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家裏壹共包了150個餃子,送到敬老院和老人分享。在養老院院長的建議下,我們今年把餃子的地方搬到了養老院的廚房,自然是為了加強過年的氣氛。
這壹天的天氣不太好,早上開始下毛毛雨,但是雨並沒有澆滅我們的熱情。我們帶著事先準備好的材料來到了養老院。之前我們準備了白菜青菜兩種口味的餃子,考慮到養老院老人大多年紀大了,口味已經變質,就多加了鹽和味精。誰知道,養老院的阿姨們還是覺得太弱了。
人們壹到,我們就開始了包餃子的浩大工程。包餃子看似簡單,但有很多註意事項。我們拿出壹個餃子皮,用食指塗上壹層水,用筷子夾上肉,輕輕對折,邊緣對齊,然後用手壓實邊緣。按五個手印才能完成壹個餃子。水的量,肉的量,折的力度都很講究。
養老院的阿姨們在煮餃子,我們自然也沒閑著。我們拿出之前準備好的零食分發給老人,和他們聊天拍照留念。之前,我們請書法愛好者為我們寫了三副春聯,分別是“第壹副對聯:幸福如東海流水,第二副對聯:生活比南山更美好。”“第壹部分;天下老人皆為人父母,第二部:天下晚輩必舍兒孫。”第壹部:史聖·石長春不老,第二部:豐衣足食長命百歲》準備送給養老院,正好可以親自給養老院郵寄。有同學找到廢報紙,開始擦玻璃,打掃衛生,與老人和諧相處。在業余時間,我們研究了養老院的菜單。據說這是壹位老人寫的。別致的字跡首先讓人眼前壹亮。經過仔細研究,我們發現養老院的菜單非常科學合理。聽到老人們說自己的食譜是根據喜好做的,至少物質上不差,我們也就放心了。他們缺的不是衣食住行,而是精神關懷。我們的餃子很普通,但是包裹著我們的心,他們自然能感受到溫暖。
養老院院長說,每次有孩子來,老人們總是很開心。即使有的人只是來作秀和祭拜,但老人們最喜歡的是熱鬧,最怕的是孤獨。幸福的人是多麽痛苦和悲傷。
我總覺得我們能做的很少,但我們會盡力而為,絕不擺架子。社會實踐是社會實踐,但絕不是形式。自然有我們的努力,永遠以壹顆赤子之心面對社會。同時,我們也希望能用我們的行動喚醒這個社會,讓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的行列,讓溫暖傳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