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西方歷史上的暴飲暴食暴飲暴食

西方歷史上的暴飲暴食暴飲暴食

有研究表明,大約1700年以  前,西方人的進餐習慣,壹直是  在饑腸轆轆和暴飲暴食之間劇烈  變動。  聚眾吃喝,有各種理由,  婚喪嫁娶,收成好,收成不好,

下雨了閑得慌,晚間夜太長……

宴會通常持續兩三天,壹群窮兇

極惡的饕餮之徒圍著桌子海吃海

喝,吃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肚子脹成圓球,仿佛手腳壹縮,

便會骨碌碌在廳裏滾起來。酒也

喝得多,醉醺醺的,壹頭栽在角

落,再也站不起,張大嘴,鼾聲

如雷,哈喇子順著嘴角長流,無

數夢幻般的腳在這團重物上踩來

踩去。

壹覺睡醒,爬到桌邊繼續

吃喝,直到被主人趕出家門。打

嗝、放屁都要盡可能大聲,最好

讓所有人聽見,這是健康體魄的

表現,也是對主人盛情款待最好

的感謝詞,那證明妳不負眾望,

吃爽了。

吃肉被認為是身份的表現,

只有沒肉吃的人和畜生才吃蔬

菜。有壹首贊美雲雀的詩:已經

在鍋裏燉好了/精心佐以了香料

/撒上了丁香和桂皮粉/飛下

來,飛到人們的口中。

這是史上唯壹壹只會飛的煮

熟的雲雀。

神職人員禁止吃肉,但他

們吃魚,能把自己教區所在地水

域的魚壹家老小全吃光,吃到絕

種。壹個清心寡欲的教士每天攝

取食物的熱量是6000卡路裏,僅

面包就要吃3.4斤。遇到可以吃肉

的節日,熱量高達9000卡路裏。

14世紀,坎特伯雷奧古斯丁修道

院副院長拉爾夫·德伯恩就職宴

席,請了6000多人。菜譜有必要

羅列壹下:300頭豬,30頭牛,

1000只鵝,500只閹雞和母雞,

473只小母雞,200頭乳豬,24只

天鵝,600只兔子,9600個雞蛋。

可以想象壹下這個大場面。

1135年秋天,英王亨利壹世

去諾曼底微服出巡,對諾曼底野

味壹見鐘情,尤其壹種叫七鰓鰻

的魚,更叫他愛不釋手,壹陣狂

吃猛吃,最後壹命嗚呼了。醫生

對國王之死給出了壹個在現代看

來非常荒謬但很體面的解釋,說

的是,七鰓鰻不是魚嗎?魚不是

常年生活在水裏嗎?水不是很冷

嗎?那七鰓鰻自然也身帶寒氣,

而且將這寒氣傳染給了親愛的國

王,於是國王就被凍死了。其

實,憑常識來斷,暴飲暴食的亨

利國王很可能死於不知節制,撐

死的。

全民性暴飲暴食的惡習不會

平白產生,它有其深層原因:來

自對饑餓的刻骨銘心的記憶,以

及由此引發的恐懼。對食物匱乏

的焦慮,首先源於天災,純粹的

靠天吃飯,毫無主宰自己命運的

可能。其次是人禍,戰爭頻仍,

社會混亂,使細水長流的生活無

從得到保證,常常這壹頓飽餐或

這壹個豐收季節之後,不知等待

自己的將會是什麽。這些經歷和

焦慮自然而然會助長壹種社會情

緒,人們寧願忍受肥胖的折磨,

也不願受饑餓的困擾。

擔心被餓死的憂慮,也表現

在藝術上。歐洲的食物畫通常是

非常養眼的,而且明明白白地誘

惑妳走近它,享用它。不論是集

市角落堆得琳瑯滿目,仿佛要滾

出畫面的瓜果蔬菜,還是肉鋪等

待出售的血津津的豬牛羊肉,還

是闊大的廚房內剝熏剔煮的繁忙

景象,還是僅僅壹只陳設各類點

心的糕點盒,都毫不掩飾對食物

的欲望。以致於有人評論,歐洲

的食物畫有拜物主義的傾向。

拜物主義,弗洛伊德認為,

這與自我分裂有關,希望通過尋

找壹種替代品,來撫慰自己內心

的焦慮。活色生香的食物畫或許

能緩解饑饉的恐懼,相當於我們

常說的“畫餅充饑”,只不過,

這饑很多時候是對饑的想象。

(摘自《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