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出自《林元》中的俚典片段。《林緣》是壹部由著名同名電影改編的知名小說,講述了作者的親身經歷。書中所寫的是關於1946八年抗戰的結束。東北內戰迫在眉睫。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東北地區政治土匪活動猖獗,到1946年冬,已對民主改革構成致命威脅。《林雪海元》講述了在這樣壹個復雜的歷史背景下,壹個勇敢的小分隊與幾個盤踞在東北森林多年的土匪展開了殊死搏鬥的故事。女縣長鞠萍帶領的工作隊正在夾皮溝進行土改,深夜遭到奶頭山土匪頭子徐大媽的突襲。遇險記者白茹突破重圍,向牡丹江民主同盟軍第二團求助。在路上,他被去鎮上買食物的團廚師楊子榮救了。莒縣令弟邵劍波,二團參謀長,領兵來救夾皮溝,土匪已逃。《林緣》是瞿博在學者、教授車成友的幫助下,根據自己的經歷寫成的壹部小說。小說壹出,在當時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也被搬上了京劇的舞臺。很多人都會唱《智取威虎山》的歌詞。
作者曲波(1923-2002)山東省蓬萊市人。15歲高中畢業後,參加了八路軍。1943進入膠東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在膠東軍區做報社記者。1945年初任牡丹江軍區二團副政委。1946年冬,他親自率小分隊深入東北茫茫雪原,對付牡丹江國民黨殘余勢力。經過近半年的艱苦鬥爭,終於將這些頑匪壹網打盡,為東北人民的徹底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作家後期創作《林緣》的重要生活基礎和現實主題。1950年秋,曲波身負重傷,調任地方工作。1952年春,他以頑強的毅力寫出了小說《林元》,並於1956年8月完成了40萬字的手稿。繼林元之後,曲波又創作了《山呼海嘯》、《浮橋》等抗戰題材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