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的演變過程:
1、蜻蜓幼蟲稱水蠆(水乞丐):
體色壹般是暗褐色或暗綠色,外形與其成蟲類似,無翅,沒有性成熟。潛伏在溪池泥底或殘枝敗葉下,肉食性,性情兇猛,喜歡捕食小型水生昆蟲及它們的幼蟲,大型的水蠆,甚至可以捕食小魚和蝌蚪。
水蠆的時期依種類不同而有不同長短的時期,短的約2-3個月,普通種類約1-3年,最長的則要7-8年才能完全成熟,期間約需經過8-14次不等的脫皮,然後爬出水面,變成蜻蜓成蟲。
2、蜻蜓稚蟲:
蜻蜓稚蟲是蜻蜓目昆蟲幼蟲的總稱。廣布全球,多棲溫暖地區淡水中。屬於不完全變態。蜻蜓以幼蟲越冬。
幼蟲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頭部和胸部愈合,不能動。口器構造特別,下唇罩形,能伸能縮,用來捕捉食物。尾部具3個尾葉,可呼吸溶於水中的氧氣。壹般喜在水草多的清水中生活。
3、蜻蜓成蟲期(羽化):?
壹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為清晰。視覺極為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
羽化的成蟲顏色各異,色度從金屬色到粉色不等。和其他昆蟲相比,其體型龐大,有些翼展達到16公分(約6吋),甚至最小的種類翼展也有2公分(0.8吋)。除了是極端敏捷的飛行動物以外,它們也是速度最快的昆蟲之壹。
蜻蜓翅膀肌肉在溫暖時才能發揮最佳功能,而若有涼意,這種昆蟲常在真正起飛前鼓翅生熱。蜻蜓的速度和敏捷性使它成為最有效率的飛行捕食者。獵物通常是飛行的小蟲,但有些蜻蜓經常吃掉本身體重60%的獵物。
百度百科-水蠆
百度百科-蜻蜓稚蟲
百度百科-蜻蜓