來魯迅把它換成了花生,他還會勸男嘉賓不要多吃,有時甚至會勸朋友們逃之夭夭。
說完了零食,還是要回去吃飯。魯迅的客人既有外邀,也有家宴。魯迅很重視請客人吃飯。“現在還不確定要不要請客人,因為要請的話,壹定要吃好。否則,妳還不如不邀請他們。”在家請客,是魯迅對待客人的最高態度。據薛的統計,在《魯迅日記》中,請客的有32例,其中北京只有6例,上海有28例。他曾經請知味觀和梁園漁館的廚師來家裏做飯,徐光平也做過。
餐桌上的中國現代文化史
“有文人談笑,無丁白。”在這壹切之中,新文藝的火花已經被點燃,生動的民國文化沙龍就在眼前。魯迅的身份和思想是不斷變化的,從兒女私情到救國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